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網上的消息稱,美國政客突然翻出清朝和北洋政府時期的舊賬,聲稱中國欠了1.6萬億美元歷史債務,還威脅要扣押中國持有的8600億美債。
這種拿著光緒年間的借條討2025年的債,活像古董販子拿著明朝房契要收北京四合院的租金,荒誕得讓人瞠目結舌。
圖源網絡
但這出鬧劇背后,其實藏著美國三重精明的戰略算計。
那么,美國的精明之處在哪里呢?
當時的清朝又是怎樣欠下債款呢?
圖源網絡
中國的百年老債
據傳在2025年3月,美國《國會山日報》突然翻出清朝末年的“湖廣鐵路債券”和北洋政府的“黃金融資債券”,聲稱中國若拒絕償還這些百年老債,美國將拒付8600億美元國債。
這種將歷史債務與當代債權強行掛鉤的操作,堪稱國際金融史上罕見的“時空穿越式要挾”。
但其實,這樣的消息并沒有官方的報道。
因此,近期有沒有提到并不知道,但是美國的媒體曾經的確是說過“中國欠美國錢”。
那么,美媒說的欠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還得從1901年說起,當時的《辛丑條約》可以說是史上最貴“霸王條款”。
圖源網絡
八國聯軍打完仗,硬逼著清政府簽下4.5億兩白銀的賠款,按當時4億人口算,每個中國人都得掏一兩銀子。
美國人分到3293萬兩,后來假惺惺退回來辦清華學堂,其本質還是用搶來的錢培養親美精英,這操作就像強盜搶了你的錢再給你報補習班一樣。
更離譜的是1911年的湖廣鐵路債券,清政府為修建粵漢鐵路,向英法德美四國借款600萬英鎊(現約7.6億美元)。
但鐵路沒修成,反而讓列強控制了中國路權,而如今美國人更是拿著復利計算器,把利息滾了114年,硬生生算出1.6萬億美元,相當于每個中國人都要背上1000美元祖債。
這種算法,比民間高利貸“驢打滾”還要狠上十倍。
民國債券和清政府債券
如果要是按這個算法計算的話,英國也應該欠羅馬帝國43萬億美元,意大利得向埃及支付金字塔工程款,其實這種復利游戲在國際法上從未被承認過。
甚至于,之前的時候,我國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信息來源:環球網2020-08-14美議員拿著舊中國債券張口就要1.6萬億,還聲稱“中國搶美國人錢”
廢除的條約
我國的歷史債務的法律地位是早已塵埃落定的,早在1943年的中美新約中,就已經明文廢止了《辛丑條約》。
1911年發行的湖廣鐵路債券,涉及清政府向四國借款600萬英鎊這件事情,其實在1951年到期時,新中國政府已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圖源網絡
而且1987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對“湖廣鐵路債券案”做出終審判決,明確新中國政府沒有償還義務。
并且這個判決是有依據的,其一就是主權豁免原則,也就是國家行為不受外國法院管轄,其二則是,國家繼承理論,也就是新政權有權拒絕“惡債” 。
而1913年的善后大借款更隨著政權更迭失去法律效力,美國司法部一直到1986年的時候,才明確給予中國主權豁免,這在國際法上具有終局性意義。
美國司法部
如今舊事重提,如同要求現代意大利償還古羅馬債務般荒謬,這些殖民時代的債務,就像刻在樹干上的刀痕,樹都換了幾茬了,還能拿著樹皮要賠償?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在債務問題上玩雙標,堪稱行為藝術大師。
34年的時候,羅斯福政府賴掉一戰“自由債券”,氣得老兵們扎帳篷包圍白宮。
老兵們扎帳篷包圍白宮
而在這件事的37年之后,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突然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下子,全球35美元換1盎司黃金的承諾成了廢紙。
然而在美國這樣反復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欠下了越來越多的債務。
信息來源:虎嗅2024-10-24黃金按不住了
如今的美國國債突破36萬億美元,每天利息就要燒掉13億,這債務雪球滾得比特斯拉股票還刺激。
2003年美國處理伊拉克債務時,財長斯諾更是公開宣稱:“伊拉克人民不應為薩達姆的債務買單”。
如今對中國搞債務追溯,連自己定的規矩都撕了,轉頭對中國追討百年舊債,這變臉速度讓川劇演員都自嘆不如。
圖源網絡
其實,這種操作背后藏著三重算計:一是為拖欠當前債務制造借口,美國聯邦債務已突破36萬億美元,每年利息支出超過軍費;
二是試探中國債務處理底線,為后續經濟談判積攢籌碼;
三是轉移國內矛盾,美國一季度經濟預測萎縮2.8%,急需制造外部“替罪羊”。
其實美債危機迫在眉睫,從“經濟壓艙石”到“金融火藥桶”,當前的美債市場正經歷歷史性轉折。
信息來源:環球網2020-8-14美國議員張口就要中國償還1.6萬億美元 還聲稱“中國搶美國人錢”
美國的困難
美聯儲持續加息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5%,政府利息支出飆升至GDP的2.4%。
國會預算辦公室警告,若維持現行利率,2026年利息支出將達1.3萬億美元,超過年度軍費開支。
這種“利滾利”的惡性循環,使得美債從“最安全資產”逐漸淪為“高風險賭注”。
