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簡稱“廣州健康院”)牽頭建設的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簡稱“細胞譜系設施”)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啟動建設。
細胞譜系設施旨在繪制人體中全生命周期的細胞時空演化圖譜,打造數字細胞AI大模型,構建數字生理人,創新生物醫療檢測新范式,開辟生物醫藥研發新賽道,在試劑、儀器、軟件和數據等方面產出一批創新性科技成果和產品,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級大科學裝置。
▲細胞譜系設施動畫演示
01
解碼細胞譜系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元,人體由約40萬億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從一個受精卵開始,所歷經增殖、分化直至衰老的全生命周期動態演化過程,就是“細胞譜系”。解析細胞譜系被譽為揭示生命發育與演變奧秘、操縱生命活動的“鑰匙”。
細胞譜系設施將以樣品保活存儲、空間多組學、先進成像等創新技術和裝置研發為核心,集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創建出涵蓋發育、疾病、衰老三大維度的數字化細胞譜系。
就像為生命編寫一部詳盡的“細胞家譜”,讓科學家乃至公眾能夠清晰追蹤每個細胞的“前世今生”。
02
破解新藥困局
隨著AI大模型技術突破,生物醫學進入數字化時代是必然趨勢。
當前全球創新藥研發平均耗時10年、耗資26億美元,但臨床成功率不足10%,其原因之一在于藥物研發過程是在動物模型中進行的,不能模擬人類生命系統反應。
細胞譜系設施將構建高精度單細胞級別的數字生理人大模型,通過回溯、模擬、預測疾病細胞譜系演化,不僅可以精準定位病變驅動關鍵靶點,還可以在數字人體測毒試藥,有望突破藥物研發的“死亡之谷”。
未來,細胞譜系設施有望用患者細胞信息打造一個“數字患者”,預演不同治療手段在數字患者體內治療效果,實現治療手段的“量體裁衣”。
同時將強化AI與數據資源整合,打造創新模型,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
03
開放共享新格局
隨著科研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細胞譜系設施將建設繪制細胞譜系的自動化工程產線。
包含樣本預處理、樣品存儲、多尺度成像分析、多組學分析、數據處理和驗證等工藝流程,標準化采集影像組、空間組、轉錄組、表觀組、蛋白組、代謝組、超微結構組等多種模態數據,建成數字孿生索引的細胞譜系資源庫。
隨著細胞譜系設施的建設,將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和團隊,開展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共同推動人類細胞譜系研究領域發展。
▲細胞譜系設施
來源: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
責任編輯:曹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