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深圳富豪謝岳懸賞千萬尋子成功”的新聞在網(wǎng)上刷屏了。
新聞中有一條很關鍵的信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講這條信息之前,還要從2023年說起。
河北千萬富翁解克鋒,尋回了被拐25年的兒子解清帥。
當年解清帥的社交賬號漲粉百萬,父子倆一夜之間成為網(wǎng)絡紅人。
值得關注的是當年解克鋒舉辦的那場答謝宴。
謝岳也在現(xiàn)場,彼時的他還沒有尋子成功。
解克鋒在為兒子舉辦答謝宴后,為幫助謝岳尋親,將“98年尋子群”群主轉(zhuǎn)讓給謝岳,希望把這份好運氣傳給謝岳。
為了感謝解克鋒,謝岳上臺與解克鋒握手、相擁。
隨后,他高調(diào)宣布,只要能找到兒子,愿意支付1000萬元酬勞。
“我51歲了,已經(jīng)找了兒子22年,都沒有結(jié)果。我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我要講的關鍵信息是——解克鋒也曾公開懸賞100萬找兒子。
解克鋒懸賞后找到了自己的兒子解清帥,如今的謝岳,懸賞千萬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兒子謝浩男。
并且愿意跟他回家。
3月16日,謝岳設下團圓宴,與兒子謝浩男正式認親。
回憶起找兒子的那段過往,謝岳紅了眼眶。
最初,他賣掉了深圳2套房,跨越27個省區(qū)、122個城市,只為尋回兒子。
就在他打算全身心投入尋子的時候,被朋友一巴掌打醒了:
“只要我們過得幸福健康,他就肯定會回到我們身邊。如果我們一貧如洗或者崩潰了,孩子很難回家。”
謝岳意識到朋友的話是對的。
找兒子很重要,但如果他找到兒子時身無分文,甚至連養(yǎng)活自己都困難,又該如何補償這個孩子?
于是,他開始從零創(chuàng)業(yè),逐漸擁有了4家公司和6套房子外加4輛豪華轎車。
如今,他的資產(chǎn)規(guī)模已超過億萬。
不僅找回了孩子,還能用實力托舉孩子的未來。
這些年,互聯(lián)網(wǎng)有很多引發(fā)全網(wǎng)關注的尋親家庭。
在解克鋒父子和謝岳父子之前,還有孫海洋父子和郭剛堂父子。
對比一下這些尋親家長的命運分野,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殘酷的現(xiàn)實:
經(jīng)濟基礎決定親情歸途。
河北的解克鋒開著好幾家建筑公司,二十多年懸賞百萬找兒子。
沒等孩子回來就先備好了三套裝修好的房子。
兒子解清帥認親后沒幾天,就從原來的家居店辭職了,跟家里人一起搞直播帶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現(xiàn)在全家過得幸福美滿。
深圳的謝岳,則是解克鋒的加強版。
找孩子期間咬著牙創(chuàng)業(yè),現(xiàn)在手底下有四個公司,名下六套房產(chǎn)外加四輛豪車。
和兒子見面當天,直接送了輛300萬奔馳大G當見面禮。
還送給兒子一張銀行卡,里面有每一年為他存下的教育基金。
他的兒子謝浩男,連親爹面都沒見著,就決定要回自己真正的家。
還有為尋親成了網(wǎng)絡紅人的孫海洋,當初在街頭賣包子找兒子,愣是把小攤做成了連鎖店。
雖然比不上前兩位有錢,也算混成了小康家庭。
兒子孫卓剛開始說要留在養(yǎng)父母家,結(jié)果沒幾天就想通了,現(xiàn)在跟著親生父母踏實過日子。
最后我們來講一講郭剛堂。
他是最知名的尋親父親,是電影《失孤》的原型。
二十多年,為了尋找孩子,他騎行跑了31個省,報廢了10輛摩托車,也欠了一屁股債。
最后,郭剛堂成功找到失散24年的兒子郭振。
本以為等待著他的是一家人團圓,共享天倫之樂,結(jié)果郭振表示:
我選擇跟養(yǎng)父母繼續(xù)生活。
難道,真的是郭剛堂的親情沒有感化孩子嗎?
