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筆下夏荷雖美,卻少有人知蓮葉下的藕節才是人間至味。菜場里常有人舉著兩節蓮藕犯愁:這白蓮藕和粉蓮藕,哪個更好吃呢?看著攤位上白得透亮的藕節和泛著粉暈的藕段,很多人搞不清這兩者差別。接下來,菜衛衛給大家分享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以及它們各種的烹飪方法,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以后別買錯了!
第一個,生長環境不同
白藕通常長在淺水區域,水深不超過膝蓋。陽光能穿透水面直達淤泥,抑制蓮藕體內的淀粉合成,從而形成了雪白的肉質。粉藕扎根在齊腰深的淤泥里,黑暗環境刺激淀粉大量積累,表皮逐漸染上淡粉色。江蘇的藕農有句老話:"看藕色知水深,白藕不過膝,粉藕沒腰深。"
第二個,外表現不同
白藕掰開后有清亮汁水滲出,橫截面能看到細密小孔。粉藕斷面顯得干燥,用力擠壓會拉出淀粉絲。廣東主婦傳授經驗:白藕切片能透光,粉藕切片像毛玻璃。前者生吃有梨子般的脆甜,后者生嚼會發澀。
第三個,孔數的不同
掰開藕節橫截面,粉藕必定是七個大小均勻的圓孔,排列成整齊的環形。這種藕多產自深水淤泥塘,淀粉含量比普通藕高出近三成,湖北洪湖、江蘇寶應的七孔藕最為出名。白藕橫切面能數出九個孔,中間多出兩個小孔,南京玄武湖、山東微山湖產的九孔藕清脆多汁,明代《食物本草》就有"生啖甘脆"的記載。有經驗的藕農會告訴你:“九孔脆藕七孔粉,老塘淤泥出真身”。
第四個,淀粉含量不同
粉藕的淀粉含量比白藕高出20%左右,切開后斷面發暗,像抹了層薄薄的藕粉。白藕含水量足,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切開后斷面水亮亮的,能看見透明黏液。湖北的粉藕放進砂鍋燉兩小時,能把排骨湯熬得稠如米漿。而南京的"花香藕"生吃都帶甜味,脆得像剛摘的黃瓜,斷面滲出清亮汁水,乾隆年間《調鼎集》記載的"響藕片",必須用現挖的九孔藕快炒才夠爽脆。
第五個,烹飪手法不同
爆炒類菜式要選白藕,白藕是急火爆炒的寵兒,切片后下鍋快炒,保持爽脆口感,嚼起來"咯吱"帶響。武漢的酸辣藕丁、杭州的糖醋藕片,離了白藕就失去靈魂。燉湯必須用粉藕,粉藕是文火慢燉的知己,湖北人煨排骨藕湯,砂鍋小火慢燉兩小時,藕塊會變得綿軟拉絲,藕塊吸飽肉香后入口即化。有個竅門:粉藕燉化后湯汁濃稠,白藕久煮容易散成糊狀。
第六個,種植地域不同
白藕多出自長江中下游的沖積平原,湖北洪湖的白胖藕能長到小兒臂粗。粉藕則鐘愛云貴高原的酸性黏土,云南普者黑的粉藕切開會滲出血色汁液,當地人戲稱"藕流血"。有趣的是,安徽部分產區能種出"陰陽藕",上半截雪白下半截粉紅,活似漸變腮紅盤,水土變化造成的特殊現象。
第七個,保存時間不同
新鮮蓮藕都帶點米黃色,白藕存放三天后會越來越白,粉藕放置半個月則愈發粉潤。注意辨別用藥水漂白的假白藕:天然白藕有泥土清香,處理過的會殘留刺鼻氣味。真粉藕表皮有自然斑點,染色的往往顏色過于均勻。粉藕耐儲存,裹上報紙放陰涼處,半月不壞,淀粉還會隨著時間轉化出甜味。白藕嬌氣得很,得泡在清水里冷藏,三天內必須吃完,否則斷面發黑。老輩人存白藕有絕招:在切口抹層生面粉,能多保鮮兩天。
第八個,各地吃法不同
南京人用白藕切薄片冰鎮,做成涼拌藕片。老蘇州熬桂花糖藕要煨到藕色褐紅,河南的涼拌藕片必淋蒜汁香油。桂林人把粉藕搗碎混合糯米,蒸成軟糯的藕粑。四川彭州有種九孔粉藕,煮熟后孔洞里會溢出粉色漿汁,做成麻辣藕片時紅白相間特別好看。蘇州面點師傅發現:白藕適合清炒配綠茶,粉藕合適燉煮搭紅茶。
挑選小技巧:
記住四個要點:看表皮顏色是否自然,聞藕節有沒有土腥味,摸表面是否粗糙帶泥沙,觀察斷面是否有淀粉滲出。買藕時先想好做法,需要脆口的選細長白藕,要燉煮的挑粗短粉藕。
優質粉藕帶不均勻的紅褐色斑塊,指甲輕刮顯深色紋路,握在手里像捏著半干的紅薯。新鮮白藕表皮有層透亮角質,指甲掐下立即滲水珠,掂量時沉甸甸似嫩冬瓜。菜販常把兩種藕混放,記住沾濕泥的是粉藕,沖洗干凈的是脆藕,這個竅門能避免買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