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
特立獨行水瓶座
日常干貨總結癖
分享生活,讀書、工作、育兒
近一個月,可能壓力較大容易生氣,看誰都不太順眼。
比如前天婆婆在客廳打太極,播放著舒緩的古典音樂,我卻聽著心煩,感到視聽覺空間被占用,不好明說,只能默默生氣。
再比如輔導孩子作業,假裝平靜講解,但內心早已波濤洶涌。晚上,老公回家脫了襪子鞋子亂放,也會讓我無名火起。
其實,最大的無名火,還是對自己,因寫不出稿而惴惴不安,因摔倒腳痛不能運動而情緒低落,因每一個項目都進度緩慢而深感焦慮。
別人說我脾氣好,波瀾不驚,只因我很少吵架或大聲斥責別人,但我的生氣是靜水深流的,我的不愉快,只能靠對方心領神會,這也導致我多年的乳腺增生。
插畫師:Anastasiia AsiOsi
中醫說我“郁結”嚴重,要擴大心量,也要及時排解,憋屈狹隘百病生。
我確實有變狹隘的跡象,日常不是低頭寫稿就是處理家務事,兒子那天說,媽媽,怎么你都不笑了。我知道自己已很久沒休閑地沉浸在生活里了,也很久沒有沒心沒肺地大笑了。
因此,我是時候要調整狀態了,為擴大心量,我做了這20件日常小事。
認知與心態
1.廚房正念修行
進廚房是一次正念修行,用水沖洗蔬菜,用刀沿著肉的紋理切出薄片,打開鍋蓋放入食材燉煮,每一個動作都在一呼一吸一動作里專注完成。
不高興的時刻,不著急發脾氣,快到廚房里去,將焦慮化作砧板上的蔥末,把雜念變成湯水里的浮沫,在食材的沉浮里與自己短兵相接,每道菜每個程序都是一次療愈。
2.停止比較
要快樂得清除比較心。
比較是一種心魔,一比較便不會高興,因為總有人擁有你沒有的,減少與他人比較的頻率,專注于自己的節奏,焦慮便沒有了,這個世界是你心的實相,心變了,世界也變了。
3.反思負面情緒
沮喪時,我會要求自己反思情緒的來源,問自己為什么,接下來怎么做,用具體的辦法代替情緒的蔓延,例如轉移注意力,植入"自我距離化"視角(如給三小時后的自己寫信),能減少34%的情緒反芻。
還有,盡量不要讓負面情緒超過四天,第四天是皮質醇沉積的臨界點,當沮喪逼近3天時,試試用半小時韻律運動清除情緒殘骸。
4.讀一本突破認知的書
最近突破我認知的書來自歐文·亞隆,他的精神分析教學類小說、散文都對我很有幫助,他教會我如何看待生命的意義,如何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活出生命的價值,對自我心理的洞察和療愈,讓我看清情緒的來頭,找到治愈的方式。
5.踐行“三秒法則”
生氣時不要說話,生氣時先深呼吸三次,再決定是否開口,給情緒降溫窗口期,這個方法挽救了我多次想罵孩子的沖動。
生活方式的突破
1.抄一首詩,一段話
買一本漂亮的本子,選一首自己喜歡的詩,一撇一捺認真地抄上,字美丑不要緊,妙處我在抄寫里獲得心靈的平衡,久違的安寧。
2.放慢生活節奏
嘗試放慢生活節奏,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不要總是匆匆忙忙。那天在路上經過中山紀念堂看到一棵350年的木棉,正值春天,木棉盛放燦若云霞,閉上眼睛聽著風吹花落的聲音,那一刻覺得生活充滿詩意。
3.晨練八段錦
中國醫學發現,舒展筋骨的導引術可疏通肝氣郁結,我現在早上起來泡一杯陳皮茶,然后就是打八段錦,已經堅持一段時間了,感覺氣色紅潤了些。
4.正念飲食
專心咀嚼食物,感受食材本味,戒除邊刷手機邊吃飯的習慣。
5.睡前“蝴蝶拍”+祈禱法
如果晚上焦慮睡不著,我會雙手交叉輕拍肩膀,同步回憶溫暖場景,或者開始祈禱念想,為家人朋友祝福,當我祝福完一串名單,大腦開始累了,焦慮也放下了。
6.布置能量空間
在陽臺放置軟墊、綠植,煩躁時在此處靜坐觀云,眼睛休息了,心里也安靜了。煩躁時也可在此處練習"五感記錄法":聽3種聲音、看3種顏色等,在綠色舒服的空間呆著可使杏仁核活躍度降低15%。
