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坐落于渝東門戶的巫山縣,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巫山,氤氳巴楚山水的靈氣,得長江文明濡染,成為鑲嵌于黃金水道的璀璨明珠。
近年來,巫山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千萬工程”為引領,深度破解山水密碼,弘揚下莊精神,全力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為民謀福,努力繪就一幅頗具巫山氣質的和美鄉村畫卷。
△巫山縣李花盛開
依托綠水青山扮靚鄉村顏值
鄉村之美,始于顏值。
巫山縣,擁長江橫貫東西之勢,境內大寧河,抱龍河等多條支流與巫山山脈互為經緯。在鄉村建設中,巫山依托“綠水青山”念好“山水經”,雕琢鄉村顏值。如今,行走于鄉村,寬敞便捷的鄉村公路,干凈典雅的農家小院,勾勒出一幅幅“村在林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田園風光圖。
“九門洞院落美化布置已經完成,只等春暖花開就營業。”古風十足的九門洞院落別具情趣。清澈的小河旁,寬敞的柏油馬路伸向遠方,碎石步道,古文布幔,新落成的農副產品展銷臺……曾經“臟亂差”的小村莊,如今“一戶庭院就是一處風景”。地處小小三峽黃金旅游線路源頭的平河鄉燕子村,如今說起村莊的變化,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該村自2024年被納入市級和美鄉村示范村后,村民更是干勁十足,整改庭院,美化環境,干得熱火朝天。
在巫山的鄉村,隨處看得見煙火,握得住鄉愁。
為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福田鎮率先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曾經污水橫流的溝渠池塘,搖身變為清澈見底的景觀湖,其先進經驗上榜全國村莊清潔行動10大典型案例。柑園村則致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修建整改36棟38戶農家小院院落群。如今,這里處處翠竹廊亭,在農家書院,三五村民共話桑麻。在龍溪古鎮重溫紅色文化,在鄧家土家族鄉楠木村的吊腳小樓品土家風情……巫山通過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讓荒蕪院落煥新顏,讓千年古村落蝶變重生。
一幅幅“青山環小村,小院花木深”的鄉村美景正在巫山不斷呈現。目前,巫山創建和美鄉鎮市級引領鎮1個、先行村13個、市級和美院落100個,中國傳統村落3個。
“現在我們村真是一年一個樣,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村民生活也越來越好!我們還獲得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呢!”鄧家土家族楠木村村民自豪地說。如今這些秀美村落已成為鄉村旅游打卡地,火爆了鄉村旅游經濟,也鼓起了鄉里人的錢袋子。
△巫山脆李通過航運飛往全國
做好生態產業擦亮特色品牌
民生之實,基于產業。
巫山著力構建農業“產品庫”,不斷壯大以脆李為主導,巫山戀橙、烤煙、中藥材等為特色,糧油、生態養殖等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35家,綠色食品認證132個。預計到2027年,全縣可實現生態效益種植100萬畝、綜合產值將達到100億元。
巫山深耕庫區特色“土特產”,擦亮“巫山脆李”品牌。立春過后,曲尺鄉的李園內,枝頭一顆顆花骨朵兒正欲待放,果農正忙著耕施春肥。歷經近20年的深耕細作,一顆小脆李已然成為了鼓起百姓錢袋子的乾坤鎖。
地處北緯30度的巫山,獨特的氣候孕育出的巫山脆李肉質細膩,脆嫩化渣,酸甜適度。目前,巫山脆李種植區域覆蓋周邊6個區縣,截止到2024年底,種植面積達80.8萬畝,實現種植業產值38.3億元,帶動巫山農民15萬余人增收致富。
為實現脆李產業質效雙增,巫山利用數智化為產業賦能,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如今“脆李產業大腦+未來果園”正式上線,一批高產高值、種養循環、林下套種、外貿出口、農旅融合等綠色標準化栽培全國樣板示范基地正在成型。“郵運通”“空空聯運”配送模式,保證了顧客“今天下單,明天見李”,增強舌尖體驗感。創新開發脆李酒、脆李飲料、脆李果脯、脆李果醬、脆李面膜、脆李月餅等延伸產品深加工,增加產業附加值。巫山致力將“巫山脆李”打造成為具有全國辨識度、全球影響力的生態特色農業品牌。
“巫山戀橙”是巫山重點打造的“3+N”現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巫山引進科技助農,發展20萬畝柑橘種植,將“山里果”培育成“巫山戀橙”品牌,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紐荷爾、W.默科特等柑橘品種汁多肉嫩爽口,遠銷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每年采摘季從11月份至來年5月,不同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
近年來,巫山還緊密結合當地的龍骨坡遺址、大溪文化遺址、大昌古鎮等巴蜀文明,烤魚文化、紅葉節慶、神女故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等長江文化,以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帶、山區庫區特色產業為依托,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助農,推動文旅農融合發展,帶火了鄉村旅游。
產業興旺,百業振興。巫山縣通過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讓鄉村的“顏值”轉化為“產值”,更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雙龍鎮安坪村人居環境舒適
多元善治賦能和美鄉村建設
百姓之福,終于善治。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在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巫山始終把鄉村治理作為為民造福的重要保障,在全力推進數字重慶“141”基層智治體系建設基礎上,以“微事不出院、小事不出村、大事及時辦”為目標,結合重慶“小院家”存量應用,創新實踐巫山“院落微治理”特色應用,打通鄉村治理服務神經末梢,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庭院秀美干凈,田間瓜果飄香,阡陌游人如織……這是記者近日在竹賢鄉下莊村看到的新春景象。曾被“天坑”困鎖的下莊人,如今通過“院落微治理”,已然奔上了村美業興的幸福生活。
“群眾上報事件 88% 在院落層面都已圓滿解決,僅 3% 需鄉一級介入處理。”下莊村委會主任袁孝鑫告訴記者,下莊村通過網格管理,以傳統院落為核心,精細劃分微院落,構建起層層保障的問題解決體系,疏通了服務村民的“毛細血管”。
“院落微治理”是巫山鄉村治理的一大創新舉措。在全縣25個鄉鎮(街道)301個村推廣運行,注冊用戶21.1萬。依托“及時報”“找院長”“幫我賣”等應用模塊,在農村網格中細化院落微網格,推動治理體系到底到邊、治理力量到點到位,有效解決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和諧了社會關系。
鄉村治,則天下安。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也是農民豐收的基礎。在黨建引領下,巫山積極推進村集體經濟改革,文明鄉風,激活發展動力。近年來,大塘村采用“支部引領,村民入股分紅”的模式,對村集體撂荒地、山坪塘、村學校閑置資源再利用,帶領老百姓走出去學,回到家干,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讓百姓看見了希望,鼓足了干勁。通過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形成良好鄉風,激發了內生動力。
如今,在巫山的鄉村,村播籃球、乒乓球、山歌賽、豐收節場面精彩歡樂;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道德模范劉緒海、中國好人張碧等身邊榜樣不斷涌現,鄉村風貌日新月異。
基層黨組織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巫山積極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造就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干部隊伍。在鄉村治理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帶頭參與鄉村治理,通過有效的鄉村治理,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鄉村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來源:重慶與世界
圖片:巫山縣委宣傳部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