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香港《南華早報》22日報道,屢獲殊榮的人工智能(AI)專家和計算機科學家齊國君在美國工作十幾年后,已回國加盟位于杭州的西湖大學領導“MAPLE實驗室”團隊。
據西湖大學官網介紹,齊國君,安徽合肥人,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聯合會會士(IAPR Fellow)、國際計算機協會(ACM)杰出科學家。
齊國君資料圖。圖源:西湖大學
齊國君于200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動化專業,獲得郭沫若獎學金,該獎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的最高榮譽。2009年,他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動化系博士學位;2013年再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哲學博士學位。他有兩個不同的博士學位,僅用7年半時間完成。
2014年,他出任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員,同年開始任教于中佛羅里達大學計算機系。2018年就任華為美國研究中心技術副總裁(Technical VP)和首席AI科學家(Chief AI Scientist),之后創立OPPO西雅圖研究中心。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數據挖掘和多媒體計算。他的研究旨在有效地利用在開放的互聯環境(例如社交、傳感器和移動網絡)中共享的數據,并為通用知識和信息系統開發計算模型。
西湖大學將他形容為機器的“養育者”,他開發模型,教機器能夠同時理解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傳遞的信息,讓機器變得“更智能”。
他在人工智能多模態算法與模型、智慧創作與虛擬現實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已在相關國際會議與雜志上發表論文共計200余篇,引用近20000次。
2022年,遠在西雅圖的齊國君收到了西湖大學人工智能系的offer。歷時一年半,齊國君完成團隊交接,為自己近15年的異國生涯畫上句號,然后,飛抵杭州。
如今,齊國君新組建的實驗室叫“MAPLE實驗室”,已經有近20人,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與算法,對文本、圖像、視頻等在內的多模態感知、生成與具身智能交互算法與應用開展研究。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被西湖大學那股自由的氣息吸引了,想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情?!?/p>
近年來隨著西方科研環境惡化,越來越多的海外科學家選擇回國任職,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涌現一股世界頂尖科學家的加盟潮。近五年來,僅在AI領域,就有多位知名專家選擇回國執教或科研。
2020年8月,著名AI科學家朱松純放下他在海外的龐大實驗室(當時他名下的博士生多達37名)與科研團隊,回到北京組建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發機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并擔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引領中國在通用人工智能方向取得范式突破。
2021年,AI、云計算專家、前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從美國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聚焦AI與產業結合。
2022年,機器學習系統專家、前亞馬遜首席科學家李沐回國加入AWS上海AI Lab,并參與高校人才培養。
同年,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專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馬毅回國,任香港大學數據科學學院院長,同時與內地高校深度合作。自然語言處理(NLP)專家、前亞馬遜AI研究員王威廉回國加入浙江大學,主導大語言模型(LLM)研究。
《南華早報》早前評論指出,在個人發展機會之外,這些研究人員還有著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歸屬感、擔心美國政治環境等。但不論是華裔還是外國專家,都表示中國不斷提升的學術實力和青年人才儲備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
來源:長安街知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