并不是,他的尋子路恰恰是最心酸的。
但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歸根結(jié)底就兩個字:現(xiàn)實。
人性的現(xiàn)實。
孩子被拐時年幼,對原生家庭沒有任何記憶。
從小到大顛沛流離吃盡苦頭的滋味,只有自己懂。
如今早已長大成人,擁有了對生命的主宰權。
轉(zhuǎn)身,你來了。
你的孩子跟你沒有任何親情基礎,卻要他不顧物質(zhì)地跟你回歸家庭,并且養(yǎng)老送終,實則就是一場道德綁架。
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的孩子,回歸的不僅是血緣,更是對未來生活的權衡。
若原生家庭無法提供情感與物質(zhì)的雙重保障,血緣也可能敗給殘酷的現(xiàn)實。
我講這么多,并不是要告訴大家窮人不配尋找丟失的孩子。
而是想告訴大家,孩子在你眼中永遠都是孩子,但不要忘了,如今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成年人。
而成年人,都是現(xiàn)實的。
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莫泊桑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用手術刀般的筆觸剖開人性,將潛藏于人們靈魂深處的光與暗、善與惡,纖毫畢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年輕時行為不端,揮霍家產(chǎn),被家人視為“禍水”,遭到嫌棄與厭惡。
那時的他,在家人眼中毫無價值,不過是個拖累。
后來,于勒寫信告知家人自己在美洲發(fā)了財,即將回來,家人的態(tài)度瞬間180度大轉(zhuǎn)彎。
他成了全家的希望和驕傲,經(jīng)常被掛在嘴邊念叨。
大家滿心期待著他歸來改變家庭境遇,甚至連對未來生活的規(guī)劃都圍繞著于勒的財富展開。
可當在船上偶然發(fā)現(xiàn)于勒不過是個靠賣牡蠣為生的落魄老頭時,家人的態(tài)度再次急轉(zhuǎn)直下,不僅避之不及,還惡語相向。
在這家人眼里,于勒的價值與他擁有的財富地位是有掛鉤的。
有財富時被捧上云端,落魄時被踩入泥地。
藝術都是有夸張成分在的,但仔細想想,現(xiàn)實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有時候你對他人再好,都不如對他有用。
一個人沒有價值,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找到后也很難跟你歸家。
我并不是要鼓勵這種價值觀,而是想告訴大家:
只有提升自身價值,不管是知識技能、品德修養(yǎng)還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能在他人心中有分量。
除了尋親這些事,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懊惱,但又找不出答案的問題。
比如,一些在普通家庭下生活的孩子,雖然沒有生在富貴人家,但父母傾盡所有為他們付出,也讓他們一生過得無憂無慮。
但為何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托舉,有的還是會不孝順?
就拿有位網(wǎng)友母親來說,從小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有好的都先給兒子。
兒子結(jié)婚時,她甚至拿出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
兒子拿著這筆錢買了房子、車子,還給了女方一筆不低的彩禮。
她以為這樣就能讓兒子懂得感恩她,對她好一點。
可是她錯了。
兒子并沒有感激她,反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他和媳婦經(jīng)常和母親吵架,不讓她來看孫子。
兒子選擇默不作聲。
這位網(wǎng)友母親痛苦地說:
“難道我做的還不夠多嗎?為什么付出了一切,最終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還有我的一位親戚,家住城中村,前些年拆遷家里分了很多房子。
家里最長輩的是奶奶,爺爺早些年去世了。
他奶奶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每人都分得幾套房還有門面房,一躍成為了富人階層。
而她的奶奶呢?
如今每天騎著腳蹬三輪車,滿大街的翻桶撿瓶子,幾個孩子來回推諉。
垃圾
為什么呢?
因為她把所有的拆遷所得都分給了孩子們,自己毫無保留。
在我看來,她們做的不是不夠多,而是太多了。
當你把一切都給予孩子時,孩子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把你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你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你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和完整,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讓自己快樂和充實。
只有你強大起來了,孩子才會心甘情愿地尊敬你。
這也印證了那句在網(wǎng)上流傳很久的話: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這個世界從不相信眼淚,只認可實力。
無論你是尋親家長,或者是普通父母,又或者是為人子女,都要明白一個道理:
親情是本能,但維系親情是能力。
經(jīng)濟基礎、情感智慧、人格魅力——這些才是讓親情生根的土壤。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提升自我價值。
處于事業(yè)巔峰期的,不要忘記多考慮后路,這樣今后養(yǎng)老才有保障。
再者是提升自我修養(yǎng),尊重與敬畏任何知識,并且善于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自身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點亮“贊”,愿所有離散家庭終得團圓,愿所有父母在愛孩子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你的價值,才是別人愛你的籌碼,更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憑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