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渝農商行正穿越信任低谷:利潤“虛胖”、風控吃緊、人事動蕩
來源丨九州鳳凰
撰文丨九裘
編輯|鄒貓
一邊是表面光鮮的資產規模破1.5萬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33%;另一邊卻是核心營收下滑、撥備減少、貸款結構惡化,以及高管頻繁“換血”。重慶農村商業銀行(601077.SH)近期的財務與運營狀態,呈現出一種“表面穩健、內里疲軟”的矛盾局面,令市場情緒持續承壓,股價表現亦止不住下行通道。
表面盈利,結構虛弱:投資收益撐起“漂亮財報”
2024年上半年,渝農商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33%,看似穩健,但拆解結構則發現嚴重依賴“投資收益”。同期投資收益大漲近160%,貢獻27.85億元,占比接近19%,而利息凈收入卻下降7.99%,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亦同比走低。
換句話說:主營業務盈利在萎縮,靠“炒投資”維穩財報。
在當前市場利率走低背景下,其高波動、高依賴的投資收益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令人擔憂。更令人警覺的是,若剔除投資收益,公司核心營收實則下降超過10%,主業疲軟已成事實。
資產質量“修飾化”,風險分類寬松化
盡管半年報披露不良貸款率僅1.19%,但關鍵風控指標卻“異動”明顯: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飆升至43.38%(2023年末為26.60%),隱含未來大量潛在不良暴雷。重組貸款半年新增超25億元,余額達31.51億元,但未披露房地產占比與抵押物詳情,關鍵風險披露缺失。撥備覆蓋率下調6.41個百分點,與上升的貸款風險趨勢背道而馳,有調節利潤之嫌。
此外,房地產不良率仍高達6.88%,而財報中僅以“支持存量房企發展”模糊概括,未區分“白名單項目”,掩蓋風險敞口。
資本承壓,凈息差收窄拖累擴張能力
渝農商行的資本狀況表面尚可,資本充足率為15.71%,但風險加權資產增長4.97%,核心一級資本僅增0.3%,靠利潤留存“強撐”指標。
更要命的是,貸款收益率下滑30個基點,凈息差下降16個基點至1.78%,已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顯示其信貸定價能力系統性偏弱。與此同時,個人定期存款大幅增加,存款付息成本壓不下來,貸款端收益又降,利差被“雙面夾擊”。
零售戰略“空心化”,基建貸款透支資本
渝農商行自稱“零售立行”,但2024年上半年個人貸款僅微增15億元,按揭貸款更是減少17.41億元。相較其2,900萬零售客戶體量,零售貸款增量難稱及格,客戶規模未轉化為有效資產配置。
反觀對公貸款,新增貸款中基建類占比高達33.7%,這些項目收益率普遍僅4%-5%,不僅消耗資本,還拖累整體ROA,掩蓋了“優化資產結構”的真實進展。
人事頻繁更迭,高管一人挑三職令人憂
除了財務數據的隱憂,渝農商行的管理層穩定性也正遭受考驗。
2024年1月,該行副行長兼董秘張培宗辭職,由行長隋軍臨時兼任董秘一職。至此,行長、董事會秘書、執行董事三職歸于一人,內部權責過度集中,外界質疑其治理效率及風控能力是否受到影響。
更令人擔憂的是,2024年,渝農商行“元老級”副行長舒靜因涉嫌挪用公款、非法經營等問題遭到“雙開”,其長期分管會計工作,職位敏感度極高,此事件對公司合規與內控形象造成嚴重打擊。
股價領跌,資本信心低迷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底,渝農商行股價報收5.66元,月K線跌幅6.29%,在10家上市農商行中跌幅排名倒數第二,僅優于常熟銀行。
從全年走勢來看,股價自高點持續回落,與2023年的強勁反彈形成鮮明反差。投資者擔憂的不是短期盈利波動,而是收入持續下滑、管理層不穩、資產質量存疑、信息披露不透明等一系列長期風險因素。
渝農商行需要拿出更具前瞻性、穿越周期的運營與治理機制,才能真正重塑資本市場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