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概述
3月25日至4月6日,首都圖書館在充分挖掘獨特優勢的基礎上,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新地標的優勢地位相結合,全力打造一場大型沉浸式互動體驗“非遺印象——京劇文化書香行”活動。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首都圖書館承辦,其中3月31日舉辦使節日專場活動。
京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成為中國國粹。京劇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有中國“國劇”之稱。京劇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符號,同時也是北京文脈上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
本次活動立足北京文脈,傳承和弘揚京劇藝術,從“貼近大眾、走向世界”著手策劃,在培養民族自豪感、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體驗多文化交融的同時,為國際人文交流提供廣闊平臺,為探尋中華文明寶庫搭建橋梁,為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根與魂提供窗口,為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獨特之處開辟路徑。活動內容既有傳統的展覽展示,也有參與度較強的互動體驗,還有京韻流芳的大師講堂,同時還特別引入了舞臺表演等,精彩紛呈。
活動特點
內容豐富 規模宏大
特別設置:“北京歡迎你”旅游推介區提供中英文講解、入境游推介,包括最新的旅游政策介紹及旅游景點推薦。
立足專業 面向普及
活動在深入挖掘京劇藝術的文化內涵基礎上,將京劇服裝、化妝、道具、劇目盛況場景、人物扮相、京劇名段、經典唱腔等元素進行整合,將京劇的藝術元素轉化為觀眾可感知、可體驗、可交互的沉浸式京劇盛宴。
在活動中,觀眾可以通過沉浸式游覽了解京劇全元素。探秘京劇的衣箱,領略京劇戲服千金難尋的奧秘;穿戲服、耍大刀,親身體驗京劇的扮相;近距離與京劇人物合影留念,欣賞京劇服化道的東方之美;拂水袖、搖折扇,看京劇亮相如何引動時尚T臺;走進大家講堂,跟內行人學看戲的門道;賞析精品劇目,一唱一作、一念一舞盡顯戲曲芳華;跟著非遺傳承人精湛的技藝,齊動手體驗文化瑰寶……通過全程花式“嗨玩”京劇,身臨其境享受京劇魅力。
文旅融合 文脈傳承
活動以構建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旅游格局為著眼點,著力推動公共服務效能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文旅交流合作等相結合。精心設置活動路線,將深厚的京劇歷史底蘊和年輕的北京城市圖書館風貌深入結合,使參與者沿整條Beijing Library Walk穿插打卡,在圖書館中漫步,滿足多年齡層參與者的需求,感受在圖書館遇見京劇的美好。
首都圖書館策劃落地“非遺印象——京劇文化書香行”活動,既是守正創新,讓京劇藝術持續煥發時代光彩,也是在深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保護好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優質文化供給,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和探索。
活動內容
展覽展示環節5項:
打開京劇“衣箱”:“行頭”,是一種由生活化服飾加工提煉而成的藝術化服飾。外行看京劇“行頭”,只覺得色彩繽紛、斑斕奪目。實際上,京劇“行頭”的使用極其復雜、講究。京劇的戲箱分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梳頭桌,俗稱“五箱一桌”。一套完整的“行頭”在演出時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規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分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紅、黃、綠、白、黑、藍、紫、粉、古銅、秋香十色;后場桌上的道具必須根據戲碼的變換而變化,以保證演員穿、扎、戴、掛、拿有條不紊地進行。
京劇·面塑:“面人郎”三代工藝美術師的面塑作品造型生動、色彩鮮明、細節準確、概括得當,不僅能讓大眾了解京劇的傳統劇目,也帶領人們感受傳統泥塑的純樸之美。
圖話粉墨·京劇記憶:展覽旨在通過劇照、繪畫、戲單、曲本等文獻資料,系統性回顧京劇藝術的發展脈絡,描繪一幅豐富的京劇歷史文化長卷,幫助中外觀眾更深入地了解京劇知識,領略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
京劇主題黑膠展示專區:京劇主題黑膠展示專區依托館藏優勢,賦予京劇文化與觀眾近距離交互的機會。精選20張館藏珍品京劇唱片,配以典藏留聲機,讓觀眾全方位感知黑膠唱片的歷史質感。
京劇郵票主題專區:京劇題材郵票將京劇濃縮于方寸之間,帶人們領略不同的京劇故事。對于集郵愛好者是珍品,豐富了集郵冊內涵;對大眾是了解京劇的載體,讓人們開啟文化之旅、感受國粹魅力。
互動體驗環節4項:
與京劇相遇:邀請京劇演員走下舞臺齊亮相,行當齊全、流派紛呈。根據京劇人物的特色,選取60余位不同角色,扮上京劇裝束,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內5處唯美打卡點與讀者零距離接觸,合影留念。
國粹扮相:選取京劇中的經典角色形象,為參與者勾畫臉譜,穿戴鳳冠霞帔……通過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大眾直接感受到京劇藝術的魅力,激發大眾對京劇藝術的認識和興趣,讓每一位參與者對京劇藝術看得懂、聽得樂、玩得歡、有所得。
國潮手作:取有北京特色的代表性非遺10項,通過非遺傳承人講述該項工藝的歷史與演變、不同流派間的相互融合發展,深入展示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讓參觀者與非遺傳承人零距離接觸,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培養愛國情懷。
京劇護照:在北京城市圖書館的平面圖之上,容納京劇文化書香行活動的地圖、京劇人物零距離的個人照片、整場活動收集的京劇印章等豐富元素。
大師講堂4項:
言傳身教學出戲:本次活動重點解析臉譜、盔頭京劇服飾妝容文化,通過講述京劇演員臺前幕后的故事,帶領讀者身臨其境地了解京劇臺前幕后的流程環節,拓寬讀者對京劇藝術的認知,讓更多讀者愛上戲曲、愛上京劇。
一起來學欣賞:了解京劇的劇情和人物是欣賞京劇的重要內容。課程將通過生動的舉例、風趣的講解來普及京劇。
京劇票友大聯歡:來自京津冀三地的京劇票友會聚一堂,舉辦傳統京劇票友展演活動,為京劇愛好者提供展示舞臺。
京劇的歷史與中國近現代文化:從市井與宮廷的互動、商業與藝術的共進、京劇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京劇與民族命運等方面勾勒京劇歷史,揭示京劇200年來不斷變遷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外部因素。
舞臺表演3項:
華服霓裳:中華服飾文化源遠流長,服章之美是中華文化禮制的縮影。國粹京劇將禮儀之規呈現于戲服中,在紋飾、色彩、樣式的選擇運用方面形成了一套體系完整、嚴謹有序、蔚為大觀的穿戴規制。京劇服飾的圖案、色彩以及所運用的夸張、象征等手法,都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的魅力。
京劇經典劇目觀演:《大鬧天宮》取材于《西游記》,由京劇名家李少春于1956年創排,將京劇的唱、念、做、打全部包括在內。該劇曾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斯洛文尼亞、波蘭等幾十個國家上演,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形象而享譽海內外。
京劇名家名段賞析:京劇名家名段賞析包含了唱、念、做、打等藝術元素豐富的京劇名段,是京劇藝術中的精華,它既是傳統藝術的瑰寶,也是現代審美的結晶。會集張建國等十幾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和優秀青年演員,既有各團領軍人物同臺演繹的劇目薈萃,也有梨園新秀傾情互動的情景演繹,為觀眾奉上一場匯聚傳統美學與時尚氣質、地方特色與家國情懷,兼具氛圍感、文化感、時代感的京劇藝術盛宴。
(文圖均由首都圖書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