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連續折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牛市到底還在不在?今天咱們就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面對這樣的市場應該怎么做?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內容,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不要懷疑牛市
從上周開始市場上看空的聲音就此起彼伏,加上上周五市場的大跌,以及這周的連續調整,說實話,很多人開始懷疑也是正常的。
雖說市場持續回調,但管理層的呵護可是持續不斷,從上周末央媽的擇機降準降息,到財爸的明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再到央媽宣布于3月25日開展4500億MLF操作、且期限罕見設定為一年。
對于當下整體已經震蕩回調了兩周的市場,有兩點還是可以明確的——市場整體回調的空間相對有限,結構性的反攻突破、并繼而推動牛市進入第一輪次的高潮。
2025十年難得一遇的牛市,這個不要因為任何一次短期震蕩回調而產生懷疑,去年10.8之后近一個月的震蕩回調,你如果懷疑牛市不再那么你就會踏空。
春節前1.13之前的近一個月震蕩回調,你如果懷疑牛市不再那么你同樣會踏空。
這一次,連續兩周的整體震蕩回調,如果你還是懷疑牛市不再那么事實你還會繼續踏空。
當然大家也看到了牛市的推進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扛不住波動,那么注定是要再一次錯過行情的。
二,還在硬扛
所以,大家不要被短期的漲跌蒙蔽了雙眼,換句話說,我們要看清楚股價漲跌背后,市場真正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在股票市場中,誰掌握定價權誰就有話語權,很明顯定價權只會在機構資金手中,那么在股價漲跌背后,機構資金在做什么呢?
傳統辦法很難察覺到機構資金的動作,但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工具來幫忙。
因為它可以對原始交易數據的收集、篩選、整理和挖掘,并進行比對,就像機構交易行為這樣本身就具有連續性、規模性和重復性的特征的數據,看下圖:
這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提供的「定級分區」數據,反應不同階段內機構資金的活躍程度,在「定級分區」數據中,數字越小,代表機構資金活躍程度越高,通常「一級區」和「二級區」代表機構行為活躍,相對的「三級區」和「四級區」代表機構行為幾乎消失。
那么「一級區」和「二級區」交替出現的時候,也就是機構資金實現了控盤。
咱們直接用一只股票給大家更直觀的感受一下,看下圖:
上圖是最近表現很不錯的「宏盛股份」的交易行為數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該股一直處于機構控盤階段,在這期間,股價出現大幅波動,圖中標注的位置,20個交易日下跌16%,這一跌幅大多數人都是扛不住的。
但是如果能看清楚股票到底是什么情況的話,其實就會安心很多。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