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3月22日舉行2025年度春茗晚宴,作為會長,古天樂在晚宴上含淚坦言:“現在不是減薪的問題,是根本沒人投資!” 這一發言揭露了古天樂對香港電影前景的無限擔憂。
香港電影票房已連續多年暴跌,2024年香港電影票房總收入僅13.4億港幣,創近13年新低,9間影院結業或轉手,從業者被迫轉行:燈光師賣保險、場務送外賣、演員兼職網約車,甚至資深影人面臨“8年未漲薪”的生存危機。
2025年賀歲檔3部港片票房總和甚至不及2024年單部《飯戲攻心2》的成績,田啟文更直言行業進入“冰河時期”,“拍電影靠硬撐”成為常態,場務轉行送外賣、燈光師賣保險、演員沈震軒開網約車、梁茵當服務員等現象頻發。而負責人古天樂發起的“拍住上”計劃原定兩年拍8部電影,如今僅完成4部;上半年港產片開鏡不足10部,鄭中基新片《阿龍》被迫延期。
這場寒冬的根源,既是全球經濟下行與疫情余波,更是港片創新乏力、題材固化與人才斷層的集中爆發。
印象中的港片,題材很固化,警匪、黑幫等傳統類型反復翻炒,觀眾再偏愛也會審美疲勞,更是直接被吐槽“ICAC+黑幫+販毒=港片三板斧”,加上影片市場的變化,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占比超75%,香港電影僅占5%,且投資更傾向“短平快”項目,加上香港演員更新換代能力不強,光靠老一輩的港片演員已經支撐不起如今的受眾市場,年輕觀眾直言“香港30歲左右的新星一個都想不起來”。
而作為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古天樂近年來的演藝生涯也折射出行業的矛盾與無奈。
自2018年憑《殺破狼·貪狼》獲金像獎影帝后,古天樂以年均3-4部電影的高產節奏活躍,但《追龍II》《掃毒3》《明日戰記》等作品屢被詬病“劇本套路化”“特效粗糙”,豆瓣評分多在5-6分徘徊,被觀眾直言“古天樂已經不挑劇本了”,與王晶的“流水線爛片”模式無異。。2025年初其主演的《惡行之外》投資1億僅收446萬票房,成為“港片失寵”的縮影。
以至于即便如今古天樂自砍片酬、自掏腰包拍《不赦之罪》,甚至呼吁新人入行,卻仍舊被批“自嗨救市”。以前看到古天樂的名字會讓觀眾走進電影院,而如今卻被說“看到古天樂的名字,基本默認為踩雷,能等流媒體就不去影院。”這種信任危機,既是對港片創新力的失望,也對古天樂劇本演繹的失望。
盡管古天樂呼吁“堅持崗位”,但港片若想重生,挑戰可想而知有多大。
內容革新、新人培養、資本與政策扶持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香港電影的復蘇,需要從業者放下成見、擁抱變革,而非固守“東方好萊塢”的執念。當資本大門暫時關閉,或許正是電影人回歸初心、重新定義港片的關鍵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