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世界各國都在爭搶能源的時代里,我國率先出擊,打造出了一個純國產的“赤霄光劍”裝置。
這可不是什么玩具,未來有了這把赤霄光劍,就相當于有了“人造太陽”,以后我們會有取之不盡、源源不斷的能源。
人類的“終究能源”,真的要來了。
這究竟是什么呢?“人造太陽”這么科幻的技術,它能夠變成現實嗎?
01:赤霄光劍,未來的人造太陽
在了解什么叫赤霄光劍之前,我們先想一下,這么多年以來,人類究竟是如何制造能源的呢?
有人說是用煤炭,有人說是風力發電,有人說是用太陽能電池板。
其實,這都是我們利用中介獲得能源的方式,中間要經過漫長的過程,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非常的麻煩。
而且這些都受到資源的限制,萬一沒有了,能源就會枯竭。
所以,科學家們就想到,如果我們能自己制造一個能源,不需要中間商賺差價,那樣不就不會被卡脖子,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嗎?
所謂的制造能源,就相當于人造太陽,也就是我們上述提到的赤霄光劍。
或許很多人還有疑問,太陽也能被制造出來嗎?
但如果我們制造出一個和太陽原理相似的機器呢?
其實,太陽的能源就來自于其內部的核聚變。
核聚變我們都熟悉,核彈爆炸時所引發的反應就是核聚變。
但是太陽每天產生的核聚變,要遠比一個核彈爆炸要強烈的多,因此太陽所產生的能源更多,而且源源不斷。
如果我們也能生產出這樣的核聚變技術,可以使得它在不爆炸的情況下,轉而為人類提供能源,那不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個人造太陽嗎?
我們上面所說的“赤霄”寶劍,就是人造太陽中的重要一環。
它長15.5米、重約22.5噸,看上去很像一把寶劍的造型,得名于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的赤霄劍。
當核聚變反應,在其內部發生時,等離子體的輝光在內部亮起,它就會變成一把名副其實的“光劍”,驚艷世界。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就是燒開水,將聚變燃料加熱到極高的溫度,就能實現聚變反應,爆發出巨量的能源。
為了模擬核聚變的反應環境,赤霄”內部每立方米每秒可極速噴射1024個粒子,精準把控溫度。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現在核聚變主要以氫同位素也就是氘、氚作為燃料,“赤霄”使用的是氫同位素和氦,盡可能做到相似。
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這一操作環境的話,那么相同的反應環境,相似的物質,便可以實現等量的核聚變反應,讓赤霄寶劍就像太陽一樣爆發出無窮無盡的能源。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夠找到忍耐這種嚴酷環境的材料嗎?這種方案究竟能落地嗎?
02:中國的核聚變進程
再造能源,說白了就是利用核聚變來產生能源。
眾所周知,中國的核聚變經歷了漫長的發展之后,如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20世紀50年代,蘇聯科學家首先實現了核聚變反應,為人類的能源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當時我國也高瞻遠矚,著手準備核聚變研究,然而西方國家心胸狹隘,一直對我們進行技術封鎖,導致我國的核聚變進程遲遲沒有進展。
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是認輸的民族,在西方卡脖子之后,我們的科學家經過不斷鉆研不斷突破,也逐步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壁壘。
終于在1994年,我國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2003年,我國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和其它諸國共同研究核聚變反應,此后全世界各國的核聚變研究都有了重大突破。
2007年開始,中國在各國中脫穎而出,2013年中國關于核聚變反應的論文早已超越美國。
到了如今,中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們提出了赤霄光劍的構想,并找出了適用的材料。
1月14日,“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運行,不到一周之后,位于合肥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就實現了超1億攝氏度、1066秒穩態運行,一舉刷新世界紀錄。
以往人們都以為,核聚變技術只有舉全世界各國之力才能做出來,但我們證明了,以中國現在的技術,也能夠實現核聚變可控反應,并為人類使用源源不斷的能源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短期來看,用可控核聚變來實現人造太陽的課題還有一些星辰大海的意味,并沒有完全落地,但是憑借著中國科研工作者的不斷鉆研的精神,以及我們骨子里自帶的勇往直前的沖勁,我們相信,在不斷的努力之下,這一天終究會到來。
試想一下,以后我們不用再費盡心思的利用太陽能,我們自己就有一個太陽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將會是怎樣的景象?
不光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受益,中國會成為世界超級能源大國,一舉站在世界巔峰。
現在全世界中國都已經看向中國,那些曾經試圖封鎖中國技術的國家都開始瑟瑟發抖了。
萬一我們真的能研究出來人類的能源寶庫,那這些國家只能求著來和我國合作,那時候就是啪啪打臉。
或許有人認為,研究出核聚變創造能源的技術,到實現這個技術,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如果不試試,我們又怎么知道能不能行呢?
中國的科技不正是在一步一步試驗中,才拿出了如此多的成果嗎?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就多期待一下,期待著我國的科學家能夠再創輝煌,為人類創造出“人造太陽”。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聞周刊《花一億,造個“太陽”》20250203
[2]新華社《“赤霄”來了!有多少大國重器的名字來自中華傳統文化!》20250115
[3]環球網《中國“人造太陽”配上“赤霄光劍”》20250114
[4]財聯社《中國人造太陽再迎重大突破 核聚變商業化遠景漸明晰》20250114
[5]中國能源網《10億元投向可控核聚變!中國核電:短期內實現盈利可能性較低》202503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