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留學生大國,但最近幾年,赴英學生在年年下跌,中產家庭正悄悄拋棄英國。
而國際生又是英國大學的生命線,失去生源的英國大學頻繁傳出破產的消息。
在生存面前,英國大學不得不一邊暴漲學費,一邊自降身價。
前些年不斷提高申請門檻的學校為了招滿學生,今年開始放下身段,降低錄取門檻。
這更加深了留學家庭對其教育質量和含金量的懷疑。
01
— 灣媽看世界 —
為何中產正在拋棄英國大學?
短短幾年時間,曾經當紅一時的留學目的地,如今卻有了走下坡路的跡象,這不免讓人好奇英國到底怎么了?
實際上,英國高校的吸引力下降是內外因素的雙重作用。
- 首先,經濟下行期,高漲的學費和生活費讓不少中產家庭望而卻步。
海外高校國際生每年漲學費已經是常態化操作,英國也不例外。
以代表院校英國G5為例,牛津各專業學費普遍上漲10%、劍橋5%、倫敦大學學院7%到9%之間等,理工科、商科專業更是漲勢迅猛。
劍橋大學2025-26學年的純學費在27024英鎊到70554英鎊之間(25.3萬元到66萬元),相比去年的25734到67194英鎊,相當于每年要多交1萬到4萬元。
除了學費外,國際生還必須繳納年度學院費,收費都上漲到了1萬英鎊以上了,最高一年要繳13950英鎊,約13萬元。
牛津大學國際生漲學費最夸張,2025-26學年漲到了35260英鎊到59260英鎊,最低的專業一年漲了2萬多元。
漲幅最大的專業從48620漲到了59620英鎊,相當于一年要多交10萬元。
學費大漲,生活費也跟隨通貨膨脹在極速攀升。
牛津大學預計在2025-26年每月生活成本在1425英鎊至2035 英鎊之間,9個月花銷總計18315英鎊,約17.2萬元。
如果在校外租房住,又是一大筆費用。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倫敦的平均每月房租飆升至2206英鎊(約2萬元),創2015年以來最大漲幅,按照本科三年來算,僅是房租就要花費小一百萬。
- 其次,簽證難成最大問題,想在英國留下來的幾率越來越小。
從去年開始英國政府就頒布了多項留學簽證新規。
去年1月起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前,不能將學生簽證換成工作簽證。
陪讀簽也被限制了,除攻讀碩博士學位留學生外,禁止其他留學生在英國大學讀書期間將家屬帶來英國居住,包括伴侶和子女。
數據顯示,自 2024年1月頒布禁令以來,家屬申請數量減少了 84%,從11.4萬個降到不足1.8萬個,學生簽證數亦減少了16%。
畢業生簽證(PSW)審核變得更加嚴格。
PSW是英國政府為國際學生提供的一種畢業后工作簽證,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可以獲得2年簽證,博士畢業生可以獲得3年簽證,方便在英找工作。
去年開始就加大了審查,防止“以工作為目的”的人利用該簽證來英。
最近《泰晤士報》又傳出消息,PSW簽證可能會縮短,大幅壓縮留學找工作的窗口期。
縮短時間還只是第一步,接著還會篩選出高技能留學生。
如果國際生畢業后必須獲得符合其學歷水平(graduate-level)的工作,否則就要離境。
這也在變相勸退一些低薪行業的留學生,倒逼學生選擇熱門高薪專業,而這些專業往往學費高,競爭力激烈,有可以說英國費盡心機在撈錢。
- 另外,英國大學的排名也在下滑。
QS前百的院校數量越來越少,2025QS世界大學排名,英國進入前100的學校數量只有15所,排名整體上也有所下降。
雖然評判一個大學的好壞不能以排名論英雄,但國內就業、落戶、考公考編等會參考QS100的榜單。
所以英國排名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吸引力。
而同為英聯邦體系的澳大利亞和香港,因為排名的大幅上漲、性價比高,被中產家庭競相申請。
- 最后,穆斯林“占領”英國,涌現諸多問題,令人望而卻步。
近日英國政府任命Sir Hamid Patel為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Ofsted)的主席,這起任命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因為Hamid Patel是位穆斯林。
哈米德爵士曾任布萊克本 Tauheedul 伊斯蘭女子高中的校長,在他任職期間,該校是英國首批鼓勵學生在校內和校外佩戴頭巾的學校之一。
他還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誦讀一次《古蘭經》,并且不要攜帶印有“非伊斯蘭圖像”的文具。
現在英國有300多萬穆斯林,他們集中在倫敦、伯明翰等大城市。
英國議會有24名穆斯林議員當選,去年英國地方選舉,11個城市的市長,有9名是穆斯林。
有很多留學生都稱,在倫敦留學就如同去到了穆斯林國家,有人大膽預測稱到本世紀末,英國穆斯林人口將會超過一半。
穆斯林群體的崛起引發了文化焦慮,社會矛盾也更加尖銳,此前英國發生的好幾次暴力事件,背后都有穆斯林的身影。
有人戲稱,英國或許將成為“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斯蘭國家”。
隨著穆斯林群體在英國的枝繁葉茂,越來越多的穆斯林群體進入政界和教育界,許多人都稱這可能會導致英國教育競爭力下滑。
當傳統的精英教育染上宗教文化,誰還會買單?
