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宇昌
河南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
《臨床營養網》簽約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青年委員
河南省康復醫學會營養與康復分會常務委員
河南省醫藥信息學會營養與主動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圍手術期、腫瘤、慢病等的營養管理。
本文摘選自:《臨床營養管理——基礎、技能與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 366
1.“分析擬定”該步驟的意義/必要性
營養師開展病區營養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對自身情況和所處工作環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而病區原有營養工作基礎情況不同,營養師自身所具備的條件也不同。清楚認識當前工作的主要問題和矛盾,提出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工作策略與措施,有助于病區營養管理的良性循環和發展。
目前較多臨床營養師接受的是規范的學制教育,但缺乏管理學知識、理念和工作方法,日常工作也缺乏規范性。營養師的自我管理,以及面向患者1對1或1對n的服務均涉及管理。簡而言之,臨床營養工作離不開管理,營養師有必要了解管理學原理、概念,并會運用常見管理學工具輔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通過對比病區工作現狀與指南共識推薦意見,可幫助營養師加深對個人和工作現況的認識。采用管理學方法工具對營養師個人工作的主要相關因素進行系統分析,為下一周期病區營養管理工作重點的確定提供思路和主要依據。
2.本節的基本結構為何與第一、第二節截然不同
①第一、第二節的結構為“1.目的;2.方法;3.結果;4.小結”;主要是由于每一節是一個相對單一的步驟,如文獻復習、病區調查。
②第三節的結構為“本節概要;1.比較;2.分析;3.擬定;(無小結)”,為多個性質不同的行動的組合,如“病區工作現狀與證據推薦意見的比較”“病區營養工作的客觀、主觀分析”和“年度營養工作目標和基本流程的擬定”。
③如本節按照第一節、第二節的結構呈現,則需要在目的、方法、結果和小結四個部分中分別介紹“比較、分析和擬定”相關內容,有可能導致結構套疊和混亂。
3.在介紹比較結果如何呈現時,為什么“監測”“評估”“干預”“評價”四個部分的表達
是重復的從結構來看,本章包括本節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上篇的相關理論,又可幫助讀者快速讀懂下篇的各個案例;本章以及本節提到的方法是相同或者重復的,但在具體案例中應用該方法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從內涵來講,本節這樣的重復表達也傳遞了本書的一個理念,即強化“重復”,強調不同醫院的實踐者,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科學的工作方法,不斷提升日常營養工作的規范性,逐步實現基礎性工作的同質化和標準化,進而追求持續的發展和提高。
1. 如需購書,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打開鏈接文章,下劃至最后,在該文末尾處有購書鏈接,可直接點擊購買。 2. 公益性配套電子書
參考文獻: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