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歐洲國家就像是蠟燭一樣,不點不亮。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的關稅大棒就席卷全球,包括中國和歐盟在內,都在其打壓范圍內。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受害者,歐盟很多國家明知道被美國拋棄和收割,偏偏還對特朗普心存幻想,想要通過執行反華政策換取美國的網開一面。對此,中方也毫不留情地發起反制行動。據法國《費加羅報》3月19日報道,由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引發的貿易爭端,過去四個月里,法國干邑白蘭地對華出口下降了 60%。這一回,法國人坐不住了。據財聯社報道,3月27日至28日,法國外長巴羅計劃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其間,他將重點解決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問題。
法國人之所以如此焦急,就是因為干邑白蘭地出口是法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從出口市場架構來看,中國和美國是法國干邑最重要的兩個市場,占總銷售額的 70%。如今,法國是左右不討好。一方面,特朗普已經對歐盟發出關稅威脅,另一方面,在中歐貿易爭端升級后,中國的反制行動更是讓法國干邑行業陷入嚴重危機。無奈之下,馬克龍才不得不派出外長訪華求情。事實上,就在中方宣布對歐盟白蘭地啟動反傾銷調查時,法國政商界還心存僥幸,認為中方的反制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然而,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將白蘭地關稅從5%上調至10%,疊加30.6%-39%的保證金比率,這讓法國白蘭地出口產業遭遇重創。數據顯示,法國干邑白蘭地占據中國進口白蘭地99%的份額,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法國干邑對華出口量同比下降23.8%,部分經銷商成本激增超6.5%。受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原本白蘭地出口市場就不景氣,如果此時法國在丟失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這件事上,后果可想而知。
更為要命的是,中國商務部已將反傾銷調查延長到2025年4月5日,這意味著法國酒商可能面臨更高的最終關稅。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也已經架到了歐盟的脖子上。此前,特朗普政府威脅對歐盟酒類征收200%關稅,以報復歐盟對美國威士忌加征50%的關稅。如今,酒類出口同時面臨中美兩大市場夾擊的現實,這讓法國政府高層如坐針氈。
平心而論,讓中方貿易如此緊張,法國算是自作自受。因為這場貿易戰的導火索源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的“雙反”措施。2024年10月,歐盟宣布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17%-35.3%的反補貼稅。自此開始,中國才通過反傾銷調查來打擊法國核心產業。
很顯然,作為歐盟對華政策的積極推動者,法國多年來依附盲從于美國,高估了自身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也低估了中方的反制決心。等到吃盡了苦頭,馬克龍才如夢初醒。此次巴羅訪華,其核心訴求無外乎兩點:延長反傾銷調查期限和推動貿易和解。這也意味著,明知道有求于中國的法國政府,依然沒有意識到錯誤在自身。
尤其是在此次博弈的關鍵問題上,法國既沒有取消對華汽車關稅,也沒有提出替代性補償方案,而是想用拖延戰術爭取時間,這也注定,巴羅的訪華之旅不會取得實質性成果。還是那句話,無論是法國還是整個歐盟,都應該意識到一個道理:貿易爭端沒有贏家,只會兩敗俱傷。相比較而言,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可以不消費法國白蘭地,還有更多的新興市場 可以取代。反觀法國,丟失了核心市場中國后,其國內大量企業要面臨減產甚至倒閉,由此引發失業潮,將對法國經濟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中法在白蘭地進出口貿易上的博弈,也給美國和全球貿易敲響了警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緊密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國家和經濟體如果動用關稅等手段掀起貿易摩擦,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尤其是惹上中國后,在多個市場和細分領域掌握著產業鏈、供應鏈主導權的中國會用實際行動回應各種挑釁。中國歷來主張合作共贏,但面對挑釁和威脅,中方也奉陪到底,絕不退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