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也有軟肋嗎?
這位靠著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二度當選的總統,上臺六十多天就把國內外搞得天翻地覆,出臺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政策。
有人嘲諷特朗普胡亂出拳、毫無章法,無論是敵人還是盟友全都得罪,更讓美國成為國際笑話。
但特朗普的一系列所作所為,確實是有其邏輯性的,這條邏輯性政策主軸,是五個字:
關稅和通脹。
其中“關稅”是特朗普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的手段,而“通脹”則是這條“偉大路上”的致命軟肋
可以說特朗普至今所做的很多動作,都是在防范“通脹”這條致命軟肋的。
只要通脹一崩,美國再次偉大也就是泡影。
在特朗普為美國設想的“偉大道路”里,對全球商品加征關稅不僅可以獲得巨額收入,還能逼迫制造業回流,更能提升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自豪感。
但對世界各國加關稅,有個嚴重副作用,就是短期內必定造成供應鏈混亂,物價普漲,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美國內部最敏感的詞,拜登四年就是死于“通脹”,特朗普不想重蹈拜登覆轍。
而在“通脹”這個致命軟肋上,有三處節點十分關鍵,只有先控制住這三處節點,才能確保這個軟肋不被對手拿捏。
美國這三處致命節點是:紅海、黑海、巴拿馬運河。
上周特朗普下令猛攻也門胡塞武裝,媒體評論這是為了幫助以色列,這是為了打擊伊朗,但更核心的原因是,去解決特朗普的軟肋,紅海蘇伊士運河。
紅海危機,是2023年全球性通脹高企的重要元兇之一。
一條蘇伊士運河承擔全球約16%的海上貿易,其中32%的集裝箱貿易走紅海。
而如果商船不走蘇伊士運河,繞道好望角的話航程直接增加40%,2024年初因胡塞的不斷襲擊,每個12米長集裝箱的運價,從2200美元大漲到1萬美元,漲了近五倍。
此外紅海更是世界石油運輸的大動脈,當胡塞宣布在紅海發動襲擊后,僅僅一周紐約油價就上漲3%,布倫特油價上漲3.5%
疫情時油價一度超過130美元,之后回落到80美元以下,原本油價可能繼續回落的,但2023年胡塞開始襲擊紅海后,油價又漲到近100美元。
紅海這條世界航運動脈被襲擊,讓貨運價格大漲,油價持續上漲,這對美國通脹來說都是“致命打擊”。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當特朗普對世界各國發起關稅戰,導致商品價格普漲后,紅海、黑海、巴拿馬運河等世界主要航道又被襲擊或受阻,快速推高貨運成本和石油價格,這將導致本就普漲的美國物價,進一步上漲,那美國的通脹不就炸了嗎?
到時候特朗普將面臨和拜登一樣的,巨大的危及政權的“通脹危機”,同時也會讓特朗普“用關稅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理念,徹底破滅。
所以拔掉“紅海、黑海、巴拿馬運河”這三處軟肋,一定是特朗普開打“全球性關稅”的一個重要保障,這三處軟肋美國如果控制不了的話,全球性關稅戰,美國打不了。
美國猛攻胡塞,看似幫以色列,實際還是為了美國自己的核心利益服務。
這里不得不說,胡塞確實比搖擺不定,只會升旗的伊朗有種,至少他敢對著美國軟肋捶,而伊朗是不敢的。
當然這也預示著接下來,美國會對胡塞,發動更猛烈的攻擊。
而在黑海方面,急于讓俄烏停火的特朗普,想的也是同樣的事。
如果說紅海是能源咽喉,那黑海就是糧食咽喉。
黑海航道主要出口谷物、食品和化肥,俄烏戰爭開打后曾簽署一份《黑海糧食協議》,允許糧食等貨物運出黑海,但該協議于2023年7月被俄羅斯撕毀。
協議撕毀三小時后,歐洲期貨交易所小麥價格大漲9%,美國小麥期貨價格大漲8.5%,同時玉米價格也上漲5%
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之一,而俄羅斯是世界最大化肥出口國,俄國的氮肥出口全球第一,鉀肥全球第二,磷肥全球第三。
俄烏戰爭讓俄國化肥出口減少30%,特別是針對美國的出口。
美國雖是農業大國,但糧食價格也受到期貨價和肥料價格的影響,俄肥占美國農業用肥的17.1%,僅次于加拿大。