全球央行也對美債態度出現分化,2023年12月中國增持343億美元美債,日本、英國分別增持107億和375億美元,看似抄底行為實則暗藏玄機。
全球央行
數據顯示,當月經通脹調整后的全球央行實際持有量減少490億美元,增持更多是美債價格上漲帶來的賬面增值。
這種“虛假繁榮”掩蓋不了根本危機,2023年全球央行黃金增持量達1037噸,創歷史次高,美元資產信任危機可見一斑。
違約風險已從理論推演轉為現實威脅,若6月前未能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無法支付軍人工資和社保金,觸發經濟衰退連鎖反應。
美國政府
穆迪預測長期違約將導致700萬崗位消失,GDP萎縮6.1%,這種沖擊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
更危險的是,美元霸權地位可能因此動搖,各國加速“去美元化”,2023年美元在全球外儲占比已降至58.4%,為歐元問世以來最低。
當前的債務結構,構成鏡像,中美經濟模式的深層,成為對照,兩國債務呈現截然不同的結構特征。
信息來源:華爾街見聞2024-10-19華爾街見聞早餐FM-Radio|2024年10月19日
中美對照
美國聯邦債務占GDP123%,且70%由國內機構持有,形成“自己欠自己”的封閉循環。
而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通過43萬億元城投債體現,但中央特殊再融資債券等化債手段,正將風險有序化解。
這種差異折射出不同的經濟治理邏輯,也就是美國依賴金融工具轉嫁危機,中國側重實體投資創造價值。
圖源網絡
居民債務負擔對比更是懸殊,美國家庭債務/可支配收入比97%,看似高于中國的138%,實則暗藏玄機。
美國勞動者收入占GDP55%,而中國僅38%,實際償債壓力天差地別。
這種分配結構差異導致美國房價在5%利率下仍創新高,中國卻面臨樓市調整,本質是財富創造與分配機制的差異。
當前企業債務的“城投迷霧”更是需要理性看待,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以及GDP達165%,表面是美國的2.1倍,但剔除40%的城投債后實際杠桿率94%,與發達國家基本持平。
美國勞動者
這種債務結構的“中國特色”,既是城鎮化加速期的必然產物,也考驗著地方財政的轉型能力。
其實美國精心炮制的“債務陷阱論”已遭到事實打臉。
瑞典學者更是揭穿其“三步謊言”,也就是先虛構債務占比,再模糊資金用途,最后掩蓋真實債主。
以斯里蘭卡為例,中國債務僅占其外債10%,主要債權實為西方機構。
這種輿論攻勢服務于地緣戰略,美國國際開發署年耗3億美元資助反華宣傳,金額足以建造250所醫院,卻選擇制造信息瘟疫。
美國國際開發署
而且我國的政策實績,更是給出最好回應,中老鐵路開通帶動沿線GDP增長2%,蒙內鐵路降低物流成本40%,這些發展紅利遠非債務數字可以衡量。
當西方用“金元外交”制造依附關系時,中國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激活內生增長,這種發展模式的代際差異,實為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的根本較量。
債務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發展權爭奪,美國企圖用金融手段維持霸權,2025年《戰略競爭法案》擬斥資15億美元抹黑中國政策。
美國債務
而中國推動的債務重組方案已在贊比亞等國務實落地,通過“緩債+投資”組合拳實現共贏。兩種路徑背后,是零和博弈與共同發展的哲學分野。
面對債務危機,我們中國更是展現大國擔當,2023年發行1萬億特別國債化解地方債,財政赤字率提升至3.8%,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又為高質量發展騰挪空間。
這種“刮骨療毒”的勇氣,與美國“借新還舊”的拖延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持有美債從2013年峰值1.27萬億美元降至2024年7720億美元,同期黃金儲備連增16個月。
這種“去單一化”配置,既規避美元貶值風險,又為人民幣國際化夯實基礎。
黃金儲備
上海石油期貨人民幣結算占比已達6%,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擴大,正在重塑國際貨幣體系格局。
中國更是提出“主權債務重組共同框架”的新思路,并獲73國支持,強調“個案處理+發展導向”,與IMF的緊縮方案形成互補。
這種立足可持續發展的債務觀,正在G20等平臺形成共識,標志著全球經濟治理從“華爾街主導”向“多元共治”轉型。
站在歷史十字路口,中美債務博弈早已超越雙邊范疇。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2024-12-25【深度分析】鄒天石教授:人民幣定價權的博弈
結語
當美國試圖用百年前借據綁架當代經濟時,中國用基礎設施聯通世界,用產能合作創造機遇。
這場較量揭示的不僅是債務數字的增減,更是發展道路的選擇。
或許正如《塔木德》所言:“智慧勝過財富”,全球經濟治理需要的不是債務轉移的伎倆,而是合作共贏的智慧。
在這輪百年變局中,誰能把債務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