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杭州“六小龍”被冠以“神秘東方力量”之名在全球科技圈掀起颶風,當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AIGC等硬核科技從西子湖畔走向世界競技場,浙江——因杭州這座被互聯網基因浸潤的城市,正在孵化一場靜默而洶涌的科技革命。省科協、浙商發展研究院(浙商智庫)、《浙商》雜志、世界浙商客戶端聯袂推出“科技新浪潮”大型系列報道,揭開新時代浙商軍團破局全球科技博弈的密碼。
今天推出“科技型企業家”第十八篇,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湖畔實驗室主任張建鋒:跨越技術與產業的變革者。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技術領軍人物,張建鋒不僅在技術創新上有著卓越的成就,更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集群式科研體系的構建者
2004年,初入阿里巴巴,張建鋒滿懷對技術的熱忱與追求,開啟了他的科技之旅。彼時的阿里巴巴正處于快速上升期,為張建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憑借著扎實的技術功底,他迅速嶄露頭角,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問題解決能力,逐步構建起阿里完整的科研體系。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互聯網行業呈爆炸式增長,尤其以‘雙11全球購物狂歡節’為代表的突變型極高流量洪峰,給大規模互聯網工程系統建設帶來了世界級技術挑戰。”2005年,張建鋒便帶領團隊踏上了艱辛的技術攻堅之路。他們對電商業務核心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互聯網架構升級改造,重構集中式業務系統,并逐步向大規模分布式系統演進。在此過程中,團隊遭遇系統穩定性、數據一致性、資源利用率等諸多難題。然而,張建鋒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技術智慧,帶領團隊不斷優化算法、改進架構,成功破解了這些難題。
基于前期的努力,他帶領團隊發明了“低開銷富容器及其高速分發”“基于容器的應用智能混合部署”“非搶占式加速器任務重排”等一批關鍵技術。這些成果應用于天貓“雙11全球購物狂歡節”、交通運輸12306網站“春運搶票”、中央電視臺春晚“全民跨年”等多個流量洪峰場景,在保證終端用戶請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將硬件資源利用率從10%提高到45%,解決了資源整合技術開銷大、擴展慢、利用率低,以及無法滿足突變峰值服務持續提供和低成本運營的問題。這項目更是榮獲了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充分肯定了團隊的努力。
“比如說,2018年,我們啟動了阿里巴巴全站上云的大型工程,將內部集群中的上萬應用、數十萬服務器、數百萬容器向阿里云上遷移,成為全球首家實現萬億核心系統100%上云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這一項目支撐了2019年“雙11全球購物狂歡節”成交金額2684億,訂單創建峰值54.4萬筆/秒,單日數據處理量970PB,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而此前在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建設中,張建鋒作為負責人,指導團隊攻克了城市復雜環境感知與理解技術等核心技術,解決了城市大規模視覺數據挖掘和利用中的難題,為杭州、衢州等幾十個城市大腦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也獲得了2018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外,他還帶領團隊研發了IPv6大規模多維度用戶訪問質量監控和精細化調度系統等,推動了淘寶、優酷、支付寶、高德等阿里巴巴核心應用大規模使用IPv6技術,加快了我國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進程。
隨著經驗的積累與能力的提升,張建鋒開始承擔更多領導職責。他帶領團隊攻克著眾多技術難題,開展集群式創新,建成阿里巴巴集團完整科研體系,推動阿里巴巴集團技術研究和工程開發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逐漸成長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杰出技術領導者,為后續提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戰略和理念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經濟產業的引領者
在持續深入研究與探索的過程中,張建鋒深刻認識到,要在互聯網行業長遠發展,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技能,還需具備廣闊的行業視野和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
當時作為阿里云總裁的他,深刻洞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提出前瞻性的“云智能”發展戰略,推動云計算從單一形態IaaS基礎設施向數字智能化演進。
其后,張建鋒主導建成了“一平臺(飛天平臺)、四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AIoT中臺、協同中臺)”云智能產品體系,在核心技術水平上已實現了全球領先,下一步的目標是保持住技術代差優勢。
他首創軟硬融合的虛擬化技術架構和神龍服務器,解決了長期困擾云計算行業的虛擬化性能損失問題,在相同成本下,綜合性能是全球云計算巨頭亞馬遜同類產品的3倍;研發超高性能云盤,單盤實現100萬IOPS、百微秒延時,是業界最高性能的企業級塊存儲產品;自主研發的云原生數據庫,性能峰值處理能力每秒8400萬次,是業界普遍使用的開源數據庫MySQL的6倍,繼飛天云操作系統之后,是中國在核心軟件領域可以與國際一流廠商實現同臺競爭的又一重大突破,連續兩年作為國內唯一數據庫進入Gartner全球數據庫魔力象限;
此外,研發的云安全產品,保護了全中國40%的網站,防御了國內50%以上的大流量DDoS攻擊,每天成功抵擋50億次攻擊,并已成功護航建國70周年、全國兩會、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G20杭州峰會等十余次國家級重大活動;
通過調配和牽引阿里云智能產品和商業能力,張建鋒重點打造了一批數字政府、新零售、新金融等行業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及交付能力:承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系統建設,助力政府提升服務效能;聯合釘釘打造“浙政釘”,成為全國最大移動政務平臺,推動政務數字化轉型;在新零售、新金融等行業,憑借定制化解決方案,提出數智化轉型五步曲,構建四類縱深解決方案,有力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阿里云在張建鋒的帶領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也促進了數百萬家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者
2016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技術,掀起全球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熱潮。為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2017年,張建鋒即提出并親自創辦了阿里巴巴達摩院,開啟了阿里巴巴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深度探索之旅。
