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PROSPECTUS
浙江大學
藝術品收藏與鑒賞
高級研修班(第九期)
招生簡章
ZHEJIANG UNIVERSITY ART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Advanced Training Program (The 9th Session)
OVERVIEW
藝術與考古學院概況
浙江大學,作為國內頂尖學府,在考古學科與藝術教育領域源遠流長。早于解放前,老浙大便已設立藝術與考古相關學科,播撒下藝術教育的種子。1978年,在夏鼐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大學勇立潮頭,率先向教育部申報創(chuàng)辦文物與博物館學本科專業(yè)計劃。1998年,新浙江大學組建,隨即成立相對獨立的藝術學系,開啟藝術教育新征程。2005年,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成立,專注于《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編纂與深入研究。2008年,在原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基礎上,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正式組建,與此同時,學校高瞻遠矚,決定籌建藝術與考古博物館。2010年,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應運而生。直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學整合藝術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優(yōu)勢資源,重磅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
學院構建了以“4系 + 1館”為核心的完善架構,“4系”即考古與文博系、藝術史系、美術系、設計藝術系,“1館”則為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學院學科實力強勁,擁有考古學、藝術學、設計學(與計算機學院共建)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考古學、藝術學兩個博士后流動站。同時,學院還設有多個省部級平臺,如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石窟寺文化數字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此外,學院還搭建了眾多校級和院級研究平臺,包括藝術史研究所、中國藝術研究所、考古學研究所、當代藝術設計研究所以及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和鑒定研究中心、漢藏佛教藝術研究中心、城鄉(xiāng)創(chuàng)意發(fā)展研究中心、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為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堅實保障。
學院始終秉持“育人為本、守正創(chuàng)新”的辦學理念,全力匯聚藝術與考古領域的頂尖學者與杰出藝術家,致力于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與卓越領導者,矢志打造一所具有“中國特色、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藝術與考古學院。
01
壹
項目介紹
Project introduction
壹
文化,乃國家與民族之靈魂。中國歷史長河中,文藝大師如繁星璀璨,文藝精品浩如煙海。這些瑰寶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更在世界文明的舞臺上綻放華彩。在當下文化繁榮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我們肩負著賡續(xù)中華文脈的重任,致力于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與文化精髓,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發(fā)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融合、緊密相連,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藝術品,作為承載歷史、文化與藝術信息的特殊載體,無論是文物還是商品,其價值雖隨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的變遷而波動,但總體呈上揚趨勢。在現代社會,收藏已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的小眾愛好,而是逐漸融入大眾的經濟生活與精神世界,成為人們追求品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院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面向藝術收藏、文創(chuàng)、拍賣及相關領域,精心推出了八期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研修項目(Art Collecting and Appreciation Program,簡稱“ACAP項目”),贏得了學員的廣泛贊譽與高度認可。ACAP項目依托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雄厚的專業(yè)師資力量與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系統梳理并傳授全面的藝術品知識。同時,緊密結合行業(yè)特色,精心設置配套課程,深入開展藝術品鑒定與賞析教學,旨在達成多重目標:激發(fā)尚未涉足收藏領域但具備收藏實力人群的興趣,引領其踏上正確的收藏之路,避免初期收藏時誤入歧途;助力已投身收藏的人士提升收藏品味與鑒賞技能,促使他們對自己的藏品進行系統整理與研究,甚至能夠整理出版?zhèn)€人藏品;為有意投資藝術品市場的人士提供專業(yè)指導,幫助其精準定位合理的投資領域與路徑,實現財富的穩(wěn)健增值與文化價值的雙重收獲。
( 往期剪影 )
02
貳