心理學證實,淺藍、米白等柔和色調能降低情緒攻擊性,可以試試家里的沙發,窗簾換成這兩種色系。
8.循環播放白噪音
有科學表明雨聲、溪流聲等自然環境音可拓展心理空間感,寫稿前我也喜歡播幾段白噪音才開始寫,感覺內在舒緩,寫稿的心態也變得自然。
9.在大自然里走走
漫步在叢林花草里,感覺自己在美麗的自然畫面里,可以聞聞花香,也可以嘗試擁抱一棵樹,與樹對話,傾聽樹木的呼吸聲,試著挑選一棵你喜歡的樹,在它面前訴說你的故事,感受樹的生命力,學習樹的處變不驚,讓自己從容地活著。
人際關系的療愈
歐文·亞隆在《媽媽及生命的意義》里提到一點,經過多年對病人的治療他發現,凡是有重大心理問題的人,都可以借著改善和他人的關系模式而獲益。正如他在書中所述:"凡是有重大心理問題的人,都可以借著改善和他人的關系模式而獲益。"
這不僅是治療理論,更是對生命本質的思考,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與世界和解的方式,而關系的改善可以令人重新觸摸到存在的溫度。
觀點照進現實,我嘗試了以下6種方式改善關系。
1.在祝福中重塑情感聯結
晨起我會默念:“愿媽媽快樂,愿丈夫工作順心,愿孩子自信成長”,最后祝福自己。當我從心里發出祝福的信號時,就像亞隆在治療筆記中記錄的案例那樣,發現"慈悲是一面鏡子,照見自己未被滿足的渴望"。
當你說"愿孩子自信成長",實質是在重構童年時未被充分肯定的自我;對母親的祝福,則是與生命源頭的和解儀式。
這種看似單向的祝福,實則是雙向的心靈滋養。
2.微小布施行動
改善鄰里關系,可以通過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達成,如幫你所在樓層的人按電梯,這種最微小的利他行為,可以確認自己作為"在世存在"的價值。每個微小的布施,都在喚醒善的力量,我相信善意是會傳染的,我對別人微笑,別人大概率也會微笑。
3."夸夸"傳遞計劃
“夸夸”傳遞其實是一種積極的表達方式,積極表達可以有很多,夸獎孩子的進步,別人幫助你,衷心地感謝,積極表達促使多巴胺分泌,重塑認知模式,也讓我快樂起來。
4.學會說對不起
如果我錯了,我一定會道歉,即便是對孩子,我也要勇敢認錯,當一個人說"對不起"時,其實是同時在三個時空中工作:修復當下的裂痕,彌合過去的遺憾,重構未來的可能。
只需要說出“對不起”過去、未來、當下的能量都在發生變化。
5."吃虧"記賬本
我有時會將主動承擔一些額外的、超出職責范圍的工作,并在月底記錄下來,標注為“心量積分”。當“心量積分”累積到20分時,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比如吃一頓美食買一件漂亮的衣服,這樣可以通過獎勵抵消虧欠自己的心。
6.時光對話中重構生命認知
我正試著每周抽出30分鐘,與家里的長輩進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不妨從詢問他們“年輕時最驕傲的事”開始。
這不僅拉近我們的關系,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生命歷程,讓我從不同的人生經驗中智慧,理解生命的多樣性,也提醒我,人是會老的,珍惜自己擁有的時間,不被瑣碎羈絆,從容面對生活的一切。
這些日常看似微不足道,但每個微小震動都在重構靈魂的引力場,每一次的踐行,都是一次自我的覺察,都是一次心力的改變。
當你發現自己長期不快樂,那就是改變的契機,改變是不容易的,從微小的部分開啟吧。
作者簡介:慶哥,一手寫作一手煲湯,品人情世故,寫至味人間。已經出版《像我這樣的人,就該燦爛過一生》、《我愿乘風破浪,只為人間煙火》等,微博:@獨一無二的慶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