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7 日,永安行(603776.SH)復牌即封漲停,股價沖上 16.81 元。這波行情的引爆點,是哈啰出行創始人楊磊以 15.1 億元代價拿下上市公司 38.4% 表決權。這場交易背后,藏著中國共享單車行業最戲劇性的權力更迭 —— 七年前,哈啰曾以 “被整合者” 身份與永安行子公司合并;七年后,它卻以獵手姿態吞下昔日盟友。
數據鐵幕:
- 交易總成本 15.1 億元,其中 6.69 億用于收購 19.67% 股權,8.4 億用于定增;
- 螞蟻集團通過上海云鑫套現 2.19 億元,持股比例從 7.86% 縮至 1.43%;
- 永安行原實控人孫繼勝表決權從 34.19% 驟降至 11.1%,徹底交出權杖。
這場交易絕非偶然。回溯 2017 年 10 月,哈啰前身哈羅單車與永安行低碳科技合并,楊磊出任 CEO。彼時,螞蟻集團以 18.94 億元增資成為第一大股東,永安行持有 8.86% 股權。這場 “三贏” 合作讓哈啰獲得資本背書,永安行切入無樁單車市場,螞蟻完善出行生態。
但行業巨變超乎所有人預料。2021 年哈啰沖刺美股 IPO 失敗,永安行深陷連續虧損(2023 年凈虧 1.27 億)。當資本寒冬降臨,螞蟻選擇收縮戰線,而哈啰必須找到新出路 —— 控股 A 股上市公司,成為絕地求生的關鍵籌碼。
哈啰出行創始人楊磊以 15.1 億元吞并永安行 38.4% 表決權
一、三步絞殺:資本杠桿如何撬動控制權
楊磊的操盤手法堪稱教科書級:
第一步:協議收購
- 4.5 億吃下孫繼勝系 13.67% 股權,單價 13.76 元 / 股(較停牌前折價 18%);
- 2.19 億接手螞蟻所持 6% 股權,單價 15.28 元 / 股(較市價溢價 7%)。
第二步:表決權封印
通過《表決權放棄協議》,孫繼勝主動放棄 13.77% 股份對應的決策權,使其表決權從 24.87% 降至 11.1%,喪失制衡能力。
第三步:定增鎖喉
以 11.7 元 / 股向哈啰全資子公司上海哈茂定增 7181.94 萬股,募資 8.4 億元。交易完成后,楊磊系持股比例升至 38.21%,形成絕對控制。
這套組合拳的精妙之處在于:
- 成本控制:通過折價收購老股 + 低價定增,將每股平均成本壓至 12.3 元,較市價低 26%;
- 風險隔離:上海哈茂作為 SPV(特殊目的公司)承接股權,避免哈啰主體債務風險傳導;
- 監管合規:分步操作規避 30% 要約收購紅線,螞蟻保留 1.43% 股權維持合作關系。
三步絞殺:資本杠桿如何撬動控制權
二、生死時速:哈啰為何必須拿下永安行?
數據背后的生存焦慮:
- 哈啰注冊用戶超 6 億,但 2024 年虧損額達 32 億元,日均訂單需突破 2000 萬才能盈虧平衡;
- 永安行氫能自行車累計投入 4.3 億元,卻僅實現營收 8700 萬元,商業化進程緩慢;
- 共享單車行業 CR3(美團、哈啰、青桔)市占率超 90%,但單均利潤不足 0.3 元。
戰略破局點:
- 資本通道:通過控股 A 股上市公司,哈啰可發行股份收購自身資產,實現 “曲線上市”。此前赴美 IPO 遇阻后,這是登陸資本市場的最優解;
- 技術協同:永安行持有 217 項氫能專利,與哈啰換電網絡結合,可打造 “氫電混動” 出行方案。常州試驗數據顯示,該模式能使單車日均營收提升 40%;
- 政策籌碼:永安行政府合作資源覆蓋 220 城,助力哈啰突破美團、滴滴壟斷的一二線城市。2024 年哈啰三四線城市訂單占比達 83%,急需向高價值區域滲透。
哈啰為何必須拿下永安行?
三、螞蟻退場:巨頭的戰略收縮與行業終局
螞蟻集團的套現離場,揭示出資本對共享單車的價值重估:
- 財務視角:上海云鑫投資永安行 7 年,IRR(內部收益率)僅 5.2%,遠低于螞蟻旗下其他科技資產;
- 戰略視角:螞蟻重心轉向跨境支付與 AI,重資產出行板塊已成非核心業務;
- 監管視角:2024 年《互聯網平臺分類分級指南》將共享單車劃入 “民生基礎設施”,限制資本無序擴張。
這場撤退早有征兆。2021 年哈啰 IPO 招股書顯示,螞蟻持有 36.3% 股份但未派駐董事;2024 年 9 月,螞蟻海外版支付寶下線哈啰入口。當 “輸血者” 轉身離開,哈啰必須學會自我造血。
螞蟻退場:巨頭的戰略收縮與行業終局
四、行業洗牌:從燒錢廝殺到價值重構
三大生存法則浮出水面:
- 場景綁定:美團單車依托本地生活導流,青桔借力滴滴出行生態,哈啰需通過永安行搶占政務合作場景;
- 技術溢價:氫能自行車單日運維成本比鋰電池低 60%,但量產成本高達 4800 元 / 輛。哈啰需在 3 年內將成本壓至 3000 元以下;
- 資本耐力:行業平均回本周期延長至 42 個月,哈啰賬上現金僅剩 58 億元,必須借助上市公司融資渠道。
關鍵戰役:
- 氫能商業化:2025 年底前在 30 城投放 10 萬輛氫能單車,目標日均騎行 3 次以上;
- 數據變現:激活 6 億用戶行為數據,與支付寶共建 LBS(地理位置服務)廣告系統;
- 海外突圍:借力永安行在東南亞的 70 個政府合作項目,復制 “有樁 + 無樁” 混合模式。
結語:15 億賭局的贏家密碼
這場交易揭開了共享單車終局之戰的底牌:當行業進入 “存量絞殺” 階段,資本運作能力比騎行頻次更重要。對哈啰而言,控股永安行不是終點,而是打通資本、技術、場景的起點。正如楊磊在朋友圈寫下的 “終于可以了”—— 這既是七年蟄伏的釋放,更是向萬億出行市場發出的沖鋒號。
而資本市場用連續漲停給出的回應,或許預示著:這場 15 億豪賭,正在改寫兩個企業的命運,更將重塑整個行業的游戲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