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上耐斯達克指數上漲2.27%,3月25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公告,擬配售8億股現有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3.2%。預計籌資凈額約425億港元,用于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用途。
隨后小米調整,跌幅超6%,截止下午兩點四十五,小米成交額681.16億,占恒生指數成交額29%,恒生指數跌2.37%。
一升一降,很多人說中國的科技股行情結束了,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又要新高了。
截止到3月25日,納斯達克100指數市盈率33.14,市凈率8.7,股息率0.62%。恒生科技指數市盈率23.5,市凈率3.2,股息率0.75%。顯然從估值指標看,恒生科技指數還是要便宜很多的。
我們再看成分股,納斯達克100指數如下:
1、蘋果,持倉占比9.37%,市盈率34.5,24年FY凈利潤同比下降8.45%。
2、英偉達,持倉占比8.14%,市盈率40.65,25年FY凈利潤同比增長144.89%。
3、微軟,持倉占比7.75%,市盈率31.51,24年FY凈利潤同比下降4.35%
4、亞馬遜,持倉占比5.71%,市盈率36.36,24FY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8.88%。
5、博通,持倉占比4.43%,市盈率89.27,24年FY凈利潤同比下降78.67%。
6、特斯拉,持倉占比3.62%,市盈率126.28,24年FY凈利潤同比下降62.56%。
7、Meta,持倉占比1.82%,市盈率25.14,24年FY凈利潤同比增長32.46%。
8、谷歌A,持倉占比2.74%,市盈率20.42,24年FY凈利潤同比增長20.3%
9、谷歌C,持倉占比2.61%,市盈率20.69,24年FY凈利潤同比增長20.69%
10、好事多,持倉占比2.47%,市盈率53.91,24年FY凈利潤同比增長9.92%
以上十大重倉股合計占比50%,主要是信息產業,其中僅特斯拉為高端制造,前十大成分股權重非常大,整體上經營穩健,屬于中低速增長。
再看看我們的恒生科技指數前十大成分股,占比64.12%:
小米,市盈率53.35,24年年報凈利潤增長35.38%。
騰訊,市盈率22.4,24年凈利潤增長68.44%。
京東,市盈率19.2,25年三季報凈利潤增長53.11%。
美團,市盈率25.49,24年年報凈利潤增長158.43%。
中芯國際,市盈率96.76,24年三季報凈利潤下降26.36%。
理想,市盈率25,24年年報凈利潤下降31.37%。
快手,市盈率14.65,24三季報凈利潤增長307.68%。
網易,市盈率15.68,24年年報凈利潤增長0.96%。
攜程,市盈率17.47,24年年報凈利潤增長72.08%
我們看到恒生科技指數的行業分布更均衡,涵蓋了信息技術產業和高端制造,且凈利潤增速遠高于納斯達克100指數。
一個是成熟的科技指數基金,一個是高爆發的科技指數基金,怎么比較?
具體看這次的主角小米,小米正處于業務擴張期,無論是品牌持續向高端化上行,還是新零售渠道擴張,以及小米汽車要突破產能瓶頸,都需要資金支持。
小米集團高管在電話會上明確,正推進所有產品品類向高端化邁進,例如力求手機要突破6000元以上的價格區間。此外,小米集團計劃持續加大硬核技術創新尤其是AI領域的投入。在渠道方面,計劃國內2025年新增5000家門店,未來建成2萬家小米之家;在海外,從已建的500家門店起步,逐步拓展至1萬家。
再看小米的汽車業務,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總收入為328億元,經調整凈虧損62億元。2024年,Xiaomi SU7系列交付量達136854輛,連續5個月單月交付超2萬臺。同時,小米集團將小米汽車2025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臺。
你怎么給小米的汽車業務估值?你認為還需要持續投資嗎?這么看的話,小米的錢根本不夠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337億元。小米2024年研發投入241億元,同比增長25.9%,預計2025年將投入300億元。
24年谷歌研發支出3044億人民幣,臉書支出2540億人民幣,微軟支出2056億人民幣,亞馬遜支出5516億人民幣,蘋果支出2085億人民幣。
AI領域也是小米繞不開的一道坎,騰訊計劃在2025年將AI研發投入提高至850億元,占其總研發投入的45%。阿里巴巴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云和AI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數字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
如果你把小米看做一個制造業,那確實不需要融資,應該靠自己內生性增長,但是如果把小米看做科技公司,那小米的這點錢真不夠看的。
比亞迪僅僅是汽車業務,今年3月4日,比亞迪公告稱,以335.2港元/股的價格配售1.298億股H股新股,募資總額為435.09億港元(約合56億美元)。
小米則是手機家電兩大基本盤,再加一個火熱的電動車業務,但凡雷軍有點野心,此時此刻一定想著乘勢而上,而不是分紅。
說到底,這一切的最后就是:你看好不看好中國科技的發展?看好不看好中國國運的提升?
如果看好中國,那么小米融資帶來的港股調整,就是一個買入的機會,而絕不會恐慌的時候。
最后扯一下我現在的兩個組合:
全球挖掘機1號大頭是美債,小頭是中概互聯,美債的邏輯現在才算是“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時”,等美聯儲降息,美債才會迎來豐收期,美元一個周期大概是六七年,這意味著降息周期的美債價格上漲收益我們可以吃兩三年,等吃差不多了,再切換納斯達克指數,豈不妙哉。
指數基金自由之路大頭是中概互聯,小頭是醫藥芯片白酒三大行業指數基金,至少在這一輪中美對抗的博弈中,我強烈看好中國資產,看好港股,看好中國科技,目前繼續持有。
兩個組合,掃碼可以查看詳細持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