項目特色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以案例分析為主的授課模式
授課團隊由我院骨干教師以及國內外備受認可的藝術史學者、專家,還有成功的收藏家共同組成。他們采用以案例分析為主的實戰(zhàn)教學模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生動鮮活的實際案例中,讓學員在分析與討論中深入理解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的精髓,有效提升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物與實景教學
充分利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豐富的收藏與精彩的展覽資源,開展實物與實景教學。此外,組織學員走訪國內知名博物館、美術館、考古遺址以及拍賣會現場,通過實地觀摩、實物品鑒,讓學員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場景緊密結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拓寬視野,提升鑒賞能力。
養(yǎng)心游藝 浙里相遇
Meeting in Zhejiang University for Heart Nourishing Entertainment
03
叁
課程模塊
Course module
涵蓋中國藝術品收藏的歷史與現狀、書畫收藏與鑒賞、金石收藏與鑒賞、瓷器收藏與鑒賞、佛像收藏與鑒賞、古玉收藏與鑒賞等核心課程,全面系統地傳授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的專業(yè)知識。
緊密結合理論知識,帶領學員前往知名博物館、拍賣行、美術館、文化遺產等地進行參訪游學。通過實地考察和庫房實物上手,讓學員親身感受不同藝術機構的魅力,近距離接觸各類藝術珍品,進一步深化對藝術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精心組織學員與知名藏家進行面對面交流,為學員提供難得的學習機會。學員不僅能夠聆聽藏家的收藏經驗與故事,還能近距離接觸珍貴的臻品實物,從實踐層面提升自身的收藏與鑒賞水平。
學員完成研修班所有課程后,舉辦成果展示與總結交流活動。學員在此過程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分享學習心得與體會,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為整個研修之旅畫上圓滿句號的同時,也為未來的收藏與鑒賞之路開啟新的篇章。
04
肆
課程內容
Course content
1.收藏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古代精英收藏什么?
-從晚清的文物市場看晚清社會精英的收藏行為:什么是收藏?
-收藏在20世紀的變化:誰消誰漲?
-當代中國藝術品的現狀:誰成功了?誰失敗了?
-變動中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市場
-學術與收藏的關系:收藏的方向、整理與出版
2.書畫收藏與鑒賞
-書法鑒定概論
-中國繪畫史研究
-晉唐書畫與經典名作鑒賞
-宋畫鑒賞與研究
-元代文人畫及其藝術表達
-文本、材料與風格:明清書畫鑒定的三個角度
-現場教學:
(1)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2)浙江大學圖像數據實驗室書畫修復室;(3)浙江美術館;(4)浙江省博物館;(5)上海博物館;(6)古建筑及壁畫實地考察;(7)由資深鑒定家攜帶藏品進行現場教學。
3.金石收藏與鑒賞
-傳統金石學與收藏
-金石器物(青銅器、瓦當、銅鏡、印章)的收藏與鑒定
-碑帖鑒藏的門徑、理念與基本研究方法
-拓片的真?zhèn)舞b定
-全形拓的歷史和收藏
-全形拓的演示
-現場教學:
(1)西安碑林;(2)陜西歷史博物館;(3)西安博物院;(4)山西博物院;(5)上海圖書館;(6)杭州孔廟。
4.瓷器收藏與鑒賞
-瓷器起源與發(fā)展簡史(青瓷、白瓷與彩瓷)
-東漢至兩晉時期的青瓷
-龍泉窯的鑒定與鑒賞
-南宋官窯鑒定與鑒賞
-元青花瓷的鑒賞與收藏
-明清御窯瓷器鑒賞
-古陶瓷的科學認知與科學鑒定
-古陶瓷收藏與投資策略
-近現代陶瓷藝術的鑒賞與收藏
-現場教學:
(1)上林湖越窯博物館、上林湖唐代窯址(荷花芯窯址、后司岙窯址);(2)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博物館;(3)龍泉青瓷博物館、龍泉大窯遺址;(4)景德鎮(zhèn)御窯窯址、景德鎮(zhèn)陶瓷博物館;(5)河南汝窯清涼寺窯址、張公巷窯址;(6)耀州窯博物館;(7)四川遂寧宋瓷博物館;(8)定窯歷史博物館、定州博物館;(9)故宮博物院陶瓷館;(10)吳越文化博物館。
5.佛像收藏與鑒賞
-犍陀羅與秣菟羅造像樣式的形成及其對我國造像的影響
-中亞多重佛教造像樣式對我國古代于闐、龜茲和敦煌佛教造像的影響
-龜茲佛光——龜茲古國佛教文化遺產
-綠洲彩霞——高昌回鶻時期的多元藝術
-黑水城文物發(fā)現與藝術遺珍
-蒙元帝國與藏傳佛教藝術
-杭州地區(qū)吳越與宋元時期造像
-西藏唐卡的起源、形成與風格流派
-西藏阿里喜馬拉雅地區(qū)的石窟與佛寺藝術
-中國歷代佛像收藏品鑒賞
-如何判斷佛像的收藏價值
-鎏金佛像與明清銅佛像鑒賞
-現場教學:
(1)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土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2)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東千佛洞、西千佛洞;(3)麥積山石窟、水簾洞石窟群、炳靈寺石窟、馬蹄寺石窟;(4)云岡石窟;(5)龍門石窟;(6)大足石刻;(7)飛來峰石刻造像。
6.古玉的歷史與鑒賞
-中國史前玉器脈絡
-良渚文化玉器的形式與工藝
-秦漢隋唐玉器與鑒定
-宋代玉器研究與鑒定
-明清玉器研究與鑒定
-現場教學:
(1)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遺址;(2)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3)故宮博物院玉器館。
每一次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內容由授課師資根據實際情況作具體商定。
05
伍
擬邀授課師資
Teachers
(按姓氏筆畫排序)
收藏的歷史與現狀課程組
