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本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征,受某科技企業大額配股融資影響,泛科技板塊遭遇資金拋售。但在此背景下,清潔能源賽道中的核聚變概念股卻異軍突起,成為兩市稀缺的正收益板塊。
據權威行業機構測算,該領域正處于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加速的雙重拐點。2024 年全球可控核聚變相關設備及技術服務市場規模已達 224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 28%。國際投行普遍認為,隨著實驗堆向示范堆的技術跨越,至 2050 年該領域將形成十萬億級市場規模,相當于當前全球能源市場的 15% 份額。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多國政府密集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我國 "十四五" 能源規劃明確將核聚變能源列為未來重點攻關方向,美國能源部宣布追加20億美元專項預算,歐盟同步啟動 "聚變電站" 研發計劃。資本層面,全球頂級風投機構在 2024 年對核聚變領域的投資總額已突破 80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 137%。
今天核聚變龍頭股基本都漲停了:
常輔股份(漲幅30%)
作為國內閥門電動裝置領域的領軍企業,常輔股份深耕核電市場多年,是行業內首批獲得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與制造許可證的企業之一。公司自主研發的核級閥門電動裝置及1E級電動機已成功應用于“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國家重大核電項目,實現了關鍵設備的國產化替代。目前,其核電業務占比超30%,產品覆蓋核島、常規島等核心系統,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前二。公司持續推進重水堆核級閥門、堆芯中子通量測量電動閥門等技術研發,與中核、中廣核等龍頭企業深度合作,為可控核聚變裝置的核心控制系統提供安全可靠的執行機構支持。
天力復合(漲幅23%)
天力復合是國內層狀金屬復合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掌握爆炸復合、軋制復合等核心技術,在鈦鋼、鋯鋼、鎢銅復合材料方面具備國際競爭力。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核電、新能源等領域,是中核、中廣核的核心供應商,為國內半數以上在運核電站提供冷凝設備用鈦復合材料。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其材料已用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及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的關鍵部件制造,如偏濾器、第一壁等。公司通過“清潔能源用金屬復合材料升級項目”擴大產能,計劃2024年末新增1萬噸產能,進一步鞏固在核聚變材料領域的國產化優勢。
哈焊華通(漲幅20%)
哈焊華通作為焊接材料行業的技術標桿,專注于為核電及可控核聚變設備提供高性能焊接解決方案。公司研發的核級焊接材料(如不銹鋼、鎳基合金焊絲)已通過中核集團認證,應用于核聚變裝置的真空室、超導磁體等核心部件制造,確保極端環境下的結構穩定性。其參與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覆蓋ITER、CFETR等項目,通過工藝創新提升焊接效率與可靠性,助力核聚變裝置國產化進程。公司依托核電領域的技術積累,持續拓展核聚變市場,目前相關業務占比逐步提升,成為其高附加值增長的重要方向。
中洲特材(漲幅20%)
中洲特材聚焦特種合金材料研發,在核聚變反應堆用特種環件領域取得突破。公司試制的鎳基合金、鈷基合金環件樣品已通過性能驗證,適用于反應堆真空室、屏蔽包層等關鍵結構。其材料具備耐高溫、抗腐蝕等特性,可滿足核聚變極端工況需求。目前,公司正與科研院所合作推進產品認證及工程化應用,雖尚未形成規模化訂單,但技術儲備為未來參與CFETR等項目奠定基礎。作為核電裝備材料供應商,中洲特材通過持續技術創新,逐步從傳統核電向核聚變高端材料領域延伸。
久盛電氣(漲幅20%)
久盛電氣專注于核級特種電纜研發,產品廣泛應用于核電及核聚變裝置。公司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提供耐輻射電纜,保障控制系統信號傳輸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其核級電纜通過歐盟CE認證及國內核安全審查,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市場,公司與中核、國核等企業合作,參與華龍一號、CAP1400等核電項目建設。隨著核聚變商業化進程加速,久盛電氣憑借在特種電纜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布局CFETR等新一代核聚變裝置的配套需求,強化其在能源領域的市場地位。
辰光醫療(漲幅16%)
辰光醫療依托超導磁體技術優勢,為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提供關鍵設備。公司研發的無液氦回旋管超導磁體,用于電子回旋加熱系統,提升等離子體約束效率。該技術突破傳統液氦冷卻限制,降低運行成本,已應用于國內多個核聚變實驗平臺。辰光醫療通過與中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持續優化磁體性能,推動小型化、低成本技術迭代。盡管當前業務重心轉向醫療設備,但核聚變領域的技術積累為其未來拓展清潔能源市場提供了技術儲備。
國光電氣(漲幅10%)
國光電氣作為核工業裝備龍頭,深度參與可控核聚變全產業鏈。公司為EAST、中國環流三號等裝置提供偏濾器、第一壁等核心部件,實現設計-制造國產化。2025年與天府創新能源研究院成立合資公司,推進“Z-箍縮混合堆”技術產業化,定位為工程化主體。其涉氚材料技術儲備及與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使其在核聚變商業化進程中占據先發優勢。公司核工業板塊訂單逐步放量,BEST項目設計合同落地標志著其從傳統核電向核聚變裝備領域的戰略轉型。
瑞斯新材(漲幅10%)
