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寧波晚報,生きもの好きの語る自然誌,Sharks and Rays。小文哥吃吃吃,臺灣魚類資料庫。
寧波漁民誤捕綠眼睛怪鯊
3月24日早上7點左右,來自浙江寧波象山縣的浙象漁66087漁船正在東海海域進行捕撈作業。常規且機械的工作令人頭腦放空,漁民們不斷重復手中動作,直到一條鯊魚被意外撈到了船上。
撈到鯊魚并不稀奇,如果是可以食用的鯊魚,比如條紋斑竹鯊,那就留下;如果是保護物種的鯊魚,那就果斷放生。
然而這次意外撈到的鯊魚卻讓漁民們愣住了,因為沒見過啊!船老大陳葵于是掏出手機記錄,在他拍攝的畫面中可以看到,據他估計其體型長約1.5米,這條鯊魚的體態修長,擁有兩個背鰭,尾鰭很長,最神奇的是這只鯊魚的眼睛似乎是綠色的!
拿不準主意怎么辦?直接放生就好了。船老大于是將鏡頭對準一個漁民,問他:“我們象山的口號是什么?”漁民回答:“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隨后將魚放到海中,就此放生了。
視頻發布到網上后出乎意料地火了,記者去采訪船老大。船老大表示,自己后來去查詢了資料,發現綠眼睛的鯊魚可能是綠眼角鯊或者北方多刺角鯊,但是這兩種鯊魚都沒有分布在東海,前者分布于澳大利亞南部,后者僅分布于新西蘭。至今不清楚這條鯊魚的身份。
網友們對這條鯊魚的猜測主要是兩個:一是懷疑是日本核污染導致的。自從小日本排放核污水以來,每當有人抓到奇怪的海洋生物,都會被這么懷疑。二是認為這是巴西達摩鯊(Isistius brasiliensis)。
巴西達摩鯊是一種很特別的鯊魚,它的嘴巴特化了,可以用吸吮式嘴唇附著于獵物身上上,然后旋轉,用尖銳的下齒直接啃去一塊圓形的肉塊!其外形也很怪,體亞圓柱形,細長,向后漸細而稍側扁,跟視頻中的魚明顯不同。
巴西達摩鯊的體長最長也就近60厘米,而且雖然其在我國海域確實可能找到,但它們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水,在海面捕撈基本上是不可能撈到的。
我認為絕不可能是巴西達摩鯊,我懷疑是視頻中的鯊魚應該是日本角鯊(Squalus japonicus)。另外,視頻中的鯊魚的體長大概率沒有1.5米,從漁民抓著它的那些畫面中可以看出,其體長可能就1米出頭。
日本角鯊
日本角鯊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內,其中就包括我國的海域。
日本角鯊的最大體長可達1.2米,其體態修長,吻部細長而尖銳。吻部長度約為口部寬度的 2 倍。前鼻瓣分裂成兩點。兩個背鰭有前棘。第一背棘約為鰭前緣長度的一半。第一背鰭起點略位于自由胸鰭插入點的后方。第二背鰭約為第一背鰭高度的0.7倍。第二背鰭上的棘比第一背鰭上的棘更長且更彎曲。胸鰭有圓形的自由后端。
它們的顏色可能是灰色、紅灰色或棕灰色的,沒有任何斑紋,腹部顏色則較淺。
因為體型不大,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各種小型魚類和軟體動物,甚至會吃水母。這種鯊魚部是保護動物,本身也無害,因此是能夠吃的。據說其肉質鮮美,跟市面上能買到的鯊魚肉完全不同。
不過日本角鯊數量并不多,而且其分布地都沒有食用它們的習俗,因此它們更多屬于副漁獲物,是漁民通過拖網、延繩釣和刺網作業時候,偶爾會抓到的物種。目前對它們的研究并不多,據說在過去60年里,日本角鯊的整體數量下降了52%。
對了,你可能會覺得我放出來的圖片跟視頻中的鯊魚不太一樣,那是因為角度問題。我發現著名的博主@小文哥吃吃吃就曾吃過一條,他的視頻中就可以從側面清楚地看到日本角鯊的外形,跟文章開頭說的那個事件里的鯊魚一模一樣。
鯊魚的眼睛
日本角鯊尋常條件下的眼睛看起來就是深色的,為何在視頻中眼睛顯得那么綠呢?那是充足光線下,鯊魚晶狀體反射的色澤。剛好鯊魚只能看到藍色和綠色,這是在海洋中最常見的色系。
鯊魚的眼睛與它的狩獵技術一樣先進。
鯊魚的眼睛由角膜、晶狀體、視網膜、瞳孔和虹膜等與我們人類眼睛的構成相似。
它由兩個雙視網膜組成: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視錐細胞能讓鯊魚看到顏色,而視桿細胞則通過擴張和收縮瞳孔來讓更多或更少的光線進入,幫助眼睛適應明暗。這使鯊魚能夠看到長達15米的距離。
視網膜有兩個區域:日間視覺和弱光視覺。視網膜使鯊魚在較暗和較渾濁的水中看得更清楚。甚至在渾濁的水中也能看到獵物的輪廓。
鯊魚擁有敏銳的夜視能力,在洛侖茲壺腹(鯊魚的旁線神經系統,分布在身體兩側的神經末梢)的幫助下,它們的眼睛對光線變化和運動非常敏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