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懷揣著夢想來到了部隊當兵,我也因此和相戀一年的女知青劉曉艷分了手,讓我沒想到的,四年后我提干回家探親,劉曉艷居然還在等我。
1969年,劉曉艷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了我們王家溝公社插隊,當時我們公社一共來了三十五名北京知青,其中有五名女知青,我們生產一隊分了六名知青,其中就有劉曉艷。
我父親是一隊隊長,安排六名知青住在了,我家新箍的窯洞里,五名男知青住一間窯洞,劉曉艷單獨住一間窯洞,我家新箍的三間窯洞,原本打算給我大哥娶媳婦用,結果女方父母臨時反悔了,大哥的婚事也因此擱置了,新窯洞也暫時閑置了起來,父親就安排知青住了進去。
知青和老鄉一樣每天要下地干活掙工分,老鄉對知青非常照顧,知青都是干一些輕松的活,劉曉艷剛來農村,可能因為水土不服,沒幾天就生病了,我帶著劉曉艷到公社衛生院買了藥,劉曉艷生病那段時間,都是我在一旁照顧,她心里很感激我,病好之后,劉曉艷送了我一支鋼筆。
劉曉艷很勤快,干活也很麻利,經常到老鄉家里幫忙干活,老鄉對她印象非常好,逢年過節都會邀請劉曉艷到家里吃飯。
劉曉艷在我家住了三年,知青統一搬到了知青點居住,我和劉曉艷接觸時間長了,對她便有了好感,1972年,在劉曉艷生日這天,我鼓足勇氣向她表了白,劉曉艷并沒有拒絕我,就這樣我和劉曉艷談起了戀愛。
劉曉艷從小在城里長大,家境富裕,但是,她和其他知青不一樣,善良真誠,為人和藹可親,干活從來不偷奸耍滑,她也從來沒有嫌棄過我。
我和劉曉艷相戀一年后,1973年,公社通知了征兵的消息,鼓勵年輕人積極報名,當兵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第一時間到公社武裝部報了名。
考慮到我當兵以后,就不能天天和劉曉艷見面了,而且她遲早要回城,我也不想耽誤劉曉艷,深思熟慮之后,我果斷選擇了和劉曉艷分手,但是,劉曉艷不同意,她告訴我,不管多久,她都愿意等我回來。
我入伍那天,劉曉艷來車站送我,她含淚告訴我,會等我回來,當時我心里五味雜陳,但是,我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我告訴劉曉艷,讓她不要等我。
火車緩緩啟動,我扭過頭,看著車窗外的風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只希望劉曉艷以后能找到一個真心對她好的人。
火車行駛三天后,我和全縣一百二十名新兵,終于來到了部隊,沒等我們適應部隊的生活,便開始了新兵集訓。
新兵訓練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每天過得卻很充實,我知道這只是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新兵訓練結束,我各項考核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被分到了高炮營一連二班。
下了連隊后,我沒有絲毫松懈,比在新兵連更加刻苦努力,我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記下來請教班長和老兵,班長見我肯吃苦又愛學習,也喜歡教我,給了我很多鍛煉的機會。
入伍第二年,因為我軍事素質過硬,又有一定文化基礎,我不僅入了黨,還被提拔當了副班長,1976年,我已是全連最年輕的班長。
1977年,在軍區實彈打靶比賽中,我帶領二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我也因此榮立二等功,這年我如愿以償提了干。
我提干后,探親回家看望了父母,讓我沒想到的是,初戀劉曉艷居然還在等我。
回家第二天,我到公社辦事,碰巧遇到了劉曉艷,我愣在了原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聽父親說,劉曉艷早就接到了回城通知書,我以為她早就回城了。
劉曉艷見到我回來,也是很驚訝,她主動跟我打了招呼,我和劉曉艷已有四年沒見面,再次見到她,我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劉曉艷主動邀請我去知青點吃飯,我并沒有拒絕她。
我跟著劉曉艷來到了知青點,她給我了做了三道菜,都是我喜歡吃的,此時的知青點只剩下她一個人,其他知青都回城了,我問劉曉艷為什么不回城,劉曉艷看了我一眼說道“我在等你回來娶我”。
聽到劉曉艷這句話,我心里很愧疚,我沒想到劉曉艷會如此癡情,我知道自己辜負了劉曉艷,我很自責,那一刻我認定,劉曉艷就是我這輩子要守護的女人,最終我和劉曉艷還是在一起了,趁著探親時間 我和劉曉艷訂了婚,年底的時候,我們就領證結了婚。
我副團轉業后,分到了檢察院工作,妻子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分到了糧站工作,后來調到了糧食局,如今我和妻子劉曉艷已攜手走過了四十多年,依然恩愛如初,女兒也非常出息,現在是一名大學老師,我們晚年生活過得很愜意,我心里很知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