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博雅數據庫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由 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學和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簡稱“莫斯科大 學”)三方合作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
學校位于深圳市龍崗 區國際大學園路1號,占地面積33.37萬平方米,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資20.43億 元興建。校園緊鄰神仙嶺和龍口水庫,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共有21棟單體建筑, 包括主樓、兩棟實驗樓、三棟教學樓以及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學生 宿舍、教師公寓等建筑。矗立于中心廣場的主樓與莫斯科大學主樓造型非常相似, 是校園的地標性建筑。主樓高156米,頂端的五角星被譽為“深北莫之星”。
學校以建設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為目標,致力于開 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2016年10月,學校獲教育部批準正 式設立。2017年學校招收首批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 2020年獲批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21年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 4個學科入選省重點建設學科;2020—2021年,4個本科專業先后入選廣東省一流 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現開設16個本科專業,主要采用基于高考成績的“6+3+1” 的綜合評價錄取方式。
截至10月31日,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數量為3333人(不含與 國內其他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2023-2024學年,學校第四屆本科生畢業,授 予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俄語7個專業相應的學士學位。
高校編制、發布《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是開展自我評估、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完善信息公開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回應社會關切的體現,也是向社會展示學校風貌和辦學特色、宣傳辦學理念和教學成果的途徑。
近期,學校發布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23.9~2024.8),
(注:報告數據截至2024年8月,就業率為初次就業率。到了年底,年終就業率、升學人數,還會有明顯提升。)
詳情如下:
一、基本情況
學校依托莫斯科大學基礎學科優勢和北京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科強項,堅持 服務中俄新時代戰略協作、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市科技產業重大需求,緊跟教育 部關于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計劃政策部署,遵循“沖一流、強特色、重交叉”的發 展思路,根據《三方合作辦學協議》及學校章程,突出高起點、國際化和綜合性 的辦學特色,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與合理布局。截至9月30日,學校共設置16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文學、 管理學、藝術學6個學科門類,本科專業布局結構為:理學專業5個,占31.25%, 工學專業3個,占18.75%,經濟學專業3個,占18.75%,文學專業2個,占12.50%, 管理學專業1個,占6.25%,藝術學專業2個,占12.50%。其中俄語、數學與應用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4個本科專業先后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學校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數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應用經濟學4個學科入選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
截至10月31日,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數量為3333人(不含與國內其他高校聯合 培養研究生),其中本科生2920,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87.6%。全校有中國籍 本科生2578人,碩士生259人,博士生63人,國際學生本科生342人,碩士生78 人,博士生13人。
2024年,學校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面向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 在提前批次按照考生的綜合評價成績排名,擇優錄取;普通高考錄取模式招生面 向13個省份,在一本批次(合并本科批次的省市為本科批次)按照考生的高考成 績排名,擇優錄取;藝術類專業面向廣東、山東、湖南共3個省份招生,在生源 省份規定的錄取批次,按照生源省份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辦法擇優錄取;另外, 學校面向教育部批準的具有推薦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中學招生,根據教育部對外 語類保送生錄取相關規定擇優錄取。
2024年學校共錄取中國籍本科新生937人,招生人數較去年穩步增長,其中 采用“631”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742人,藝術類專業本年度首 次招生,共錄取30人,2024年學校在港澳臺招生取得突破,共招收70名港澳臺學 生。本年度招收本省學生數257人。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始終把建設高質量的教師人才隊伍作為提升教學育人 水平的重要支撐,努力打造中俄人才高地。學校在引進莫大和北理工優秀教師資 源的基礎上,面向全球以不低于莫大和北理工的標準開展人才招聘,已逐步建立 起一支科研實力強大、教學經驗豐富、年齡分布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截至9月30日,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68人、外聘教師119人,折合教師總數為 427.5人,外聘教師與專任教師人數之比為0.32:1。按中國籍本科生*1+碩士生*1.5+博士生*2+國際學生*3的算法,我校折合標 準學生數為4391.5人,全校綜合生師比為10.27。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83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9.73%;具有高 級職稱的專任教師255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69.29%;具有研究生學位(碩士 和博士)的專任教師367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99.73%。
2023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19739.18萬元,本科實驗經費支出為371.59萬元, 本科實習經費支出為56.2萬元。生均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59223.46元,生均本科 實驗經費為1272.57元,生均實習經費為192.47元,畢業年級生均實習經費1000 元。
二、學習效果&就業
每學期的學生評教工作是學校獲取學生對教學工作滿意度情況的最重要方 式之一。2023-2024學年,我校評教總人次達到47492人次,學生評教積極性有較 大提升,評教質量較高,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學校教學教育的質量。2023-2024學 年第二學期,全校承擔本科教學任務的所有教師學期綜合評教得分的平均分達到 了96.86分,學生對本科教育質量的滿意度較高。
2023-2024學年,學校中國籍應屆本科畢業生253人,總體就業率達92.49%。
畢業生最主要的畢業去向是升學,占75.89%。
其中出國(境)留學78人,占30.83%。出國(境)留學畢業生多進入全球QS排名前100名的著名高校,包括:新加坡國 立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學院、香港大學、伯明翰大學、杜倫大學、格拉 斯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美國東北大學、米蘭理工大 學、海德堡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悉尼大學、莫納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 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
境內升學的去向高校多為雙一流高校,包括:香港 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鄭 州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等。
選擇就業的中國籍畢業生主要去向為國企、 互聯網大廠、行業龍頭企業,包括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 易有限公司、深圳市供電局有限公司、廣東省計量科技研究院、深中南山創新學 校、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四川空分設備集團等。
——附錄:
上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學校第三屆本科畢業生 183 名, 截至 2023 年 11 月,164 名中國籍學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達 93.3%。其中 142 人選 擇升學深造,去向包括:莫斯科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學 院、曼徹斯特大學、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阿姆 斯特丹大學、悉尼大學、京都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師范大 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深圳)等。11 人就職于華為、國家電網、 北汽集團、深圳中小學等企事業單位。
——申明:
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24屆就業質量報告目前正在陸續整理中。
整理目的是為了給同學、家長參考,不用于商業運作。
數據來自網絡公開新聞報道,部分來自各校信息公開網。
博雅數據庫尊重原創。本文遵守轉載規則,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系。如有侵權請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