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業財一體”理念,在電商領域掀起了無數創新浪潮。然而,隨著行業的演變和技術的發展,這一理念是否依然重要?本文將深度剖析其背后的邏輯和實用性,探討它在當下市場中的價值和潛力,為讀者揭開謎團。
———— / BEGIN / ————
業財一體,老生常談到很不新鮮的產品基建類詞匯;在電商高光時期形成了很多種拆解和理解方式,但是在電商增長停滯的今天,作為基建類的它,已經很少有人再發聲關注。但不妨礙它仍然是從業的財務產品人從基礎走向資深無法繞開的核心命題之一。
作為新生代的產品人,我覺得大家有必要形成獨屬于自己的深刻認知,無論是宏觀到對企業產品定位設計的理解,還是到微觀層面,大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小到對每一個需求的拆解,都是非常有裨益的。
那么,何謂業財一體?
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一項業務的發展,管理者除了自證生意模式的持續性,也要了解屬地相應的法律法規;而財務既屬于其中約束的一環,也是助力業務發展的重要手段。
業財一體就是將業務采銷活動,通過技術手段,轉譯成財務讀得懂、用得上的經濟活動,再反向作用于業務發展的循環過程。
所以,業務是根源,是被服務的對象,財是衡量業務發展的工具和準則,一體則強調口徑的“一致性”和作用的“及時性”。
基于上述的背景,設計業財一體的產品框架,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企業財務產品各模塊,在企業產品群中的定位應是怎樣的?
應是平行于業務活動及其產品領域的存在。
雖然從產品時點看,財務處在商業關系的末端,但因為財務的特殊性,也就賦予了財務產品的差異性。
重要的業務流程節點和狀態需要同時體現在財務模塊某些“科目”的變化上(廣義的科目),這樣才能保障財務指標產出的質量和時效,這是業財一體的內在核心要求。
其次,具體到每個財務產品模塊,對業務活動接入時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又該如何設計各個職責和產品鏈路呢?
要視是否直接支撐業務發展以及模塊職責的相關性設計定位及上下游關系。
具體展開,財務模塊按照執行保障還是分析使用,直接支撐還是間接賦能商業關系,可以具體分為如下:
1?? 直接支撐商業關系:結算(為供銷兩端的合作伙伴服務)、經營分析(主要客戶為內部BU,生意的前置環節尤其關心);
2?? 間接賦能商業關系:核算(外部相關利益人,如股東)、稅務(稅務系統監管以及稅務籌劃)(當然還有資金籌劃等,弱相關不展開);
3?? 商業關系執行保障鏈路:除經營分析外的其他所有域;
4?? 商業關系分析鏈路:經營分析。
在成熟的業務開展階段,以上每個模塊對業務活動的時效要求都應很高,但從對業務的直接作用看,結算、損益要排在前頭;前者保障生意的持續性,后者為生意策略的選型提供實時直接的幫助,反映在架構設計上,經營管理分析產品與結核算等產品可以考慮平行設計,而結核算、稅務等產品起到的是底層支撐作用,準確性一定是優于及時性的。
同在商業關系的執行鏈路,且數據同源,結算、核算一般會形成上下游產品鏈(當然核算也可以決策不消費結算的結果數據,自行加工,但要考慮必要性和產出投入比,以及兩套鏈路結構性差異引起的對賬負擔)。
總之,首先基于職責確定產品在線條中的定位(優先保障商業關系生意模式的保障),再看數據的兼容性和投入產出比來設計整體的產品鏈路。
最后,財務及產品模塊反向作用于業務發展。準確性和及時性兩個指標同樣重要,看業務的發展階段以及對考核和運營的需要,比如選用支付口徑、出庫口徑還是確收口徑,時點越早,就要犧牲點準確性。
如果有產品域既能兼顧準確性(難)和及時性(正確),產品的發展空間也會被打開,因為只做執行、不前置支撐業務,或者只賦能業務,沒有產品沉淀,都離完美差點距離。
在今天沒有增量市場空間的情況下,財務產品乃至B端產品(C端產品本身業務屬性就較強),只有通過自身的沉淀,貼身服務業務,用快速乃至極致的態度去支撐業務落地,才是在如此內卷環境下贏得先機的正確打開方式,即有選擇的、有方向的、有“抉擇的”“快”,才能充分調動底層的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而不是“一裁了之”的被動選擇。
產品認知是會持續變化的,隨時更新,歡迎暢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左手鍵盤右手詩,作者:左手鍵盤右手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