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能在社區繼續發揮余熱,服務‘老伙伴’們,我感到非常充實和開心。”志愿者金月仙說。
“志愿者工作不僅僅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自我學習和成長。在當志愿者的過程中,我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可以更好地服務他人。”志愿者陳燕說。
在寶山路街道陸豐居民區,一場溫暖人心的社區營造項目正蓬勃展開。“‘陸’力同心——志愿者種子計劃”如同播撒在社區里的希望種子,生根發芽,為社區治理和居民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凝聚志愿力量
為社區治理注入新活力
陸豐居民區是一個融合了現代中檔公寓樓與老舊小區的大型住宅社區,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較高,服務需求較大,急需培育一支服務老年人的志愿者隊伍,開展多樣化老年服務。“‘陸’力同心——志愿者種子計劃”應運而生,旨在挖掘社區中有才能的居民,組成風雨同路、獨樹一幟的第二梯隊志愿者。
“我們發現社區里有很多能人,大家都有一顆為社區服務的心,只是缺少一個凝聚的平臺。而且第一梯隊志愿者年齡也大了,需要補充新鮮血液。”陸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薛利萍表示,希望以“‘陸’力同心 健康為老”為自治理念,通過培育志愿者隊伍,實現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提升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在志愿者招募階段,居委會通過社區云、微信群發布消息,在各個樓組張貼海報,還借助樓組長的推薦,廣泛吸引社區居民參與。最終,成功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58歲第二梯隊志愿者。新老志愿者共計48位成員,涵蓋攝影師、編織達人、文藝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退役軍人等,他們懷揣著滿腔熱忱,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讓志愿者隊伍具備專業服務能力,項目組開展了一系列專業培訓。“老年服務需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還要掌握社區基本情況和項目管理知識。”社區營造項目負責人黃彥賢介紹,“我們邀請了司法所有經驗的律師、心理咨詢師為志愿者授課,內容涵蓋法律知識、調解技巧、心理健康知識等,幫助志愿者更好地應對服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志愿者隊伍培育好后,居委會和志愿者團隊精心策劃了“陸豐大健康”主題活動。在身體健康方面,先后開展了公園徒步、太極拳、八段錦等活動,還舉辦醫療健康講座;在心理健康方面,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志愿者們的激情也在活動策劃中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在實踐中快速理解社區自治的概念,并在后續的社區活動中有意識地向其他居民宣傳自我服務、共同參與、社區互助的理念,增強社區凝聚力,不斷吸引更多社區居民加入志愿者隊伍。
除了開展服務活動,居委會還注重志愿者隊伍的文化建設和激勵機制。以 “守陸人” 攝影故事匯活動為例,志愿者們拍攝社區照片,與書法繪畫作品一起制作成展覽墻,展示社區變遷,講述老物件的故事,喚醒居民的共同記憶。同時,在年終總結大會上,對表現優秀的志愿者進行表揚,頒發證書,增強志愿者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志愿之星
共筑和諧美好社區
62歲志愿者金月仙參與了多項活動,她感慨地說:“我退休后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我不僅幫助了別人,也收獲了快樂和滿足。小區老年人就如同自己的親人一樣,我還利用自己的拔火罐手藝服務居民,覺得特別有意義。”
“十幾年前,我家人得了大病,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街道和居委會給予了關心和幫助。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給別人撐把傘。現在我有時間和精力了,也想服務社區,為大家出一份力。”48歲志愿者陳燕是第二批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的,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讓志愿者隊伍更年輕、更有活力。
志愿者就像社區里璀璨的星星,他們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也是社區的寶貴財富。展望未來,陸豐居民區將進一步深化“種子計劃”。“我們計劃整合新老志愿者隊伍,成立‘六心’工作室。”陸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薛利萍透露,“工作室將圍繞關愛孤寡老人、美化社區環境等主題,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活動,持續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讓社區充滿愛與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