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負責人體營養運送和提供動力,脾不好,整個人就廢了一半!疾病也會悄然而至。
而許多人長期腹脹、乏力卻不以為意,殊不知這正是脾胃虛弱的信號。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李常青主任,來分享下脾胃虛弱有哪些表現,幫忙點贊、轉發、關注!
脾胃虛弱的7大癥狀
1、舌體胖大,齒痕明顯
舌體胖大、邊緣有齒痕,舌苔白膩,是脾虛濕盛的表現。
脾的運化功能弱,體內濕氣積聚,舌體被水濕“泡脹”,長期壓迫牙齒形成齒痕。
2、食欲不振,吃兩口就飽
吃不多卻覺得撐,甚至不想吃東西,是脾胃運化力弱的典型癥狀。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若脾胃虛弱,食物滯留難消化,身體就會拒絕進食。
3、面色萎黃,氣色暗淡
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成不足,無法濡養面部。出現面色枯黃無華,眼瞼浮腫,呈現“土色面容”。
與貧血不同,這種萎黃感即使補血也難以改善。
4、四肢沉重,動則疲累
脾主肌肉,脾胃虛弱會感覺四肢酸軟無力,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
這是因為脾虛無法將水谷精微輸送至全身,肌肉得不到滋養,就會倦怠懶動,甚至手腳冰涼。
5、大便異常,溏稀或便秘
大便稀軟黏膩或夾帶未消化食物,說明脾虛水濕運化失常。根源在于脾陽不足,水液停滯成濕。
如果脾胃之氣過度虛弱,氣機推動無力,也會出現大便干燥、便秘的情況。
6、口唇干裂,卻不想喝水
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胃虛弱者常出現口唇干燥脫皮,卻不覺口渴,甚至喝水后胃脹加重。
這是因為脾虛導致水濕停滯,津液無法上達滋潤,并非身體缺水。
7、內臟下垂,小腹墜脹
嚴重脾虛者可能出現胃下垂、脫肛或子宮脫垂,中醫稱為“中氣下陷”。
脾主升清,若中氣不足,固攝無力,臟腑便會因重力下墜,伴隨肛門墜脹、久瀉不止,甚至排尿無力。
脾胃調理是個慢功夫,需要持之以恒,對于脾胃虛弱較嚴重者,可在中醫指導下服用健脾養胃的方劑。
如脾氣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能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最適合脾氣不升之人。
如脾虛痰濕重又氣滯,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來調理,既能益氣化痰,又能行氣溫中。適合脾胃氣虛,痰阻氣滯之人。
需要強調的是,脾胃虛弱可分為氣虛、陽虛、濕熱、陰虛等多種證型。
例如:
- 氣虛者宜補中益氣湯,但濕熱蘊脾者若誤用此方,反會助長內火。
- 胃陰虛者需以沙參、麥冬滋陰,而脾陽虛者則需附子、干姜溫中
- 香砂六君子湯不適合體質偏虛寒之人,本身火氣特別重也要慎用。
中醫治療是在辨證的基礎上的,建議專業中醫辨證后再開方服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