2023年英國食品價格普漲18.4%,歐元區食品價格普漲12.5%,而美國的糖類和糖果價格上漲8.7%,谷物和烘焙產品上漲8.4%,牛肉上漲4.1%
美國雖然不如英國和歐盟那么糟糕,但也經歷了食品價格的普漲。
所以推進俄烏停火,解放黑海航道,無論對于食品價格、谷物價格,還是化肥價格,都大有好處,谷物期貨價和化肥價格一旦下來,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食品價格就能控制。
此外還有油價和天然氣價格也將受到俄烏停火的影響。
可以說強制促成俄烏停火,不光是減少美國援助負擔的舉措,更是確保通脹不會再度飆升的保障,特朗普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完成停火。
即便那個“代價”,是犧牲烏克蘭。
而巴拿馬運河,則是美國“通脹軟肋”上第三個要處理的節點,兩個月前當特朗普突然提出要拿回巴拿馬運河時,全世界一臉懵,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但這其實是服務于“關稅與通脹”大戰略上的關鍵一環。
雖然巴拿馬運河不如蘇伊士運河,只占世界航運貿易量的6%,但是它對美國特別重要
站在巴拿馬視角看,每年巴拿馬運河的運輸總量里,73%運的都是美國的進出口商品。
而站在美國視角看,美國一年所有進出口集裝箱運輸里,有40%走的是巴拿馬運河。
這條運河,絕對是美國最重要的動脈運河,誰要是控制了巴拿馬運河,誰就能掐住美國貿易咽喉
當然這也是美國絕不會讓其他國家控制的原因。
2023年巴拿馬嚴重干旱導致運河航運受阻,這讓美國大為緊張,一連幾天專門報道此事
當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直接點出:物流成本,是這幾年美國無法控制通脹壓力的主要原因
巴拿馬運河受阻,讓美國政府想要壓低通脹的幻想破滅,包括能源、食品、商品等一系列價格普遍上漲,給拜登造成了巨大的執政壓力。
特朗普想要搶回巴拿馬運河,完全控制巴拿馬運河,因為那就是被美聯儲認證過的,美國通脹的“致命軟肋”。
原本李嘉誠握有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但如今已經打包賣給了美國貝萊德集團。
這顯然不是什么好事,上面說了這條運河是美國通脹的“致命軟肋”,我們原本是可以,不說拿捏吧,但至少是可以放在談判桌上的一塊重要籌碼,但如今卻被李家拱手賣給了美國。
巴拿馬運河的關鍵,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談判籌碼的問題。
貝萊德完成收購后,也為美國進一步控制巴拿馬運河,打下基礎。
那總的來說,特朗普為了保障它“致命軟肋”的安全,有一套完整的打法,絕不是外界所說的胡亂出拳,相反他是按部就班,目標明確的。
猛攻胡塞,確保紅海安全。
逼迫和談,確保黑海安全。
收購港口,確保巴拿馬運河安全。
而這三重安全,最終目標是確保“美國通脹安全”。
當關稅戰全面開打后,特別是4月2號特朗普要搞全球性的對等關稅后,一場規模龐大的關稅戰和報復戰將會打響
那時美國物價一定會因為“全面關稅”而承受上漲壓力。
在這一漫長的、規模龐大的關稅戰背景下,如果紅海、黑海、巴拿馬運河這三處節點控制不住,那就會疊加物流成本上升的風險。
到那時“關稅成本”和“物流成本”的雙重壓力,一定會壓垮美國通脹。
所以特朗普想要打全球性的關稅戰,就必須確保“三大軟肋”的物流成本穩定。
那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想,既然特朗普要護著他那“三大軟肋”,那對手就該想辦法讓他護不住
無論是紅海、黑海還是巴拿馬運河,都是影響美國通脹的關鍵,讓特朗普護不住,讓美國的關稅戰撐不下去,讓美國通脹如拜登時期那般失控,那樣特朗普即便再有宏大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夢”,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想要應對特朗普即將到來的“全面性關稅大戰”,重點不在關稅上的相互報復,重點在如何擊破美國的致命軟肋,讓美國的通脹撐不下去。
感謝各位點贊和關注,支持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