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我們克制了貪婪 只掙一點點
2018年4月,雷軍在武漢大學宣布小米董事會決議:承諾硬件綜合稅后凈利率不超過5%,若超出則將超額部分返還用戶。這一承諾被媒體稱為“科技圈最狠軍令狀”,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標志性事件。
雷軍在多個場合重申這一理念
2025年雷軍獎學金頒獎會:強調“克制貪婪”是小米產品物超所值的核心原因。
小米投資年會(2017):提出“努力工作,克制貪婪”八字方針,將其視為企業逆襲的關鍵。
薄利多銷策略
小米硬件綜合毛利率長期控制在5%以內(如手機、IoT設備),對比蘋果30%+的硬件毛利率,形成顯著價格優勢。
通過低價硬件引流,依靠軟件服務(如廣告、會員)、生態鏈產品(如米家設備超1000種聯動場景)及規模效應盈利。
用戶價值優先
2014年推出空氣凈化器,以899元定價媲美5000元進口品牌,迅速成為行業第一。
用戶忠誠度:小米用戶忠誠度達68%,超行業均值20%,印證“少即是多”策略的有效性。
支持與認可
用戶省下的硬件成本通過IoT設備消費回流,形成“低價硬件-生態消費”閉環。
特斯拉開放專利 vs 小米開源IoT協議,后者通過生態兼容性擴大市場滲透。
挑戰與質疑
小米造車業務高投入引發資本擔憂,SU7 Ultra發布后股價暴跌8%,反映市場對長期盈利模式的疑慮。
華為、OV嘗試跟進“性價比”策略,但缺乏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難以突破盈利瓶頸。
長期主義布局
5個月研發98寸電視搶占疫情紅利,展現速度護城河。
2023年雷軍向武大捐贈13億,公益總投入超17億,體現“克制貪婪”理念的社會延伸。
行業啟示
通過硬件讓利建立品牌忠誠度,為后續高附加值服務(如金融、云服務)奠定基礎。
從“價格屠夫”到“生態構建者”,小米模式證明克制短期貪婪可換取長期競爭優勢。
如何平衡高投入造車業務與5%硬件利潤承諾。
全球消費電子需求放緩背景下,生態鏈企業的盈利可持續性。
能否通過自研芯片(如澎湃系列)進一步提升硬件性價比。
雷軍的“克制貪婪”言論,本質是小米“用戶優先、生態驅動”商業哲學的具象化。這一策略在硬件微利時代,通過重構價值鏈條實現了企業規模與生態勢能的雙重突破,但其長期有效性仍需持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