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返回!
北京時間3月21日20時50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我們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密切協同,圓滿完成了第三次出艙活動。
這不僅是神舟十九號乘組執行的第3次出艙任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20次出艙活動,也是我國空間站任務以來第19次出艙活動。
在此次出艙活動結束后,我們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也已經“太空出差”近5個月,按照計劃,還有1個多月,我們的航天員就會返回地球。
而在這近5個月里,我們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一共三次出艙,那么,作為神十九的出艙收官之作,此次出艙活動與前兩次有何不同呢?
神十九第3次出艙
據了解,此次出艙還是由航天員蔡旭哲和宋令東執行艙外任務,航天員王浩澤則在艙內進行配合。
而此次艙外活動,也主要是進行艙外設備的組裝和艙外設備的巡檢,經過此次任務,空間站基本上把出艙能力驗證到位了。
這次出艙與前兩次出艙活動的不同的是,本次任務是整個空間站任務期間,出艙安裝設備最多的一次任務。
期間,航天員不僅要多次進行艙內外設備的傳遞,要來回多跑幾趟,而且作業點比較多,設備尺寸也比較大,機械臂運動的時間也比較長。
雖說比較繁瑣,但是在此次完成后,我們問天艙艙外的組裝任務大部分工作可能就結束了。
而說到這樣做的原因,其實在神十九發射前,我們的航天員就披露了幾次出艙主要還是對空間站進行防護。
在太空環境中,太空垃圾和微流星都會給空間站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就需要給空間站加裝防護板。
自神舟十七號乘組開始,我們的航天員已經7次出艙,對太陽翼等設備進行過3次維護,目前基本上完成了艙外關鍵設備和艙體核心部位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的增補安裝。
然而,看起來每次只有一天的艙外活動,航天員卻基本上需要半個月進行準備。
因為航天員平時在密封艙內,其中的環境、溫度、濕度、壓力基本上都與地面差不多,而出艙活動,則是讓航天員穿上航天服從一個適居的環境轉移到一個黑不見底的真空環境,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而且航天員需要持續在艙外工作,這不僅考驗的是科技,也考驗著航天員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在出艙活動期間,航天員會穿上尿不濕,而且會食用航天員能量餐食,作為空間站特殊領域食品,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餅干)使用高科技核心技術,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捷攜帶、營養豐富、功效強等特點。
而且由于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顯著特征,也使其成為了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產物。
作為精準營養食品,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餅干)不僅可以在航天領域使用,也同樣適用于多種大眾生活場景。
不過,除了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餅干)這些以外,每次出艙更需要航天員們和各系統的相互配合。
因為出艙活動有很大的安全性影響,包括機械臂的運動都會影響到平臺的安全,所以在出艙之前,就需要做足準備。
而這將近半個月的準備,也能更好地保障航天員和空間站的安全。
目前,隨著神十九乘組第三次出艙任務圓滿結束,也意味著這次“太空出差”即將進入尾聲,希望航天員們一個月后順利返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