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小君在湖北某地的一家影樓工作。那一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老板策劃了一場低成本的營銷活動,目的是推廣親子拍照套餐。老板定制了一千個印有影樓標識的氣球和一千份廣告?zhèn)鲉危媱澰趦和?jié)當天到孩子們聚集的廣場免費分發(fā)。
六一節(jié)那天清晨,老板組織所有員工給氣球打氣,扎在塑料桿上,然后分組派發(fā)。傍晚時分,小君和同事小王被分到一組,前往廣場分發(fā)氣球。氣球很受孩子們歡迎,大家爭相領取,分發(fā)過程非常順利。很快,廣場上便飄滿了五顏六色的氣球,每個氣球上都印著影樓的標識。
就在小君和同事準備離開,前往下一個地點時,小君突然注意到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男孩。他左手拿著氣球桿,右手卻在抹眼淚,正在小聲哭泣,好像受了什么委屈。
小君蹲下身,和藹地問道:“小朋友,你怎么哭了?”小男孩沒有回答,只是繼續(xù)抹著眼淚。小君想起口袋里還有幾塊水果糖,便掏出來塞到孩子手里,孩子接過糖果,終于止住了淚水。
就在這時,小男孩輕聲叫了一聲“媽媽”。小君回頭一看,有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女人正站在旁邊,右手捂著嘴,眼里噙滿了淚水。小君有些尷尬,剛想解釋,小男孩卻晃了晃手里的氣球,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氣球,這是叔叔給的。”
女人抹了抹眼淚,連忙抱起孩子,柔聲說:“快,謝謝叔叔!”小男孩稚嫩地說了一聲:“謝謝叔叔。”小君笑著回應:“不用謝,祝你六一節(jié)快樂。”說完,他向女人點點頭,和同事轉身離開。
接下來的周末,小君和同事小李外出跟拍。晚上回到影樓時,同事小王告訴小君那今天對母子來拍了親子照。小君很高興,立刻和小李一起查看電腦上的樣片。
小李看完照片后,有些無奈地說:“王哥,恕我直言,這組照片沒有平時拍得好,畫面不溫馨、不暖。”小王嘆了口氣:“沒辦法,那位女顧客剛來時興致還挺高,后來情緒就低落了。我一直在引導她笑,但她始終笑得很勉強,整個人都不在狀態(tài)。”
小王接著補充道:“對了,那位女顧客還特意打聽你來著,還留了一張紙條,上面是她的微信號。”說完,他露出了一絲曖昧的笑容。
后來,小君加上了李靜的微信,兩人慢慢聊了起來。小君這才知道那位小顧客叫李靜,是一位單身媽媽,孩子叫小宇,從此二人就熟悉了起來。
小君偶爾會去李靜家?guī)兔Ω尚┐只睿铎o生病時,小君會幫她接孩子。二人一起看過幾次電影,有一次李靜的單位組織員工去廣西桂林旅游,允許帶一位家屬,她便邀請了小君一同前往。
大半年后,小君決定換工作,離開XX前往武漢發(fā)展。臨行前,李靜來送他,遞給他一張折紙,叮囑他上車后才能打開。
小君上車后,小心翼翼地打開折紙,發(fā)現(xiàn)上面畫著一幅手繪的卡通畫,正是當年他蹲在地上安慰小宇的場景。畫的下方還有一首小詩:“你蹲在地上看孩子,看孩子的人在遠處看你,你擦干了孩子的淚,暖透我的心。”
小君看完心里暖暖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滑落,滴在了卡片上。他在微信上告訴李靜,以后每年的六一,他都會想辦法陪小宇一起過,即使不能見面,也會送上一份禮物。
五年后的六一兒童節(jié),小君收到了小宇發(fā)來的微信消息:“X叔,今年六一你就不要給我寄兒童節(jié)禮物了。”小君有些疑惑,問道:“為什么?”小宇回答:“因為我馬上就上初中,已經(jīng)不是兒童了。”小君笑著回復:“好的,小宇已經(jīng)長大了,叔叔以后再不送了。”
小君本以為對話到此就結束了,沒想到小宇在微信上又發(fā)來一條消息:“X叔,你已經(jīng)陪我過了5個兒童節(jié),以后我也想陪你過一個節(jié),行嗎?”小君看了一頭霧水,問道:“什么節(jié)?”小宇回答:“父親節(ji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