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六代機”太離譜了,有種強行“贏”的感覺。
你看看這玩意兒的外形,就知道是個拍腦袋的PPT,甚至還是抄作業抄出來的縫合怪。
抄作業還沒抄明白,就那氣動布局、強行塞的鴨翼,一看就知道沒有吹過風洞,而是用chatGPT生成的玩意兒。
航空拼的就是工業水平,你有多強的工業水平,就能造出多強的飛機,如果你的工業水平拉胯、連產業鏈、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不能自己掌控,那么就不可能存在什么“秘密武器”……就美國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圖紙放給它抄都抄不明白。
大國的殺手锏都是明牌,隨時飛給全世界看,藏著掖著的都是皇帝的新衣。
造飛機,不是靠想當然,高性能飛機的氣動外形,是要靠“風洞”去吹的。中國的J20、J35,至于兩款“六代機”、“鳴鏑”寬域飛行器、高超音速飛行器、都是用風洞吹出來的。中國打造的JF22超大型激波風洞、能夠吹出30倍音速的風,領先美國二三十年……
1970年美國放棄風洞建設,從而轉向計算機模擬,而中國堅持風洞設計建設,同年建造出中國第一個高超音速風洞。美國因為風洞建設落后,所以搞了個超級計算機+軟件模擬風洞,靠大數據來分析飛行器的氣動外形。但計算機軟件是無法完全模擬真實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所遭遇的復雜情況的,計算機的計算代碼會發生積累錯誤,導致科研人員在進行項目的模擬分析時,無法對飛行器在飛行產生灼燒之際外部零件所產生化學和溫度的變化進行精確計算,從而引發飛行器設計時的一系列錯誤,一步錯、步步錯。
所以,“看上去像”,和達到六代機水平,完全是兩回事,比如超音速巡航、全頻段隱身、無人機協同、全域作戰能力、超遠程打擊能力……美國那個F-47實際上連個PPT都沒有。
美國人自己都在吐槽,之前美國各種論證“鴨翼隱身性能不行”,論證了十幾年,結果自己弄出了一臺帶鴨翼的飛機,自己打自己的臉,更多美國人嘲諷“美國造了一臺五年大家都看不見的隱身飛機”。
根據與DARPA研發協議,“波音和洛馬分別制造了兩架X試驗機,并在2019年和2021年首飛,每架飛機都飛行實驗了數百小時……”,“驗證機”就能拿來吹“六代機”,那咱們各種方案的驗證機都不知道飛了多少次了。
波音連五代機都沒有造過,忽然之間就有能力設計生產“六代機”了?以波音這幾年年年摔飛機、生產線工人吸毒、工程師數到200就行的水平……它能維持現有的老物件們就不錯了,還搞“六代機”?
現在這個F-47的工程開發階段合同價值超200億美元,預計總成本達數千億美元,單機造價約3億美元,遠超F-22的1.43億美元……再加上未來不斷的修正、改款,這是多大的一筆項目啊,多少“史密斯專員”兩眼發綠,美軍未來有沒有六代機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官僚政商體系又可以“巧立名目、三七分成”了。等到要成果的時候——特朗普、波音、乃至于美國還不知道在不在呢。
我就在這里打個賭,這玩意兒根本不可能生產出來,更不可能列裝……騙經費的產物,最終是不可能落到實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