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能不能最終賣掉港口,套現這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4億元),目前好像仍沒有定論。
不過,又有自媒體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2.0”。
同時,也有自媒體發表了完全相反的看法:1.0的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李嘉誠沒有爛尾、沒有欠薪、沒有欠銀行4萬億……
但這一說法,立刻遭到不少網友的反駁:吹李嘉誠沒爛尾,確實年度最大笑話!人家囤地不建,怎會有爛尾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一爭議背后,折射出對商業倫理、社會責任與國家利益的深度思考。
據媒體此前的報道顯示:李嘉誠在內地的多個房地產項目中,采取了“囤地不建”的策略。
以成都南城都匯項目為例,歷經10多年開發,期間地價大漲,他通過緩慢開發避免了爛尾,但大量房源未售,地價翻了數倍。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北京御翠園項目。
李嘉誠通過緩慢開發或轉讓項目股權,避免直接爛尾,盡管這種策略在法律上沒有問題,但卻是對社會責任的漠視,實質上也對城市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導致了土地資源的低效利用,進一步加劇了住房短缺和房價上漲。
網友指出:李嘉誠這種“囤地不建”的方式實質上是變相爛尾。此外,他在巴拿馬港口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的事件中,也被批評為損害了中國的戰略利益,引發對其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質疑。
相比之下,霍英東等其他企業家更注重社會公益和國家建設。李嘉誠的商業行為所引發的爭議,遠大于其慈善貢獻,這引發了對企業家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思考。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歡迎關注(ID:loushi2003),既可以閱讀更多往期好文,也不會錯過更多新鮮熱文!
微信推送規則已經不一樣了,請點擊文章右下角「贊」、「在看」,并將公眾號設為「星標」,就可以每天收到我的消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