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饒平縣積極推進科技人才下鄉工作,以用好用活農村科技特派員為抓手,實現專業人才與鄉村產業“零距離”對接,引導科技、人才、資金、信息、服務等關鍵要素向農村聚集,助推鄉村產業蓬勃發展。
科技特派員團隊到錢東鎮開展科技幫扶。(來源:“廣東省農業科學
在海山鎮一家養殖場,南海水產研究所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正在對養殖場的整體環境、養殖設施以及現有的養殖品種進行勘查與評估,為養殖戶提供種苗選擇與投放、科學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指導服務。“以前總是擔心魚患病,產量也不穩定。現在有專家定期給我們開展培訓,幫忙解決了很多養殖技術難題。”養殖戶老鄭感激地說。
近年來,饒平縣積極推行“鎮村發榜+地市組織選派+省級認定支持”新型組織管理方式,深入各鎮開展科技需求調研,摸排形成涵蓋水產養殖、茶葉種植、糧食種植、獅頭鵝養殖、水果種植等11個領域的科技需求清單,并建立公開發布機制,為精準匹配科技特派員團隊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推廣使用“農友圈”輕騎兵服務管理平臺,農民只需手機自助下單發出農技需求信息,團隊即可實現線上接單并迅速到現場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實現供需高效匹配。
饒平縣建立“1+N”聯動服務模式,以農業科技特派員為導師,聯動輕騎兵、鄉土專家組建“技術傳幫帶”梯隊,擴大服務“覆蓋面”。結合農時農事需要,采取手把手現場講解、親身示范指導、入戶面授交流、集中培訓、高校科研機構協作等形式,把科技示范戶、種養大戶、營銷大戶培養成“鄉土專家”。
饒平獅頭鵝產業歷史悠久,養殖規模大,但存在飼養不規范、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技術支撐等問題。饒平縣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共建了“科技小院”,引進多名科研人員,小院師生將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打通服務農民的“最后一公里”。同時,深入養殖、加工企業開展實地調研,把準獅頭鵝全產業良性發展脈搏,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與種業生產的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2024年,廣東饒平獅頭鵝科技小院入選全國“優秀科技小院工作案例”。
饒平縣注重技術賦能,聚焦單叢茶、水產品、獅頭鵝、預制菜等特色農業產業,以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輕騎兵”工作站、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為依托,開展單叢茶機修機采、水稻“三控”施肥、獅頭鵝種鵝無抗養殖等技術推廣及種植試驗,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此外,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來抓,參與制定《嶺頭單叢茶生產技術規程》《三饒香稻生產技術規程》等團體標準,培育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2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1個,推動科技幫扶向產業振興全領域延伸。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