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這座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紀念館坐落于遼寧邊境城市丹東市英華山,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70年前的抗美援朝空戰中,王海駕駛米格殲擊機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赫赫戰功”在這座紀念館中被永遠銘記。上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獲準擴建。在王海的關懷下,擴建后的新館增設志愿軍空軍館。時任志愿軍空軍館籌備組組長秦長庚對記者說,“這也是王海退休前親自推動的最后幾件事情之一。
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第一個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館舍坐落于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的英華山上,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從山下仰望,無垠藍天和蒼松翠柏守護著白色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格外神圣莊嚴。2020年9月,歷時5年多改擴建工程,抗美援朝紀念館重新開放。改擴建后的紀念館面積擴大了將近4倍,展品從700余件增加至1600余件,基本陳列“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展榮獲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特別獎。
抗美援朝紀念館(資料圖)
這位將軍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的“王牌”飛行員,面對敵人的優勢空中力量,他毫不畏懼,與戰友們并肩迎敵,以弱勝強,接連取得輝煌戰果,打出了中國的威風。建國后,他又致力于推動空軍發展,為我國打造了一支能戰善戰的空中之師,他就是王海將軍。王海是山東人,18歲時參加革命工作,協助黨組織與八路軍和日本侵略者斗爭。1946年被批準參加解放軍,同年中旬通過基礎體測,進入剛剛成立的航空學校學習。
提起“一級戰斗英雄”、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空軍廣大官兵幾乎盡人皆知。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在抗美援朝空戰中,擔任空三師九團一大隊大隊長的的他,帶領一大隊創造了“15:0”的空戰記錄,所在大隊擊落擊傷敵機15架,自己無一損傷。他自己先后擊落擊傷敵機9架,被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其實,最早知道王海司令員,還是1990年底入伍后,在當時的北空機務訓練團進行新兵教育培訓的時候。教育課上,政治教員專門介紹了他的英雄事跡。
俄羅斯族(資料圖)
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分布在天南海北,而在這許多民族之中,有一個民族十分特殊,那便是國內唯一一個外來民族。他們紅頭發,白皮膚,藍綠色的眼睛!顯然不是黃種人的長相,但卻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只認中國為祖國。甚至他們還曾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重大貢獻,其中甚至出過一名開國英雄!他們是誰?又是怎么來到中國的?這個外來民族的名字叫俄羅斯族。打開俄羅斯族的分布地圖,可謂相當廣泛,臨近俄羅斯的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皆有俄羅斯族人的足跡。
歷史上,中原之外,四周多為異族領地,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變遷,多數異族開始逐漸與中原交融,最終化為中國的一員。中華民族的劃分始于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當時調查出的少數民族多達400多種。經過20多年的科學識別與調查,直到1979年才最終確認了56個民族。其中有一個民族,2000年調查時有1.5萬人,散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金發碧眼,鼻梁高聳,不開口以為是外國人,但一開口流利的普通話,讓人詫異。
俄羅斯族(資料圖)
時間來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打破了中國的和平局面,將中華民族推向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在民族危急時刻,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俄羅斯族人民,堅定地與中國人民并肩作戰,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創造了無數值得頌揚的英勇事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開國中將林虎將軍,他原名林根生,出生于俄羅斯族家庭,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抗日戰爭開始后,林虎決然舍棄了舒適的生活條件,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運動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