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反圍剿中,他以1個團擋住陳誠3個師,是最后授銜的開國上將
陳誠是國民黨名將,參加過多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和多位紅軍將領打過仗,其中不乏元帥級的人物,但讓他記了一輩子的卻是一位上將。
這位上將就是李聚奎,他的名氣不及許世友,能力卻很出色。第五次反圍剿時,李聚奎指揮1個團,卻擋住了陳誠的3個師,逼得他不得不撤退,正是這一仗讓陳誠記住了他。
李聚奎是湖南人,1928年24歲的他參加了彭老總領導的平江起義,并在彭老總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過排長、團長、師長等職務。
他身經百戰,參加過五次反圍剿戰斗,長征開始時他是紅一軍團紅一師師長,在前方為紅軍開路,指揮紅一團的18名勇士完成了強渡大渡河的艱巨任務。
李聚奎很低調,雖然在這次戰斗中立下大功,卻從來不炫耀。即使有記者主動問及,他也說功勞要算在全體戰士的頭上,應該把紅軍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彭老總是個我軍的大人物,而李聚奎救過他一命,但是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平江起義勝利后,隊伍出現了分歧,在一次會議上,有人開槍打了彭老總。
要是當時打中了,估計歷史就要改寫了,李聚奎發現后第一時間把人撲倒,子彈打歪了,彭老總沒事,算是救了他一命。
當時在場的人,后來大多在戰斗中犧牲了,還是彭老總說了出來,其他人才知道這件事,救了彭老總比打10次勝仗的功勞還要大。
抗戰爆發后,李聚奎在八路軍129師386旅做參謀長,參與指揮過很多漂亮仗,比如神頭嶺一戰,利用“以石投卵”的戰術,2小時就消滅了1500個敵人。
1942年,日軍分兵14路,進攻太岳軍區,侵占岳北軍分區中心沁源縣城。李聚奎提前進行了“空室清野”,日軍占領了一座空城,他隨即派兵圍城。日軍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直接就投降了。
解放戰爭時,李聚奎在東北戰場,任西滿軍區參謀長,給黃克誠大將做參謀,連四野總司令林帥都知道他的大名,后被調去東北軍區后勤部做參謀長。
打響抗美援朝后,志愿軍的主要干糧就是炒面,為什么炒面會成為志愿軍的野戰干糧呢?朝鮮戰場冰天雪地,物資補給非常困難,而炒面就是李聚奎發明的。參加長征時,紅軍的補給也困難,他經常吃老百姓給他的炒面,易保存易攜帶,就研究出了野戰干糧。
以李聚奎的資歷和功勞,完全符合開國大將的標準,然而1955年時他正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不能授銜,只授予3枚一級勛章。
1958年調回了部隊,才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是最后授銜的一位上將。
1981年7月,李聚奎的身體不好,就退居二線了,做了中央軍委顧問,但也積極參加軍隊和國防建設。1988年,他獲得了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91歲時因病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