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的3月21日,美國六代機項目的競標結果塵埃落定,波音公司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成功拿下美國六代機(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項目,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馬)卻意外“落馬”。
這一結果著實令人意外,畢竟洛馬在航空制造領域可是聲名顯赫,曾包攬美國F-22、F-35等知名五代戰機項目,此外還有F-117攻擊機、F-16戰斗機、C-130運輸機等經典飛機,堪稱現今世界上擁有最先進技術、最成功設計的航空制造商之一。
然而,即便在六代機競標中失利,洛馬近年來推出的多款六代機方案依然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讓人不得不感嘆其在航空技術前沿探索上的深厚底蘊。
洛馬近年來驚艷亮相的多款六代機方案
2020年空戰專題討論會上展示的概念機
在2020年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空軍協會空戰專題討論會上,洛馬公布了其第六代戰斗機概念圖,其中就透露出諸多先進設計理念。該機采用了六代機概念中流行的無垂尾無平尾升力體氣動布局,這種設計其實和我國成飛已經試飛的六代機殲-36在外形上很相似,這種設計能夠使機體外形最簡化,從而顯著提高雷達隱身能力。
由于失去了平尾和垂尾這兩個傳統安定和操控翼面,推力矢量尾噴管在六代機上將承擔更多的飛機俯仰與偏航控制任務。該機的扁平尾噴管由內凹上緣與外凸下緣組成,形成了一個與機翼前緣平行的扁平菱形結構。
這種獨特的設計不僅能夠在提供矢量偏轉的同時加速氣流摻混,還能兼顧排氣紅外抑制,有效降低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紅外特征,增強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PCA(穿透性制空)概念戰斗機
PCA是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委員會在2013年啟動的一個六代機研究項目,旨在探索研制一種集遠程、超音速、隱身性和機動性于一體的新型戰斗機,而自適應循環發動機則是該項目計劃采用的關鍵技術。洛馬在PCA項目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設計的概念機側重點是速度、航程、隱身性能和可自愈結構。
到了2023年,美國又曾展示同樣概念的戰斗機。在速度方面,借助自適應循環發動機等先進技術,有望實現更高的飛行速度,從而在未來的空戰中占據主動地位;航程上,通過優化機體設計和動力系統,能夠滿足長時間、遠距離的作戰需求;隱身性能則通過獨特的氣動布局和先進的隱身材料得以進一步提升;可自愈結構則是一項極具前瞻性的技術,能夠在飛機遭受一定損傷后自動修復,提高飛機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
“F-45”概念機
“F-45”概念機堪稱洛馬六代機方案中的“明星”。從設計特點來看,它幾乎渾身都能動,樣式性能都很“科幻”。其機翼可折疊,這一設計便于在航母等有限空間內進行存放和部署;背部升力風扇蓋板和F-35B一樣可以打開,兩個尾噴管也能和F-35B的發動機一樣向下偏轉,并且還可以像蘇-57一樣差動,這意味著它是一款具備360度矢量推力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具備上艦能力。
其雙垂尾采用全動設計,甚至可以放平,置于尾噴口后當擾流板,這種獨特的設計在增加飛機操控性的同時,也體現了洛馬在氣動布局上的大膽創新。機頭竟然也可以轉動,該位置并非傳統的火控雷達罩,而是大功率激光炮的發射器,這與波音747YAL-1驗證機頗為相似,顯示出洛馬在六代機武器系統上的前瞻性布局。
此外,“F - 45”的動畫中還經常出現導彈發射的場景,除了腹部的內埋彈艙之外,機背上也有彈艙,這種設計疑似借鑒了沈飛的機載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專利。
在性能方面,雖然“F - 45”被認為并非來自洛馬官方,而只是網友的個人作品,但從其設計理念可以看出其實還是延續了洛馬的風格,試圖將多種先進技術融合在一起,打造一款具備超強作戰能力的六代機。
其作戰理念強調多用途作戰能力,激光炮用于攔截用途,對付軍艦、地堡等目標則依靠導彈進行“硬殺傷”,同時垂直短距起降能力使其具備在航母等平臺上作戰的能力。
NGAD項目相關概念機
在NGAD(下一代空中優勢)項目中,洛馬也有相關概念機亮相。NGAD項目是美國空軍定下的以小步快跑方式研發六代機的項目,聲稱將延續百系列戰斗機的研發方式,每隔5年就推出一種六代機。
洛馬為該項目設計的概念機同樣具備諸多先進特性。在有人/無人一體化設計方面,具有取消座艙和飛行員生命維護系統的同型無人機,后者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獲得高度自主作戰能力,既能作為“忠誠僚機”伴隨有人駕駛戰斗機作戰,也能獨自執行高風險任務。由于取消了座艙,無人型號應該會具有更大的載荷/航程,以及更高的機動性能。
這種設計理念代表了未來空戰的一種發展趨勢,通過有人戰機與無人戰機的協同作戰,提高作戰效能和生存能力。
洛馬六代機競標失利原因剖析
從洛馬之前曝光的多款六代機概念來看,其設計往往別出心裁,集各種高科技于一身,性能也不是一般的強。此次洛馬在六代機項目中落馬,其實頗讓人意外,但這背后其實有著諸多復雜因素。一方面,F - 35C艦載機交付延遲與性能缺陷引發了美國軍方的信任危機。作為美國軍方的重要合作伙伴,洛馬在F - 35C項目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這無疑給其六代機競標蒙上了一層陰影。
另一方面,六代機的作戰需求與傳統戰機有所不同,其作戰目標側重于高空高速、載彈量大、航程遠等方面。或許洛馬在某些技術路線上與軍方預期存在偏差,導致其在競標中未能滿足軍方的核心需求。
此外,美國出于扶持國內其他軍工企業、平衡航空工業格局等戰略考慮,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競標結果。畢竟,波音公司在航空領域同樣實力強勁,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和強大的技術實力,美國軍方可能希望通過扶持波音,促進航空工業的多元化發展。
盡管洛馬在六代機競標中失利,但其在六代機技術探索上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其多款六代機方案展現出的先進設計理念、強大性能和獨特作戰理念,無疑為未來六代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雖然目前這些概念機大多還處于設想或初步研究階段,但洛馬在航空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創新能力,也會讓其在未來航空事業的發展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誰又能保證美國不會出現第二款六代機呢?畢竟我國在六代機上一出手就是兩款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