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莊重威嚴的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內,有 一幅巨幅震撼人心的作品——全由鑄鐵鑄成, 每字重愈兩斤左右,無疑令人肅然起敬 。
這件書法就是《中華頌》,此幅書作用鐵藝打造,每一個字都重達約兩斤以上,在其燈光的映照之下,更是散發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此作高約3.8米,長18米的宏大篇幅,瞬間抓住觀者的目光,令人心生敬畏。
此作是采用行楷書寫而成,字字工整細膩,筆筆剛勁有力, 結構嚴謹端莊, 整體布局疏密得當,行筆流暢自然,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
而這幅書作的創作者就是張志和先生,他出生于河南鄧州,在童年時期,當我們還有熱衷于各種游戲之時,他卻沉醉于書法的學習當中,他的書法啟蒙于顏真卿的楷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志和對書法和古典文學的熱愛愈發深沉。
31 歲時,他考入河南大學,潛心鉆研古典文學,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汲取養分。34 歲那年,他又毅然轉投北京師范大學,先后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在這里,他有幸成為啟功先生的入室弟子,開啟了書法藝術的新篇章 。
在跟隨啟功先生學習的 13 年里,張志和如饑似渴地學習先生的詩文與書法。啟功先生深厚的學術造詣、獨特的書法風格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都對張志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先生的耳提面命,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張志和在書法藝術道路上前行的方向。張志和勤奮刻苦,日夜揣摩,不僅在書法技藝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更在藝術理念和審美追求上有了質的飛躍 。
如今,張志和身兼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等多個重要職務,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他在學術研究和書法創作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他始終保持著低調謙遜的作風,默默耕耘于書法藝術的天地之間 。
在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六十周年華誕的時候,張志和受邀為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創作一幅書法,接到任務的張志和深感責任重大,他首先對金色大廳的空間布局和環境氛圍進行了深入考察,根據所需書寫的尺寸和風格要求,精心構思創作方案 。
他決定親自撰文,以獨特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贊美偉大的祖國和勤勞智慧的人民 。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推敲,一篇氣勢恢宏、飽含深情的《中華頌》應運而生 。
書作內容是從華夏大地的壯麗山河寫起,描繪了五岳的巍峨、四瀆的浩蕩,展現了祖國大地的壯美風光 。接著,追溯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從燧人取火、神農播谷到堯立典章、湯武革命,再到百家爭鳴、秦統天下,展現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燦爛文明 。
隨后,文章列舉了古代圣賢先哲的思想智慧、歷代王朝的政治制度、軍事謀略以及科技、文藝、醫學等領域的杰出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卓越智慧 。
最后,文章回顧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列強侵略下的不屈抗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取得的輝煌成就,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的堅定信心和美好祝愿 。
作品一氣呵成,氣勢連貫,筆畫剛健有力,結構嚴謹穩重,充分展現了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
完成書法創作后,接下來的任務是將這幅作品轉化為鐵藝書法 。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安徽蕪湖的知名鐵畫大師儲炎慶之女儲金霞及其徒弟們 。2009 年下半年,這幅凝聚著張志和、儲金霞等眾多藝術家心血的《中華頌》鐵藝書法作品,終于莊嚴地懸掛在了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三樓 。它成為了金色大廳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吸引著無數國內外賓客的目光 。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