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atGPT掀起的學習革命到“雙碳”目標引發的學科重構,從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失業到尖端領域人才緊缺,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代需求的鴻溝日益顯現。而高校作為人才供給的核心陣地,唯有通過系統性創新,才能破解“教育滯后于產業”、“知識脫節于實踐”的困局。
于是,許多高校開始面向未來人才需求,結合自身學科特色,探索出書院制、學部制、學科群等人才培養新模式,且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擴大。例如近期,華南理工大學便在線下招生宣講會上透露出,該校將整合原有卓越工程師班級和院士實驗室資源,開設百步梯創新學院。
了解華南理工大學的同學應該知道,“百步梯”是該校的“地標式”建筑之一,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華工人努力勇攀科學高峰。因而華工便以這座象征攀登競爭的“百步梯”命名,將之前卓越班、創新班、基地班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重新打造了院士特色班、AI先進技術拔尖班、理工交叉創新班、卓越人才班4大工科試驗班,構建起“院士領銜、學科融通、產教共生、全球互聯”的新型育人生態。
以最吸引學生眼球的院士特色班為例。院士班,顧名思義就是由院士擔任班主任和導師的班級,每位學生入學即由院士團隊親自遴選研究方向,如機械領域的瞿金平院士團隊帶領學生攻關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建筑領域的吳碩賢院士指導學生探索聲學超材料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而該班級的特點便是,它打破了傳統課程教學的框架,采用“科研反哺教學”模式,讓學生大一便能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這種“與院士共舞”的成長路徑,讓本科生尚未畢業便擁有頂尖學術圈的入場券,其吸引力如同在起跑線前預裝了“科研加速器”。
當然,除了院士領銜,該校百步梯創新學院還有聯合電力學院、軟件學院、電子與信息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的卓越人才班級。該班級住要采用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即本科前三年夯實電子信息、軟件工程、新能源系統等前沿領域基礎,第四年直接進入中廣核“華龍一號”研發團隊、大疆創新生產線等頭部企業,在核電站數字孿生系統調試、工業機器人故障預測等真實場景中完成畢業論文和工程實踐。
最終,表現優異的學生可通過推薦免試提前進入碩士或博士階段學習,實現學術能力與職業經驗的同步提升。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分段式教育的壁壘,讓學生更早接觸科技前沿和產業核心問題。
從目前小編所能查詢到的信息來看,華工百步梯創新學院對2025屆考生的吸引力不僅在于50%~80%的保研比例,更在于這些新增的工科實驗班將傳統課堂延伸到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生產一線,讓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產業需求無縫對接。而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識獲取方式、人形機器人重構制造業的今天,這一培養模式在更大程度上為學子提供了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先行者的黃金賽道。
換句話說,華南理工大學整合優化各方資源后新建設的百步梯創新學院能帶給學生的“發展籌碼”將只多不少,報考分數也會不斷上漲,有意向的同學可要抓緊機會了。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