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消息,3月22日,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qū)300余名師生參與了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受聘儀式。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是2001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今年已經(jīng)82歲高齡了。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也給南開的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全球產(chǎn)業(yè)政策復興"的精彩講座,也正式受聘南開名譽教授的稱號。
這大概就是南開大學希望通過一些實際的舉動,能扭轉現(xiàn)在很多人眼中南開正在退步的錯誤想法,也是希望通過這類行為,能夠在未來實打實引進人才,要知道該校在2024年初,就引入了菲爾茲獎得主、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阿圖爾·阿維拉教授,他也正式受聘為南開大學客座教授。
這一次的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絕非普通經(jīng)濟學家。是國際經(jīng)濟學會前領導、世界銀行前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jīng)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但是注意由于年齡問題,基本都是有個“前”字了。
當然他最為人稱道的成就是開創(chuàng)了“信息經(jīng)濟學”這一重要分支。他提出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理論,如今已成為經(jīng)濟學教科書中的經(jīng)典內(nèi)容,也是有無數(shù)學生和傳承者的。
但是實話實說,82歲高齡的前諾獎教授聘南開大學名譽教授。南開大學付出的肯定不會少,所以網(wǎng)友也在討論這件事。支持者認為這是南開大學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質疑者則直指這是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
其實爭論的焦點主要是"82歲的老教授還能有多少精力做研究?"究竟能給南開帶來什么?是不是花錢買個名頭,實際作用有限?
更有網(wǎng)友犀利評論:"與其花大價錢請個'吉祥物',不如多培養(yǎng)幾個本土經(jīng)濟學家。"
但是如果深層的分析,南開大學其背后蘊含著多重考量。
主要是諾獎得主的加盟能顯著提升學校國際知名度;尤其是其學生眾多,可以牽線搭橋,強化經(jīng)濟學科的影響力,獲得國際上的助力。甚至可以跳出國際的范疇,在國內(nèi)高校競爭中獲取更多關注和資源,還能夠在未來通過活動邀請知名校友和企業(yè)家出席,獲得較好收益。
筆者以為:"現(xiàn)在高校都在比拼'高層次人才'數(shù)量,有個諾獎得主掛名,在各種評估中都能加分。雖然實際合作可能有限,但這個'招牌'的價值不容小覷。
往深里說,這種合作本質上是一種資源置換。高校獲得名氣和評估加分,學者則拓展在中國的影響力,同時獲得可觀報酬。
但是對高校而言,人才引進要注重實效,不能只追求"高大上"的名頭,更要看實際貢獻。如果"千金市骨"結出實實在在的學術碩果,那這條路就走的通,如果只是為了擁有"明星教授",而脫離了培養(yǎng)了多少人才的初衷,那就真沒什么必要浪費這個資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