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年來的風雨飄搖,不禁令人感慨萬千,一朝朝一代代的沉淀和積累才換來了現如今我們的美好生活。而說到古代歷史上的各朝各代,相信人們對于清朝一定有一種別樣的感觸。
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繁榮興衰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對后世的影響是極大的,許多古裝影視劇也喜歡用清朝來作為時代背景,從某一個細小的方面切入,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當時清朝的動蕩不安的社會。
說到清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這樣一位皇帝,他是清朝統治的數年間難得的文武雙全的皇帝,對我國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康熙帝。
康熙帝身邊也有這樣一位心腹,一直陪伴在康熙帝左右長達六十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最了解他的人,然而在康熙帝駕崩后的當晚,這位心腹就被新繼位的雍正帝連夜處死了。
那么這位心腹究竟知道了什么樣的秘密,還是做了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才會讓雍正帝如此有危機感,要連夜對一個看起來無權無勢的深宮老人下手呢?
康熙帝得力助手,慘死新帝手下
康熙帝的這位心腹叫作趙昌,原本是康熙帝的祖母孝莊為了可以更好地約束管教和照顧康熙帝而找來的太監,平日里主要負責康熙帝的日常起居以及陪伴他讀書,相當于古時人們常常說的書童。
由于康熙帝當時年齡尚小,而趙昌和他的年齡也相仿,日日夜夜的陪伴讓二人的關系越來越好,平日里的相處也并不像主仆,而是更像朋友一般。
趙昌年齡很小就進了宮,還是皇帝的隨侍,自然是很有眼力見和聰明勁兒的,他很能把握到康熙帝的心思,經常康熙帝喜歡什么沒有明說的時候,趙昌就能第一時間覺察到,因此趙昌也很受康熙帝的重用。
自然而然地趙昌的官職也是一路高升,從最一開始的一個小小隨侍到后來成為了宮里的首席太監,手里頭掌握了不少人脈,幾乎整個皇宮的宮人都得聽他的差遣,也有不少貴族子弟為了得到康熙帝的賞識來巴結趙昌。
康熙帝也對趙昌十分信任,直接將全宮上上下下的用具采辦的活兒交給了他,要知道這可是個能撈到不少“油水”的工作,趙昌也趁機悄悄謀得了一筆筆橫財。
這樣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康熙帝的耳朵里,但康熙帝看在是趙昌的面子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沒有將此事鬧大。
而趙昌也在這樣的“福利”下賺了一大筆錢,還在京城置辦了房產和地產,他的家產甚至可以和當時的很多貴族相媲美。
只可惜康熙帝的身體并不是很好,在趙昌當了六十多年太監之后,他早已經做好了“告老還鄉”的準備,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康熙帝走得太近,下一任新皇帝無論是誰都很難容得下他,只是趙昌沒想到,等待自己的將會是死亡。
一天夜里,在皇家園林散步聊天的傳教士聽到后院傳來了一聲非常凄厲的叫喊,正當他們打算去一探究竟的時候,叫喊聲又戛然而止。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就傳來了康熙帝駕崩而趙昌因為犯了重罪而被處死的消息。
甚至趙昌的家人都沒能幸免于難,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流放,下場都很慘。可見那天夜里傳教士聽到的凄厲叫喊應該就是趙昌發出來的。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趙昌雖然是康熙帝面前的紅人,手里也握著一定的權利,但他畢竟也只是一個在深宮里待了一輩子很快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為何雍正帝要如此迫不及待地處死他呢?
