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時代,用戶的注意力越來越碎片化,如何讓他們看完你的視頻成為創作者最頭疼的問題。有趣的是,最近一種看似“無意義”的表達方式——廢話文學,反而成為提升完播率的秘密武器。廢話文學并非真的廢話,而是通過重復、夸張或幽默的表達方式,制造一種魔性吸引力,讓用戶不知不覺看到最后。
廢話文學的核心在于制造“預期違背”。當觀眾聽到開頭一句看似正經的話,結果后半句突然無厘頭反轉時,會產生“這是什么鬼?”的好奇心。例如,“這個蛋糕好吃到什么程度呢?好吃到如果我明天就要離開地球,今天也要先吃完它再走。”這種表達既夸張又帶點幽默,比直接說“蛋糕很好吃”更能留住觀眾。抖音上許多爆款視頻都運用了這個技巧,比如用一本正經的語氣說毫無營養的結論,或者用復雜的方式解釋簡單的事情,用戶往往會因為覺得“離譜”而堅持看完。
除了制造幽默感,廢話文學還能巧妙拉長視頻時長卻不讓人感到無聊。短視頻平臺的算法尤其看重完播率,而適當的“廢話”能延長觀看時間。例如,在教程類視頻中,博主可以用廢話文學鋪墊:“要想把雞蛋煎得完美,首先你需要有一個鍋。沒有鍋怎么辦?那你可能需要去買一個鍋。”這種看似多余的解說,反而讓視頻節奏更輕松,觀眾更愿意繼續觀看。但要注意的是,廢話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最好集中在視頻前10秒或結尾部分,避免全程注水導致用戶流失。
廢話文學的另一個優勢是降低創作門檻。很多新手擔心自己不夠專業或缺乏干貨,而廢話文學恰恰提供了一種輕松的表達方式。它不需要復雜腳本或深度知識,只需對日常話題進行幽默加工。比如測評類視頻可以說:“這把傘的質量好不好?這么說吧,上次下雨我撐它出門,雨確實沒淋到我——因為風太大,傘直接被吹翻了。”這種接地氣的表達比嚴肅測評更有記憶點。
當然,廢話文學并非萬能鑰匙,它的成功離不開精準的受眾定位和適度的娛樂性。Z世代和年輕用戶更易接受這種無厘頭風格,而知識類或高端產品的內容則需謹慎使用。想要真正提升完播率,關鍵還是結合自身內容調性,把廢話變成點睛之筆,而非全程湊數。試著在視頻里加入一兩句“廢話”,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算法獎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