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也被稱作“祭祖節”,這是民間傳統的“三大鬼節”之一,也是一個即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
清明節祭祖并不一定非要選擇清明當天,民間講究的是“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所以臨近清明節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會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祭祀,而清明節祭祀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所以祭祖之后都會舉辦一次隆重的家族聚餐,為的就是慎終追遠和聯絡家族的紐帶,而且清明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人們在一起聚餐飲酒也是清明節的主題活動。
清明節正是風清景明的時候,而因為這是傳承孝道的節日的原因,所以清明節聚餐有很多的講究,按照民間傳統習俗“無魚不成席”,清明節聚餐餐桌上是一定要有魚的,不過清明聚餐這魚的選擇可是有講究的。
清明聚餐,記得:3魚不上桌,4事不能做,莫忘老傳統,福旺人安康。
清明聚餐,記得“3魚不上桌”
一,黑魚
淡水的黑魚在民間有著“孝魚”的稱呼,因為別看黑魚是覓食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但是據說黑魚在產卵孵化期會有一段時間失明,小黑魚則會主動游到母黑魚的嘴里供媽媽食用,因為“以身侍母”,所以黑魚有了“孝魚”的稱呼。
清明節是傳承孝道的節日,這樣的日子吃黑魚就顯得不太合適,而在一些地方黑魚也被稱作“生魚”,認為這種魚屬于“發物”,在萬物盡顯的清明時節,不適合這樣的魚,所以清明聚餐記得黑魚不上桌。
二,鯽魚
“勸君莫吃三春鯽,萬千魚籽在腹中”,鯽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也是味道非常不錯和寓意吉祥的魚類,不過今年的清明節正處于農歷三月,這個時節水溫上升,正是鯽魚產卵繁殖期,為了不涸澤而漁,因此民間講究農歷三月不吃鯽魚。
鯽魚在清明前后因為將要產卵的原因,肉質也會變得松散,不夠豐腴肥美,所以清明聚餐不吃鯽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無鱗魚
在民間的重要宴席上,吃魚講究的就是全須全尾和完整,而無鱗魚因為大多生活在水底,并且多數屬于雜食性魚類,加上相貌丑陋,因此是不適合擺上這樣的餐桌的。
進入到清明節,正是陽氣升發比較旺盛的時候,各種細菌也開始進入活躍期,無鱗魚在民間也被稱作“發物”,一般身體有疾病需要忌口的人是不適合吃的,所以清明聚會的餐桌上是不適合吃無鱗魚的。
清明聚會,記得“4事不做”
一,菜上三道不動筷
清明節是祭祀的節日,這天的講究就是禮敬祖先,因此在祭拜結束聚餐時,如果桌上只上了三道菜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不能動筷子。
民間有“菜不擺三”的說法,就是源自于此,因為三道菜是祭祀用的,所以上三道菜就動筷子,這樣的日子顯得不合適。
二,老人不離席,晚輩不離席
清明聚餐是最講究長幼有序的,因為這天的聚餐是大家祭拜共同的祖先,因此這天是按輩分來落座的。
清明聚餐講究的就是遵守禮儀,因此在餐桌上長輩不離席,晚輩就不能提前走,因為這是一種禮儀的傳承。
三,清明聚餐的酒不喝光
清明聚餐自然少不了酒水助興,而且酒本身就有長長久久和子女代代都長久的寓意,而這天餐桌上的白酒,很多人講究剩下一點,老輩人管這叫做“福底”。
清明節祭祖聚餐的時候,這酒水也不能倒到杯里就喝,而是要念叨幾句,或禮敬先人后再喝,這也是為啥很多地方的人喝酒時喜歡倒出來一點,或者用筷子點起酒水在桌子上點擊幾下的原因。
四,清明聚餐不能由一家出錢
清明祭祖聚餐,這是一個家族的事,因此這個時候無論窮富,都不能讓一家人買單,大家要自覺的AA。
清明祭祖聚餐是一個家族的事,因此這天AA寓意著人人都奉上一份孝心,所以這天可不要抱著“吃大戶”的心態不花錢。
清明節是祭祖和踏青的節日,而祭祖之后的聚餐,這都是血脈相連的人在一起,而且也應該講究一些,所以記得:3魚不上桌,4事不能做,莫忘老傳統,福旺人安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