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正式開始。26日,朝中雙方提出的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方案遭到了美方的無理拒絕。同時美方還提出將軍事分界線劃在距離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前線38~68千米的后方,妄圖不戰而占領朝中方面控制的1.2萬平方千米土地。
其實談判不過是美國的緩兵之計,美國的根本目的是邊談邊戰,從而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的主動權。這一無理要求在遭到了朝中雙方代表的堅決拒絕后,美國不但在發動了夏秋季攻勢和“絞殺戰”,還轟炸了朝中代表團住所,談判陷入了僵局。
面對狂妄的美國,志愿軍在總司令彭老總的指揮下進行了堅決反擊,迫使美國再次回到了談判桌。然而由于美國在談判中缺乏誠意,一直試圖侵犯朝鮮的合法權益,談判多次中斷。經過兩年多的極限拉扯,1953年7月27日上午美中朝三方代表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結束了這場持續了長達3年的戰爭。
然而,此前的談判軍事分界線被重新劃定,朝鮮的領土面積比先前少了百分之三。領土作為一個主權象征,神圣不可侵犯。按照正常邏輯,時任朝鮮最高領導人的金日成對此應該勃然大怒,甚至拒絕簽字。事實卻恰恰相反,金日成反而十分高興,認為朝鮮占了大便宜。
那么,本不打算談判的美國為什么會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面對國土面積少了百分之三的金日成又為何會認為朝鮮占了便宜呢?
公元688年,新羅統一了百濟和高句麗,結束了朝鮮半島長達數個世紀的分裂局面,進入統一時代。1895年,隨著清廷的戰敗,對朝鮮半島虎視眈眈的日俄進行了秘密談判,日本提出了以北緯38°線為界將朝鮮半島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屬于俄國的勢力范圍,南部由日本控制,想要在朝鮮半島建立海軍軍事基地的俄國拒絕了日本的提議。這也是“三八線”被首次提出。
1904年,日本崛起,與之相反的俄國的衰敗。野心勃勃的日本重談“三八線”,再次遭到了拒絕。隨后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日本成為了朝鮮半島的實際控制者。1910年8月29日,日本通過強迫朝鮮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正式吞并朝鮮。
1945年2月,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日本調整了在朝鮮半島的軍事部署。三八線以南的駐朝鮮日軍由關東軍指揮,三八線以北軍隊的指揮權則屬于日本大本營。三八線成為了一條實際的軍事分界線,這也為后來的朝鮮半島的局勢埋下了禍端。
1945年8月8日,蘇聯根據雅爾塔會議的決議宣布對日作戰;9日,蘇聯出兵朝鮮。此時的美國根據截獲的日軍情報已經提前得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由于擔心已經進駐的蘇聯會控制整個朝鮮半島,通過商議在日本原有的基礎上以“三八線”為界劃分各自的受降區域,如此朝鮮半島被迫分裂為兩個區域,蘇聯扶持北朝鮮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朝鮮則在美國扶持下建立了大韓民國。
其實,在1943年11月于伊朗首都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美蘇等國全部贊成朝鮮半島在合適時機實現獨立,“三八線”也是作為臨時分界線成立的。然而朝鮮半島在歷史上長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民眾的認同感很強。因此無論是北朝鮮還是南朝鮮的人民都并不認可“三八線”,迫切要求統一,雙方政權也均宣稱自己是唯一的合法政府。
自1949年1月起,朝韓雙方就在邊境時常爆發沖突。最終在1950年6月25日演變為了一場局部戰爭。起初,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成功占領了韓國首都韓城,一路將韓國防軍逼退到釜山。然而美國操縱聯合國成立聯合國軍,悍然干涉它國內政。
美國最初的目的是逼迫朝鮮人民軍退回三八線以北,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妄圖將北朝鮮驅離朝鮮半島。10月7日,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北越三八線,向中朝邊境逼近,威脅我國的國防安全。
10月19日,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起初,幾乎所有國家都認為中國與美國開戰無異于以卵擊石。然而,我志愿軍戰士憑借著不屈的精神接連取得了四次戰役的勝利,甚至一度逼迫美軍退到了三七線以南。雖然在第五次戰役中由于后勤補給的問題我軍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但仍打掉了美國的囂張氣焰。
美國出兵朝鮮是出于利益考慮,但隨著志愿軍進入朝鮮戰場,再加上三八線附近多山,地形崎嶇,不利于美國大規模機械化作戰。尤其是在1951年地道戰、地雷戰、交通運輸戰的發起人王耀南將軍緊急入朝后,我軍的地下交通網逐漸完善,后勤補給幾乎全部轉入地下,美軍的優勢大大減弱,戰爭進入僵持局面。
美國作為一個人權國家,出兵朝鮮本就遭到了民眾反對,戰事不利更導致反戰聲音強烈。戰爭僵持的時間越久,美國的處境越不利,但美國又想攫取更多的利益,所以美國才會在1951年6月份發出聲明同意談判。但美國此時對于談判的策略是邊打邊談,一方面利用戰爭成果作為談判籌碼爭取更多利益;另一方面避免陷入戰爭沼澤。
然而美國的幻想很快破滅,隨著蘇聯的支持,志愿軍的裝備越來越先進,美軍的優勢越來越弱。尤其是朝鮮戰場的最后一戰金城戰役中,志愿軍利用強大的火力優勢重創了南韓軍的4個師,殲敵5.3萬余人,收復了160余平方公里?的陣地,這一切均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戰爭。
1953年4月,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重啟了談判。美國雖仍十分囂張,但在中方代表的強硬下,美國作出了退步,不再提無理要求,同意中方提出的仍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但美國也提出不沿用當年沿北緯38°線一刀切的模式,而是進行了彎曲。
雖說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變動,但按照這條線朝鮮的面積比之前少了百分之三。由于是朝鮮內政,我方代表不便干涉,便讓朝鮮代表請示金日成。怎料,金日成得知后非常高興,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金日成之所以同意是因為三八線附近多山,朝鮮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山地的利用率低。根據新的分界線,劃分給韓國的基本是山地,平原則基本劃到了朝鮮境內。看似面積小了,但可利用土地反而增多了,利大于弊。而且可令朝鮮的駐軍更加逼近韓城,尤其是在武器裝備更加發達,火力覆蓋更廣的今天,這種優勢更加明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