白謙慎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章 暉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博士,美第奇上海中心執(zhí)行董事、《美術史與書籍史》主編,原國際著名拍賣公司佳士得駐上海首席代表。
謝曉冬
策展人,在藝科技創(chuàng)始人,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客座導師。曾任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書畫課程組
李介一
浙江大學出版社副編審,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宋畫全集》首席專家。
邵 彥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 敢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書畫鑒賞研究中心主任。
周永良
浙江省文物鑒定站(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浙江管理處)研究館員。
張 捷
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學學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新美術》雜志編委,中國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原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
林海鐘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山水畫研究會會長。
林 霄
業(yè)通集團董事長、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金曉明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研究員、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
賀西林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薛龍春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金石課程組
井中偉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仲 威
上海圖書館學科帶頭人、研究館員,復旦大學特聘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文物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
陳麥青
碑帖鑒定專家,復旦大學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總監(jiān)、編審。
陳根遠
古籍善本拓片金石鑒定專家,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陜西文化藝術品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委員,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古籍碑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員。
薛龍春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浙江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瓷器課程組
王光堯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長期致力于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考古工作,尤其關注中國古代官窯制度與官窯瓷器、陶瓷考古方法論方面的研究。
寧 鋼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原校長。現任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高等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江建新
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現任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館員。
湯蘇嬰
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浙江紀年瓷》(主編),擅長龍泉青瓷的鑒定。
劉 越
瓷器鑒藏家、作家。1995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獲得考古學專業(yè)碩士學位。曾就職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歷任瓷器工藝品部和陶瓷部總經理。
孫新民
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研究員,原河南省考古所所長。
陳海波
資深當代藝術品投資專家,藝術品鑒定師和藝術品評估師,陶瓷鑒定家、鑒賞家。
周少華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研究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鑒定中心副主任。
孟樹鋒
國家級耀州窯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龐永輝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瓷燒制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錢偉鵬
天物博物館館長、當代著名瓷器鑒賞家、國家文物局原駐外文物專家。
佛像課程組
一西平措
中國香港瀚海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會理事。
馬 德
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原所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王躍工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任故宮博物院宮廷戲曲研究所所長、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秘書長、副所長,長期從事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的保管與研究。
