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本周一在出席一場論壇活動時警告稱,若中美經貿爭端無法踩住剎車,導致貿易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下降,那么屆時世界將迎來“二戰以來未有之大變局”。
【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本周一出席一場論壇活動】
在此基礎上,他呼吁新加坡和東盟國家“系好安全帶”,更加堅定地擁抱開放,而不是回避貿易與合作。
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李顯龍首先回顧了歷史。
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國際貿易的增速都高于全球GDP的增長,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化的進程開始放緩。在這個過程中國,盡管國際貿易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與全球GDP的增速差不多持平,占比則維持在危機前的55%左右的水平。
他認為,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個拐點,而時隔17年,當下世界可能又面臨著一個拐點:即不能再假設貿易的增速與全球GDP增速保持同步,貿易占全球GDP的比例很可能將開始下降。
【李顯龍呼吁新加坡和東盟國家“系好安全帶”,更加堅定地擁抱開放】
而這將帶來嚴重的后果:先是讓許多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然后在國內外引發更多社會和政治問題,最后世界將迎來“二戰結束后未曾見過的新局面”。
李顯龍此言并非“杞人憂天”。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伴隨而來的全球性貿易衰退,對新加坡的影響可以說是致命的。新加坡以貿易立國,若沒了貿易,它就將失去安身立命之本。
為了保證自己作為中美貿易橋梁的地位,新加坡一直在兩個大國之間進行平衡外交。在安全領域,新加坡近年來顯著增加與美國的雙邊合作,積極配合美國政府的“印太戰略”政策。冷戰結束、美國軍事基地撤出菲律賓后,新加坡就成為了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投射支點。
【根據兩國簽署的合作協議,美國海軍可以使用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
而在經貿領域,中國則長期是新加坡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新加坡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累計最大的外資來源國。
有學者將新加坡的這種外交策略稱為“對沖”(Hedging)——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的同時,通過與中美合作來降低風險,實現本國的利益最大化。
在中美競爭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新加坡近年來也試圖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2022年8月竄臺前,就曾先去了一趟新加坡。當時負責接待她的李顯龍就曾當面勸佩洛西,強調穩定的中美關系對“地區和平與安全很重要”。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2022年8月竄臺前,就曾先去了一趟新加坡】
可以說,新加坡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愿看到中美關系不斷惡化的國家之一。我們能夠看到,每當涉及中美關系的大事件發生,李顯龍的身影就會出現,而且每次現身都有點“恰到好處”的意思——即使他現在已經“半退休”了,這一點仍未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