瑞斯新材是高溫合金、鎢銅復合材料領域的技術先驅,為核聚變裝置提供核心材料解決方案。公司產品應用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及CFETR的磁體、偏濾器等部件,滿足高溫、高壓、強輻射環境下的性能要求。其研發的鎢銅復合材料實現國產替代,打破國際壟斷。瑞斯新材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持續優化材料制備工藝,提升產品可靠性。目前,公司正推進超導饋線系統等項目配套,逐步從材料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升級,為核聚變工程化提供關鍵支撐。
大西洋(漲幅10%)
大西洋作為國內焊接材料龍頭,依托核級焊接技術布局核聚變領域。公司研發的碳鋼、不銹鋼、鎳基合金焊絲已通過中核、廣核認證,應用于核聚變裝置核心結構焊接,保障設備安全性與耐久性。其參與的核電項目覆蓋華龍一號、CAP1400等,積累了豐富的極端環境焊接經驗。大西洋通過與核電裝備制造商協同創新,開發適用于核聚變裝置的特種焊接工藝,提升焊接效率與質量。作為產業鏈上游關鍵供應商,公司將受益于核聚變裝置建設帶來的焊接材料需求增長。
蘭石重裝(漲幅10%)
蘭石重裝是核能裝備制造領域的國家隊,為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提供核心熱交換設備(PCHE),實現該設備在國內核聚變領域的首次應用。公司依托核電裝備技術積累,與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機構合作,參與核聚變裝備研發。同時,通過參股核產業基金,間接支持核聚變技術產業化。其微通道高效緊湊型熱交換器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適用于高溫、高壓工況,為核聚變堆熱管理系統提供關鍵保障。公司正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協同,加速核聚變裝備國產化進程。
海陸重工(漲幅10%)
海陸重工具備核安全2、3級壓力容器與熱交換器制造資質,為核電及核聚變裝置提供核心裝備。公司產品應用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及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涵蓋金屬堆芯殼、余熱排出系統等部件。通過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海陸重工積極布局核聚變技術研發,參與相關設備設計與制造。其在核電領域積累的焊接、密封等核心技術,為拓展核聚變市場奠定基礎。盡管當前核聚變業務占比有限,但公司依托核電裝備制造經驗,逐步向核聚變領域延伸,未來有望受益于行業技術突破。
弘訊科技(漲幅10%)
弘訊科技通過子公司伊雪松機器人為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提供智能化維護系統。公司研發的機器人系統可在強輻射、高真空環境下完成設備檢修與部件更換,提升實驗效率與安全性。該技術已應用于中科院EAST裝置,保障其穩定運行。弘訊科技依托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優勢,持續優化遠程操控、精密定位等功能,拓展核聚變領域服務場景。此外,公司通過投資深圳力合科創等科技企業,間接支持核聚變技術研發,形成“裝備+投資”雙輪驅動布局。
永鼎股份(漲幅10%)
永鼎股份通過控股子公司東部超導布局核聚變超導材料領域。公司研發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用于核聚變裝置磁體繞制,已完成國內客戶交付,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超導帶材具有高臨界電流密度、低交流損耗等特性,適用于大型超導磁體系統。盡管當前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且處于虧損狀態,但永鼎股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更高性能帶材研發,為未來核聚變商業化儲備技術。公司是國內少數掌握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制備技術的企業之一,技術潛力顯著。
合鍛智能(漲幅10%)
合鍛智能為可控核聚變裝置提供核心部件及整體解決方案。公司承接的2億元聚變堆裝備合同涵蓋真空室、偏濾器等關鍵結構,應用于中國聚變堆研發項目。其通過精密鍛造、焊接等工藝,保障部件在高溫等離子體環境下的結構完整性。合鍛智能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參與核聚變裝置設計與制造,推動技術國產化。作為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公司依托在核電、航空航天領域的經驗,強化在核聚變領域的市場競爭力,訂單落地將顯著增厚業績。
百利電氣(漲幅10%)
百利電氣通過子公司北京英納超導技術有限公司布局超導材料領域。公司研發的第一代鉍系高溫超導材料適用于核聚變磁體繞組,具備高臨界溫度與機械強度。其子公司遼寧榮信興業曾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無功補償設備設計,但目前與國內核聚變企業無直接業務往來。百利電氣明確表示未直接從事核聚變研究,相關業務收入占比極小。盡管如此,其在超導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為未來潛在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融發核電(漲幅10%)
融發核電曾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部分部件制造,具備核電裝備加工能力。公司擁有核島主設備制造經驗,技術覆蓋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關鍵裝備。但融發核電明確表示目前未直接參與可控核聚變項目,無商業化發電技術儲備,相關業務收入占比極小。公司當前重心仍在傳統核電及石化裝備領域,核聚變業務短期內對業績無顯著影響,未來需關注行業技術突破帶來的市場機遇。
國機重裝(漲幅10%)
國機重裝依托極限制造能力,深度參與核聚變裝備研發。公司承擔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建設,涉及TF線圈盒等核心部件技術攻關。其掌握小型、中型、大型核聚變裝置制造工藝,擁有多項專利技術,適用于磁約束聚變堆的復雜結構需求。國機重裝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推進材料、焊接等技術創新,為CFETR等項目提供裝備保障。盡管目前核聚變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收入,但其技術積累與國家級項目參與度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未來有望受益于核聚變工程化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