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CPU是電腦的“大腦”、顯示器是電腦的“臉”,那么輸入法就好比人的嘴巴,通過鍵盤輸入來與電腦交互。
在國內互聯網剛開始發展時,“五筆輸入法”憑借專業術語的快速精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頂流,不僅深受法律、醫學、計算機等專業人士的青睞,甚至還有專門的五筆輸入法培訓班。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五筆那通過將漢字拆分的輸入過程,遠不及人們從小學到大的“拼音”簡單,所以五筆輸入法也漸漸地被拼音輸入法取而代之。
據了解,2021年中國第三方移動輸入法用戶規模達到了7.81億,雖然整體有所增長,但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卻只占其中的3%。
那么,五筆輸入法是怎么來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讓它逐漸被國人拋棄?
五筆輸入法的輝煌與衰落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計算機剛進入中國,當時流行的輸入法為數字輸入法,不僅操作復雜,效率還不高,所以使用漢字輸入與電腦進行交互,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1983年時,王永民先生發明了五筆字型輸入法,為漢字的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希望。
五筆字型是依據漢字的字根和字形特征進行編碼,這種輸入法不僅重碼率低,輸入速度還特別快。
但更重要的是,五筆輸入法高效的輸入方式,極大地提升了中文電腦的使用效率,這也使得它瞬間就成了頂流。
在最輝煌的時候,不少學校將五筆輸入法設為必修課,相關的培訓班也開了一家又一家,可以說它的出現堪比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在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五筆輸入法體現了當時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精神,它也是民族文化自豪感的象征,承載著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和驕傲。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五筆輸入法的問題也漸漸顯現出來。
從技術角度說,五筆輸入法的學習難度較大,要記住很多字根和拆字方法,對于已經習慣拼音輸入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個不小的麻煩。
同時,拼音輸入法也在進步,像是云詞庫、智能聯想這些功能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拼音打字的速度,慢慢地追上了五筆。
從社會層面來看,現在大家對打字速度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高了,而是更看重輸入法的方便和效率。
再加上,輸入法市場競爭激烈,讓用戶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而五筆輸入法注重漢字結構的理解記憶,與現代社會追求效率的文化不太協調。
相比之下,拼音輸入法更貼近大眾日常用語習慣,學習門檻較低,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歡迎。
簡而言之,輸入法市場百花齊放,拼音輸入法因其易用性更具優勢。
輸入法市場的變遷與五筆的現狀
根據調查顯示,2021年中國使用第三方手機輸入法的人數已達7.81億,不過,大家主要用的還是像搜狗、百度、QQ這類拼音輸入法,因為這種輸入法既方便又聰明。
可反觀曾經最紅火的五筆輸入法,現在只有3%的人還在用,而這和人們現在的溝通方式也有很大的關系。
以前人們通過電腦聊天的方式只能用輸入法,可現在語音輸入和視頻通話越來越流行,用鍵盤打字的需求已經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喜歡簡單方便的操作,五筆這種比較復雜的輸入法,對他們來說可能有點難,所以大家現在更喜歡那些容易上手的輸入方式。
雖然現在用五筆輸入法的人不多了,但它仍然是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凝結著中國科技人員的智慧和汗水,見證了那個時代的科技進步。
對于一些特殊行業或者人群,比如整理古籍檔案的工作者,五筆輸入法依然有它獨特的優勢,能夠高效地完成錄入工作。
學習五筆輸入法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漢字的結構和特點,提升對漢字的認知水平。
展望未來,五筆輸入法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簡化學習過程,提升智能化應用水平,這樣能夠有效降低五筆輸入法的上手難度,吸引更多用戶。
同時,我們也需要重視漢字文化方面的推廣和普及,讓更多人認識到五筆輸入法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這有助于提升人們對五筆輸入法的認知和興趣,進而促進其傳承和發展。
總結:
五筆輸入法的興衰史,說明了技術進步和人們的文化習慣會互相影響,這件事告訴我們,創新技術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文化傳承和用戶們的真實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