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普通打工仔的月薪只有300塊人民幣?”——第一次聽到這個數字時,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震驚。畢竟在中國,300塊可能連一頓高端日料都不夠。但深入了解后才發現,這個神秘的國度,藏著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生存智慧”……
在朝鮮平壤,一位國營工廠的普通工人,月薪大約在300元人民幣左右;餐廳服務員稍高一些,能拿到400元;而像導游這類“涉外職業”,月收入甚至能達到600元,堪稱“高收入群體”
不過,工資數字背后藏著朝鮮獨特的國情——這里的貨幣購買力遠超想象。比如,一家三口下館子吃頓豐盛的烤肉,只要10塊錢;菜市場的土豆1塊錢能買5斤,雞蛋5毛一個,理發2元一次
更讓人意外的是,朝鮮人并不像我們一樣為“工資低”焦慮。一位常駐平壤的中國商人曾感慨:“他們拿300塊活得比我們3萬塊還踏實。”這背后的秘密,正是朝鮮的**“國家全包”福利制度**。
住房、醫療、教育全免費!朝鮮人的“三座大山”去哪了?
在中國,房貸、教育、醫療被稱為壓垮普通人的“三座大山”,但在朝鮮,這些壓力幾乎不存在:
免費分房:朝鮮人結婚后可直接向國家申請住房,平壤的精裝房甚至配備家具家電,象征性收取的房租“近乎免費”
12年義務教育:從小學到高中,學費、書本費、校服費全免,連補習班都被明令禁止,家長徹底告別“教育內卷”
全民免費醫療:無論是感冒還是手術,醫療費用全由國家承擔,連住院期間的餐費都包了
一位朝鮮導游曾對游客開玩笑:“我們最大的開銷是買化妝品和衣服,但平壤商店里的新款連衣裙,30塊就能拿下!”
月薪300元夠花嗎?朝鮮人的“省錢秘籍”
在朝鮮,普通家庭的月度開銷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日用品上。國家每月會按人頭分配20斤大米、10斤蔬菜、1斤豬肉和10個雞蛋,基本覆蓋了主食需求。如果想吃點好的,花5塊錢就能在市場上買只活雞,再花2塊錢配點泡菜,足夠全家改善伙食
至于交通?平壤地鐵票價約合人民幣3分錢,公交車1毛錢隨便坐。年輕人約會最愛去的地方是公園和電影院——一張電影票5毛,爆米花1塊
不過,城鄉差距依然存在。平壤市民能享受更多國家配給,而農村居民主要靠種田和養家禽自給自足,收入更低(月均約30元),但勝在糧食蔬菜管夠。
導游月薪650元,卻成了“大齡剩女”?一個朝鮮女孩的日常
26歲的崔導游是平壤旅行社的“明星員工”,月薪650元人民幣,在朝鮮屬于“中產階層”。她每天穿著筆挺的制服,用流利的中文向游客介紹祖國:“我們的幸福不是靠錢,而是靠國家的保障。”
但光鮮背后也有煩惱——在朝鮮,女性法定結婚年齡是17歲,26歲未婚的她被戲稱為“大齡剩女”。面對中國游客“介紹對象”的調侃,她總是笑著拒絕:“朝鮮女孩不外嫁,這是我們的傳統。”
崔導游的故事,折射出朝鮮社會的另一面:物質雖不富裕,但精神生活簡單純粹。平壤街頭看不到奢侈品廣告,取而代之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標語;年輕人不談房價股價,討論最多的是“如何為國家做貢獻”
沒有手機、私家車罕見?朝鮮的“反差生活”
在平壤,最醒目的“豪車”是政府公務車,普通市民出行主要靠公交和自行車。至于手機?直到2010年后才逐步普及,且只能撥打國內電話,上網更是天方夜譚
。一位朝鮮大學生曾好奇地問中國游客:“聽說你們人人都有手機?那得花多少錢啊!”
這種“與世隔絕”的狀態,反而讓朝鮮人保持著獨特的幸福感。平壤的夜晚沒有霓虹閃爍,但社區廣場常有集體歌舞;商店里商品種類不多,但人人平等,沒有攀比焦慮
朝鮮的隱憂與未來:封閉與開放的拉鋸戰
盡管福利制度令人羨慕,朝鮮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國際制裁導致能源短缺,工業設備老舊,農村地區物資匱乏……近年來,政府開始嘗試有限度的經濟改革,比如允許婦女擺攤賣手工藝品,賦予工廠更多自主經營權
平壤街頭的夜空中,已悄然亮起LED大屏;年輕人開始向往“賺錢的工作”,甚至有人私下用U盤交換韓劇。這些變化,讓人不禁思考:當朝鮮打開國門擁抱世界時,那份簡單的幸福能否延續?
朝鮮的故事,像一面棱鏡,折射出物質與精神、封閉與開放的復雜關系。或許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幸福從來不止一種標準——有人追求星辰大海,也有人甘守歲月靜好。”而對于普通朝鮮人來說,月薪300元的日子,何嘗不是一種純粹的生活哲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