為人臣子不忠,穩固統治殺雞儆猴
其實雍正帝如此容忍不下趙昌這個老太監,并非只是雍正帝心狠手辣,而是趙昌本身的行為就愧對于為人臣子。
雍正帝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趙昌的監視,而能用得動趙昌的人,除了康熙帝就只有其他有權勢的皇子了。作為康熙帝九子中是沒有背景和權勢的雍正帝即便對此非常不滿憤怒,但他也沒有絲毫的辦法。
在被趙昌監視期間,雍正帝幾乎沒有隱私可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趙昌所了解,多年來的生活都過得小心翼翼。
再加上趙昌的政治態度雖然不明確,但能確定的是他一定站在雍正帝的對立面。趙昌曾經還對被廢兩次的太子表現得非常殷勤,甚至還會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就連對一個被廢了的太子都很好,但對雍正卻是這樣的態度,很難讓人不多想。
于是雍正便在成功上任新皇帝的第一天夜里就將趙昌處死了,第一是為了解心頭之恨,被趙昌監視的那段日子讓他無比痛苦,將趙昌處死,也算是對少年時期的自己一個交代。
第二也是為了給趙昌背后的勢力做一個警告,不管趙昌背后的勢力到底是康熙帝還是其他的皇子,雍正的這一行為都表現出自己并非心慈手軟之人。
雍正帝還曾說過這樣的話“朕生平從不負人。人若負朕,則上天賜助力報復也。”
可見,雍正帝處死趙昌的這一行為也是在為自己剛剛上任新皇帝立威。
其次,雍正帝剛剛上任,最為重要的便是穩固統治和民心,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而從這一層面來考慮,趙昌也是不得不處死的。
原來在康熙晚年之際開始實行了“仁政”的統治,他本意只是為了能讓官風更加清廉,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沒想到這樣的統治反而很容易滋生腐敗。
這些腐敗的官員中最為突出和大膽的便是趙昌了,一來趙昌仗著自己陪伴康熙帝從小長大深受重用,二來康熙帝確實對趙昌比較放心寬容,基本上不會去嚴查他,所以趙昌便憑借著這些“機會”投機取巧,牟取暴利。
更為過分的是,趙昌見吃到了些甜頭,便愈發大膽了起來,他甚至還敢私自挪用公款來滿足一己私欲,前前后后貪污的公款多達五千多兩白銀。
雍正帝了解了此類事情的前因后果,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他還推行了一種制度叫“追賠制”,意思是貪污公款或是以公謀私的官員被處罰后,他的家人也要受到一定的懲罰,只有在貪污的同等數額的銀兩上交補上之后,這件案子才算了結。
這樣的制度一出就引起了一片轟動,對于官員貪污腐敗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雍正帝的威信也就這樣立起來了,信服他的百姓也越來越多。
只是這一切都發生得太過于巧合,原本最不被看好能繼承皇位的雍正順利成為了新皇,而就在乾隆帝駕崩的當晚,他的心腹趙昌就被處死了,這難免會讓人有一些聯想,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一些“貓膩”。
于是有人便猜測,康熙帝的駕崩可能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喝了雍正送上的有毒的參湯,最后才不幸毒發身亡。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還挺唬人的,但實際上只要稍加推敲,就會發現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先不說雍正的性格根本不會做出如此冒進的事,而且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不管是不是雍正做的,大家都會懷疑到他的頭上。
更何況皇帝的飲食都有一套非常系統的要求,在進食前都會安排專門的試吃太監來試吃,就是為了防止有人下毒,倘若真的有人想要下毒毒害皇帝,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而且如果康熙帝是毒發身亡,身體上肯定會有一些中毒的痕跡和表現,如果進行合理的調查,相信通過種種蛛絲馬跡,想要找出是誰做的并不很困難。
如果真是雍正有心想要害死康熙帝,那么必定會有一些風言風語傳出來,雍正也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上皇帝的位置,可見這樣的傳言也是全然不可信的。
不幸童年造成的扭曲性格
至于趙昌被連夜處死這件事,也不只是趙昌的個人原因,這也是雍正帝的性格使然。雍正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生母身份地位比較低下,去世得也比較早,所以雍正從小是在養母的照顧下長大的。
說是照顧,其實不過是一些寄人籬下的日子罷了,這樣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雍正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表面上給人一種踏實穩重的感覺,但實際上的雍正卻是非常多疑敏感的。
而康熙帝的眾多兒子里也不乏有一些出身地位比較高的,他們和雍正雖說是兄弟,但實際上深宮中的皇嗣基本上都是競爭者的關系,可想而知雍正不僅和其他兄弟的關系一般,甚至可能都沒有被他們放在眼里。
就連康熙帝都看出來了雍正的喜怒無常,試想一下,一個年少喪母沒有什么身份地位的小孩,從小便在深宮里生活,早早地就嘗到了權利爭斗的心酸和無奈,因此也養成了這樣擰巴的性格。
即便身邊的人沒有刻意針對或是羞辱他的意思,但是這種性格和身份的雍正在深宮中也很難受到康熙帝和其他兄弟的喜愛。
而雍正的屈辱長期被埋在心里,只是一味隱忍的他也必然會有爆發的一天。
趙昌的死就是雍正帝爆發的開端,常年的隱忍終于換來了現如今的高貴地位和身份,再也不會有人敢凌駕于自己之上。
在順利登基后,雍正性格里的極端的另一面便表現出來了,他的自私敏感,瑕眥必報的性格在他的行事作風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自小便感受過明里暗里的爭斗和拉扯的雍正上任以來還主張官員們互相檢舉,一但檢舉的事情調查清楚后是真實的,那么被檢舉的人就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相反檢舉者會獲得非常豐厚的匯報。
這樣的制度剛剛實行的時候,官員們還維持著表面上的“體面”,只是這種體面也沒能維持多久,官員們之間的檢舉之行你來我往,不少官員貪污腐敗的行為都被揪了出來,這不僅讓雍正帝滿足了心里的“陰暗”心思,也間接幫他穩固了朝政。
至于趙昌,不過是雍正帝的少年時期所遭受的苦難的縮影,只要看到趙昌他就會想到兒時被監視時的痛苦,寄人籬下不得不隱忍的日子,再加上趙昌自己也做了很多貪污腐敗愧為人臣子的事,所以被處死也是在所難免的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