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今天呢,胖胖跟大家掰扯掰扯一個常見但又極具爭議的話題,職場孕婦被裁員。
這個事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甚至有些關注胖胖的哥哥姐姐們自己也有經歷過。
像胖胖出來工作十來年了,各種職場現象也見得蠻多。
這類現象如果捋一捋,你說,到底是誰的鍋?
是企業太無情?還是孕婦有問題?還是有其他的歸因?
胖胖一直覺得,很多事不能只歸因于一點。
胖胖一直覺得分析問題得全面點,不是說非黑即白,也不是非此即彼。
有些人動不動就站隊,非得找個“絕對正確”的立場,但現實哪有那么簡單?
一個問題的發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交織在一起的產物。
就拿職場孕婦被裁員這事來說,表面上看是企業不愿意承擔成本,孕婦權益受損,但如果你細想,會發現這里面牽扯的因素多得很,單純罵企業或者單純怪孕婦,其實在胖胖看來都不能把事說透。
最近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這哈爾濱日報就有一條新聞,這廣州以“996福報”為著稱的某公司臨產孕婦被裁員,直接在公司樓頂拉條幅抗議,說自己被非法解雇。
這事一曝光,很多網友都群情激憤,指責這家公司沒人性、不講道德、欺負孕婦。
后面呢,這家公司也出來回應,他們說是因為又是外包原因,然后業務調整,崗位變化,員工并沒有被辭退,工資也正常發放。
到底誰在說實話?
胖胖不是當事人,不知道具體情況,但這類事件在職場并不少見,所以我們可以從更廣的角度來分析。
首先,企業裁孕婦是不是違法?
是的,勞動法規定,懷孕、產假、哺乳期的女員工是受法律保護的,企業不能隨意裁員,否則就是違法解雇,需要賠償。
但現實中,很多企業為了規避風險,會用各種方式逼孕婦主動走人,比如調崗、降薪、增加工作難度、穿小鞋,甚至故意找茬讓你受不了自己辭職。企業為啥這么干?
因為企業本質上是逐利的,你說,一個員工懷孕意味著啥?
產假+哺乳期,這個時間至少要大半年,甚至一年半載,企業要養你,但你不干活。
找人頂崗,你不干活,公司還得找人頂你的崗,多一筆開銷。
法律風險,法律規定孕期不能隨便辭退,那萬一公司撐不住呢?等你生完孩子回來,工作內容早就變了,公司是不是還得給你安排崗位?
那如果后續孩子小了,生病了,家里沒人帶了,你是不是要時不時請假?
從資本的邏輯來看,企業說白了就是一筆買賣,它算的是成本和收益。
你懷孕了,對公司來說,你的“性價比”降低了,甚至變成了負資產。
所以企業怕用育齡女性,尤其是未婚未育的。
而孕婦在懷孕和休產假的期間,短時間內確實不會給公司帶來直接收益,但公司還得繼續支付工資、社保,還要找人來替補崗位,增加了人力成本。
所以在經濟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的第一反應就是盡量減少非生產性支出。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做法沒道德,公司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給孕婦提供保障。
但問題是,企業也是要生存的,特別是在當下這個高度內卷的市場環境里,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稍微一個經營決策不慎,可能就得關門大吉。
你讓企業承擔所有社會責任,但企業自己活不下去了,這賬怎么算?
你罵企業不人道,但企業也有它的難處。
這個社會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家都在掙扎,誰都想活下去。
既然市場環境已經如此艱難,企業的選擇是什么?
繼續雇著孕婦,然后虧損,最后連企業自己都活不下去?
直接裁掉孕婦,減少開支,盡量保住企業的運營?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它只能選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生存下去。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孕婦不該被裁”這么簡單,而是為什么整個社會已經內卷到連企業都無法承擔這個成本了?
那咱們再扯扯,孕婦有沒有錯?