于是不少中產家庭在逃離英國,奔往澳洲、新加坡、香港等地。
02
— 灣媽看世界 —
生源數下滑,
給英國大學帶來了眾多危機
憑借高等教育的實力與聲譽,英國每年吸引了數十萬國際留學生,他們的到來為英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每年貢獻了400多億英鎊。
但如今英國正在失去其以往的魅力。
根據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
英國在2011年至 2016 年間,向國際生發放的學習簽證每年約為20萬份,2016年之后,數量穩步上升,2019年達到268,674份。
在2023年600,024份的峰值后,簽證數量就逐漸減少,到2024年降至415,103份,簽證數量下降31%!
專門為國際學生提供大學入學管理服務的公司Enroly稱,來自英國31所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七月底,國際學生繳納押金和錄取數量下降了41%。
其中研究生授課型碩士課程的降幅尤其大,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55%,本科生人數則下降了23%。
因為生源數量的下降,英國高校頻頻出現財務危機。
愛丁堡大學是英國最古老、最富有的學府之一,今年卻傳出該校財政存在緊急缺口,在未來18個月內將出現1.4億英鎊的財政赤字。
這使得它將成為英國大學在資金危機期間出現的最大赤字。
就連數一數二的劍橋大學現在也面臨著5300萬英鎊的財政赤字,進而出現了經費告急、人才流失等嚴重問題。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監管機構“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發布的年度報告,2023-24學年,40%英國大學呈現財政赤字,其中已有43所學校連續3年財政虧損。
大概四分之三的大學明年可能支出超過收入,預計總赤字將達到16億鎊。
生存危機面前,英國大學開啟裁員計劃。
英國近四分之一的頂尖大學正在削減員工數量和預算,裁員或失業人數多達1萬人。
比如卡迪夫大學運營赤字為3100萬英鎊,由于收入下降,計劃裁員400人;
紐卡斯爾大學為節省2000萬英鎊,計劃裁撤300個崗位;
謝菲爾德大學有5000萬英鎊赤字,計劃啟動自愿遣散計劃;杜倫大學也推出了自愿離職計劃。
緊接著,英國部分大學不得不關閉不賺錢的專業或是學院。
愛丁堡大學目前削減成本的措施主要是重組、關停課程、合并學院,將部分服務集中處理或外包等。
謝菲爾德大學把英國唯一獲得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和景觀學會雙重認證的碩士項目都取消掉了。
卡迪夫大學宣布關閉古代史、護理、音樂、現代語言和翻譯等多門課程。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關停了音樂系。
面對這場財務危機,一眾國際生調侃道:學費交了,教授沒了,就連學校也命不久矣!
03
— 灣媽看世界 —
英國大學開始自救
降低門檻,增加高需專業
內部用關閉課程和裁員的節流方式緩解壓力,外部依靠開源手段吸引更多學生來就讀。
有多所英國學校為了填補生源缺口,紛紛降低錄取門檻。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羅素集團大學的工作人員被告知:“為應對當前的財務挑戰,大學決定降低所有部門和項目的海外申請者的學費。”
約克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等院校本科申請者的典型錄取要求是A-level成績為A,但為了生存下去,學校會錄取一些A-level成績相當于B或C的國際申請者。
這使得部分學校的海外學生招生政策與英國本土學生保持一致。
不光本科生門檻降低,碩士錄取標準更是降了又降。
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均分降到81-85分,而且部分專業接受雙非背景的學生;社科、藝術等學院均分降至80分。
利茲大學的商學院、法學院均分統一降低到75分;還有南安普頓大學部分專業雅思總分只要6.5分。
另外,英國一邊砍掉冷門課程,一邊又在增設新專業。
今年有很多英國名校加入開設新專業的隊伍。
它們開設的新專業要么是把自身學校的優勢之處發揮到最大,要么是順應市場需求,發展跨學科專業來吸引生源。
LSE新增經濟學與數據科學這一交叉專業;愛丁堡大學新增生物科學的本碩連讀專業。
跨學科研究聞名的倫敦大學學院(UCL)今年一口氣增設了6個本科專業,包括藝術與技術、商業與健康、哲學與計算機科學、青年,社會和可持續未來等等。
工科背景雄厚的布里斯托大學在工程和人工智能領域新開了4個本科專業;
在自然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方面具有優勢的利茲大學則是新設環境地理科學專業。
或許響應時代發展,也或者是招攬更多生源,劍橋大學也宣布成立本世紀首個學院——貝內特公共政策學院。
其核心目標是將AI與社會政策制定結合,解決當下面臨的經濟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04
— 灣媽看世界 —
對于普通孩子,
英國留學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賣方市場轉換到買方市場,英國大學角色突變是挑戰,也是機遇。
挑戰是,英國大學降低門檻的多半是冷門專業,熱門高薪有前途的專業在這一波爭奪戰中,會變得更加難。
如果想申請這些熱門專業,孩子的實力一定要過硬。
機遇是,依賴國際生的英國大學急需生源來喂飽肚子,國際生有大把的機會。
英國大學依然歡迎真正想去求學的孩子,甚至推出獎學金等優惠政策。
如果想要孩子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不能僅僅因為門檻降低而盲目跟風,而是選擇適應自己未來發展的專業。
同時深入了解目標院校的教學質量、財務狀況等信息,結合自身的興趣和職業規劃,做出理性的選擇。
不管是畢業后留英,還是歸國,培養綜合素質,充分利用留學期間的就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實習,為求職打下基礎。
各國形勢風云突變,留學進入寒冬期,正是我們重新思考留學價值的最好時機。
未來的留學,考驗孩子的綜合實力,更考驗一個家庭的決心和規劃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