他深知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全力從全球各地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組建世界級科研團隊,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研究,還組建了2支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團隊,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開創了國內互聯網企業大規模進軍基礎科研的先例。
達摩院在基礎科研領域成果豐碩。制定“從業務場景需求出發、聚焦核心技術突破”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路線,構建完善的涵蓋語音、視覺、NLP、決策等的人工智能算法體系和“芯片-計算資源-軟件框架-平臺工具-解決方案”完整技術棧,使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基礎科研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論文超1000篇,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算法在語音識別LibriSpeech、對話系統DSTC7、機器翻譯WMT、機器閱讀理解SQuAD、視覺算法KITTI、影像分析DeepGlobe等國際競賽中獲得冠軍超60項,并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彰顯了強大的科研實力。
同時,張建鋒也在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提出“技術研究-產品組合-解決方案-市場應用”的全鏈條轉化機制,成功孵化了包括小蠻驢、玄鐵、通義、MindOpt、Ali266、尋光在內的多個知名技術品牌,將技術創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形成了技術和應用雙輪驅動的正向循環,帶領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2023年8月,達摩院發布了首批公開實施專利清單,向社會免費開放100件AI專利許可,在圖像技術、視頻技術、3D視覺等諸多AI技術領域,合理運用知識產權策略,推動行業技術共享與發展,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產業”創新的實踐者
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探索“科技+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近幾年的國家命題。2020年7月,阿里巴巴達摩院承擔建設浙江省首批省實驗室之一的湖畔實驗室(數據科學與應用浙江省實驗室),張建鋒挑起了“實驗室主任”這一重擔。
2022年,中國新發的癌癥病例達到482萬,死亡病例257.42萬例,是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深,惡性腫瘤、慢病、退行性等疾病的發病率在指數級上升,如果仍做不好預防,治療費用無論對于個人還是國家而言,都是“無法承擔的水平”。
早發現、早治療是全球公認的抗擊癌癥基本路徑,但難就難在早篩查。張建鋒帶領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最具挑戰的“癌癥之王”胰腺癌為目標,基于平掃CT+AI技術路徑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相關論文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自然-醫學》上。
該成果的最大創新之處在于,首次證實了在平掃CT上使用AI進行胰腺癌篩查的可行性,并達到了之前認為很達到的高性能。過去對腫瘤的檢測和診斷,主要使用增強CT,需要給病人注射或口服造影劑,并不適合大規模篩查使用。相較而言,平掃CT普遍被百姓所接受,在體檢和門診等場景中更為常見,不增加額外費用、檢查、輻射等。
經研究團隊測算,一位患者如想篩查七大主流癌癥,胃腸鏡、CT、超聲等傳統檢查成本累計至少3000元,而基于一次平掃CT檢查進行AI多癌篩查,全流程成本僅約200元。這是普通人完全能夠負擔得起的費用水平,如果是在計劃內的日常體檢或門診檢查中增加AI篩查,成本更可忽略不計。有望通過醫療影像AI實現“8+5”的一掃多篩,即用一次平掃CT檢查能夠解決13種致命癌癥與慢性病的智能篩查、輔助診斷與定量分析。
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胰腺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等七種致死率最高的癌癥上取得階段性進展。在浙江麗水,湖畔實驗室的AI多癌篩查技術以科研公益的方式在兩家醫院落地應用,5個月時間內篩查超過7萬人次,其中發現的158例癌癥病變(包括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已被臨床證實,充分驗證了這項技術在縣域醫療環境中部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未來推廣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從當前科技發展態勢來看,張建鋒堅信,數據在未來科技發展中的地位會更加重要。隨著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企業將能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將成為關鍵技術的挑戰。憑借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張建鋒也積極推動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行業標準制定和技術共享。希望通過開源項目、技術論壇等形式,促進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科技在產業升級中必將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數字化已不僅是企業提質增效的手段,更是塑造未來競爭力的必備能力,也是這個時代的‘硬核要求’。”張建鋒最后強調,“未來最大的機會來自于一個復雜系統的智能化。”
記者手記
在阿里巴巴的技術征程中,張建鋒無疑是一位杰出的引領者。他初入阿里便投身大規模互聯網工程系統建設,帶領團隊攻克諸多技術難題,構建起完整科研體系,為阿里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他提出的“云智能”戰略推動云計算向智能化演進,在阿里云的諸多創新成果中,如神龍服務器、超高性能云盤等,彰顯了他卓越的技術前瞻性和創新能力。后來創辦達摩院,大力引進人才,布局前沿技術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使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
張建鋒在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之間架起橋梁,以敏銳洞察力和卓越領導力,推動阿里巴巴在數字經濟時代不斷前行,為行業發展樹立標桿,引領科技創新潮流,對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來源:《浙商》雜志 潘盈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