胖胖在職場這些年呢,也確實見過一些讓人比較無語的例子。
有些面試者,在面試的時候刻意隱瞞懷孕情況,一入職就休產假,拿公司的生育津貼,甚至有些人壓根就沒打算回來上班,就是來薅一筆錢走人。
這種情況雖然是少數,但確實存在,胖胖都經歷過。
但如果一個公司連續遇到幾次這樣的情況,自然會對所有未婚未育的女性提高警惕,甚至直接在招聘的時候就暗中歧視,這也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再說另一種情況,有些孕婦確實是仗著自己懷孕,就擺爛、不干活,覺得自己是特殊群體,工作上各種推脫。
公司呢,礙于法律和輿論壓力,不敢開除,但也只能忍氣吞聲。
這種情況下,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增加,團隊的整體效率下降,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整個職場環境。
胖胖并不是要鼓吹受害者有罪論指責孕婦,而是想提供以上幾種職場中常見的案例,一種是被公司故意找茬被逼離職,一種是以面試為名,以懷孕為名鉆空子,所以,這里歸因不止一點。
胖胖是這么覺得,任何權利的行使,都應該是有責任和邊界的。
如果大家都合理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公司也不至于過分防備,職場環境也會更和諧。
但現實是,有些人鉆空子,導致企業被迫采取更嚴格的措施,這最終損害的是所有職場女性的利益。
所以,這里面真正的問題根源是什么?
是企業太無情?是孕婦有錯?
還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
胖胖覺得,這件事的本質,是整個社會的職場大環境過于內卷,病了,而不是單純某一方的問題。
你像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生存越來越難,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公司不是不想“人性化管理”,而是根本沒有余地去做人性化管理。
企業的用人成本越來越高,而經濟下行的壓力讓企業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當然會精打細算,任何不能帶來短期收益的用人成本,都會被盡量壓縮。
然后現行的勞動法保護孕婦,這當然是對的,也是應該的,但現實問題是,這種保護并沒有真正解決企業的擔憂。
法律只是規定了“不許開除”,但企業的生存壓力沒有減輕,導致他們只能用更加隱晦、更加“合規”的方式去規避這些問題。
說白了,是現在的職場,沒有真正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
你像現在的職場,不只是孕婦受歧視,35歲以上的人都不好找工作。
這是因為市場供需決定了年輕人更便宜、更好用,而企業在追求成本最優解的情況下,自然會選擇年輕人。
在極度的內卷下,職場早就不是孕婦一個群體的問題,而是所有人都被“成本最優”這個邏輯支配了。
你年輕,就拼命加班;
你年紀大了,就隨時被優化;
你是女性,就有生育風險;
你是男性,公司一樣可以找理由辭退你。
所以問題的根源,不是個別公司黑,而是整個社會的職場規則已經病了。
這也就導致了35歲以上的員工和孕婦一樣,都被視為“職場高風險人群”。
所以,這個問題的根本不是企業無情,也不是孕婦有錯,而是如果咱們以宏觀角度來看,是整個社會的高度內卷、企業生存壓力、勞動法與現實的脫節,以及長期以來對女性育兒責任的不平衡分配,導致了一個死循環。
罵企業沒用,因為企業也是被逼的;
罵孕婦更沒用,因為她們也是受害者。
真正的問題,是整個結構性矛盾,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矛盾里掙扎。
而整個社會的生存成本太高,導致企業和個人都在極限求生。
所以社會變得越來越冷漠,原因不是某個公司太黑,而是整個社會的游戲規則讓人越來越難活。
以前,可能有些企業還能顧及“人情味”,但現在,每個企業都在拼命降低成本,人情味成了“奢侈品”。
所以,胖胖覺得這事不是罵兩句就能解決的,大家該看的不是誰對誰錯,這不是個別企業的冷血,而是整個社會的高成本、內卷化、低容錯率,已經把所有人逼上絕路。
你覺得孕婦被裁很可憐?沒錯,她確實可憐。
但所有被職場淘汰的人,都一樣可憐。
我們以為問題是“孕婦被裁”,但實際上,問題是這個社會已經變成了一臺“沒有感情的生存機器”。
真正的病,不是企業,而是整個結構的問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病態系統里的“韭菜”,只是割的時間早晚不同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