王瑞雷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學術研究科訪問學者。
史家珍
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二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博士生導師,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羅文華
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杭 侃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山西大學副校長(掛職)、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院院長。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
謝繼勝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浙江大學漢藏佛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會理事。
熊文彬
四川大學考古系教授,中國藏學研究專家。
廖 旸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佛教藝術研究。
黎毓馨
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江浙佛教考古與藝術,主持發(fā)掘杭州雷峰塔遺址等。
瞿 煉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策展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史博士。
古玉課程組
劉云輝
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西北大學兼職教授。曾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西安半坡博物館館長,省文物局文物處處長,省文物局副局長。
劉 斌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館長。
何少峰
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收藏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
徐 琳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所長。
06
陸
招生對象
Enrollment target
面向具有一定經濟實力、文化素養(yǎng)或專業(yè)背景的人群,招生對象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1. 收藏愛好者與資深藏家
對藝術品收藏有濃厚興趣的個人藏家,希望系統提升鑒賞能力、了解市場動態(tài)。已有一定收藏經驗但缺乏專業(yè)理論指導的愛好者,需完善知識體系。
2. 藝術行業(yè)從業(yè)者
藝術品市場從業(yè)者:畫廊經營者、拍賣行從業(yè)人員、藝術經紀人、策展人等;藝術機構管理者:美術館、博物館、文化基金會等機構的工作人員;藝術品鑒定與修復從業(yè)者:需深化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
3. 學術研究與教育背景人士
高校藝術史、文物與博物館學、美術學等專業(yè)的教師或學生;從事藝術理論研究的學者,希望結合市場實踐拓展研究領域。
4. 投資與財富管理人士
將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選項的高凈值人群或家族辦公室管理者;金融、投資領域從業(yè)者,需了解藝術金融化趨勢及投資策略。
5. 文化領域跨界人士
企業(yè)家、設計師、建筑師等希望拓展藝術資源、提升審美修養(yǎng)的人群;媒體、出版行業(yè)從業(yè)者(如藝術類記者、編輯)需強化專業(yè)知識。
6. 新晉藏家與藝術創(chuàng)業(yè)者
剛進入收藏領域的新手,需學習入門技巧、規(guī)避市場風險;計劃創(chuàng)辦藝術空間、線上平臺或藝術衍生品項目的創(chuàng)業(yè)者。
7. 高端社交圈層人士
重視文化社交與身份認同的企業(yè)家、社會名流,通過藝術收藏提升個人品位;希望融入藝術圈層、拓展人脈資源的精英群體。
07
柒
申請入學
Apply for admission
1.報名須知
教學模式:
預計開班時間為2025年5月17日。
實行模塊制教學,以案例式教學為主。學制一至兩年,一般每個月集中2-4天研修(周六、周日前后),期間穿插藝博館展覽、國際工作坊、學術沙龍等選學活動。
授課地點:
根據學術導師教學選擇,在浙江大學校內、窯口現場、研究所、博物院、石窟寺等知名文博機構和大師工作室、藝術市場進行授課。
2.招生流程
領取報名表。報名資料經審核確認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向學員發(fā)出(郵寄)錄取通知書。
學員收到錄取通知后,三日內將學費以匯款方式到學院指定賬戶,本院收到學費后,由相關人員為您及時辦理入學手續(xù)。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截止
匯款戶名:浙江大學
開戶銀行:中國銀行杭州浙大支行
銀行賬號:376658360850
匯款備注填寫:藝術品鑒賞高研班+姓名
3.學習費用
培訓費:65800元
上述費用包括:
學費、學校綜合管理費、專家課酬及個稅、教材資料費、證書費等。學員學習期間食宿費及赴外地考察交通費自理,學校可代為辦理。
4.證書頒發(fā)
學員完成研修班所有課程并且考核合格者,學校頒發(fā)《浙江大學藝術品收藏與鑒賞高級研修班》蓋有學校鋼印及校長簽名印章的高級研修證書,浙江大學統一編號,官網可查。學員結業(yè)后可繼續(xù)參加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和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的有關活動。
浙江大學正覺篤行(哲學智慧與領導力)高級研修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