據環球時報報道,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近日表示,為了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菲律賓及其盟友正試圖將印度、韓國納入美澳日菲(SQUAD)“小分隊”中。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印、韓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和利益訴求,菲圍堵中國的單方面愿望不會實現。據路透社報道,布勞納當天在新德里舉行的瑞辛納對話安全論壇上表示,菲律賓正努力加強其威懾能力,包括與SQUAD伙伴合作。他說,SQUAD是四國在軍事層面、情報共享以及聯合演習和行動方面的非正式合作。
當前,這個小隊的成員有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美國。組建這一軍事同盟的目的在于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區域對抗中國!然而,在布勞納發出邀請之后,印度在與布勞納的會談里,完全未曾提及此事。很明顯,印度根本就未曾考慮加入這個所謂的“印度洋小隊”。另外,韓國甚至從未與菲律賓開展雙邊會談,當下韓國更為關注的是中韓日外長會議以及未來的三國峰會,所以就更加沒有加入這個小組的意愿了。能夠說布勞納盡管對中國撂下了狠話,可實際上完全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資料圖)
眾所周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因其在任期間推行的“反毒戰爭”政策,被國際刑事法院(ICC)以涉嫌“反人類罪”起訴。這一案件不僅讓杜特爾特面臨司法困境,也成為菲律賓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然而,盡管遭遇司法困境,杜特爾特的支持率卻在國內尤其是年輕選民中出現回升。這一現象反映出部分選民依然認可其“鐵腕治國”的形象,同時也對馬科斯政府的抓捕行動產生了反感和質疑。尤其是馬科斯的姐姐、參議員伊梅·馬科斯,公開呼吁調查杜特爾特案件的合法性,進一步加劇了輿論的分裂。
現任總統馬科斯因“清算杜特爾特”引發信任危機,支持率暴跌至20%歷史低點。財政赤字激增至47億比索(約6.4億人民幣),外資單日撤離2.3億美元,車流量驟降72%。17名國會議員暫停履職,3名內閣部長倒戈反對派。分析認為,馬科斯意圖通過打擊杜特爾特家族鞏固權力,卻因“司法迫害”激起民憤,重演老馬科斯獨裁覆轍風險驟增。
馬科斯(資料圖)
如果能夠在未來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爭取到更多政治家族的支持,杜特爾特家族便有望在中期選舉中扭轉局勢,進而保住莎拉的副總統職位,確保家族能夠在3年后的2028年再次沖擊總統寶座。事實上,就下一屆總統大選的民調數據來看,薩拉本人的目前支持率本就處于領先狀態。而杜特爾特被捕事件,顯然進一步鞏固了她下一任總統頭號候選人的領先優勢。一旦莎拉贏下3年后的大選,那么重回權力中央的杜特爾特家族也能以新的身份,為中菲關系帶來更積極的變數。
由此可見,馬科斯政府的策略意圖明顯:通過外部施壓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換取美國支持。然而,這種“挾洋自重”的做法加劇了地區風險。面對菲律賓的挑釁,中方嚴陣以待。中國外交部多次警告菲律賓不要誤判形勢,不要在南海制造事端,國防部警告菲方“勿玩火自焚”,展現了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同時,中國海警和海軍在南海的部署也不斷加強,針對菲律賓的小動作進行精準應對。近期,中國海警艦艇在黃巖島附近采取強硬措施,警告并驅離非法進入的菲律賓船只。
杜特爾特(資料圖)
另據環球網報道,據中國海事局網站消息,珠海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3月22日8時至16時,南海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禁止駛入。這幾年,解放軍在南海開展了很多軍事演習、巡航活動,對那些域外勢力形成了強大的威懾。說到底,這南海問題就是個大戲臺子,除了美國這個導演,其他國家都是些跑龍套的。美國雖然總是嘴上喊得響亮,說什么《美菲共同防御條約》,但真到了關鍵時刻,就像個縮頭烏龜。菲律賓想靠拉印度和韓國加入“Squad”來改變南海局勢,簡直是異想天開。在南海這片海域,中國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解放軍的強大實力也足以捍衛國家權益。那些域外勢力若執意來攪局,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