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題“二郎”花錢 泉水閣藏品靈顯真人花錢效果一 胡堅藏品靈顯真人花錢效果二 胡堅藏品
史料的不充分陳述
老趙閑聊神怪中的二郎系列三十四
老趙閑聊二郎神祈雨主題圖像系列7
老趙花錢藝術圖像筆記七十六
作者 老趙
引子
之前我們曾經大致梳理了二郎神在宋代官方的敕封,也探索了二郎神在神格中由治水、辟邪、祛瘟、護國斗戰(zhàn)到主掌云雨的神跡歷程。大致來說就是:
1、五代十國前后蜀時期,李冰“封大安王,又封應圣靈感王。二郎神在川地號為護國靈應王。“孟昶又號應圣靈感王。次子二郎神,”川人號護國靈應王”。
2、北宋太祖開寶七年(974) 李冰”改號廣濟王,歲一祀”,而助父除水患的李冰次子二郎神在同一年被削去王號。
3、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靈惠侯。二郎神重新獲得神號,爵位為侯爵。
4、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二郎神由“靈惠侯”被封“靈惠應感公”。起因因“近年京中人民,春夏間多疫疾,于靈惠侯請水,往往痊安,奉圣旨云云“。開始內降劄子本擬封二郎神為“靈惠應感真君”。但七月六日,三省同進呈奉圣旨靈惠侯特封為靈惠應感公“,可見,最后沒封成真君,最后在七月六日特封的“靈惠應感公”。
5、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時因護佑戰(zhàn)勝西夏,詔令二郎神“能出云雨,遂殄丑類”,保佑官軍戰(zhàn)勝西夏,以此功從“靈惠應感公”加封為“昭惠靈顯王”。李冰自開寶七年封“廣濟王”,到了徽宗大觀二年(1108)降爵為“靈應公”,直到政和三年(1113),李冰才回到王爵,得封“英惠王”。
6、徽宗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將二郎神“昭惠靈顯王”改為“昭惠靈顯真人”。宣和三年(1121),徽宗封二郎神夫人為“ 章順夫人”,其隨從郭舍人也得封“威濟侯”。
7、南宋建炎四年(1130),任川陜宣撫處置使的張浚奏請將二郎神從真人改回“昭惠靈顯王”。稱“真人之號,惠從仙儀,非威靈護國、血食一方之意。”
8、南宋紹興六年(1136)宋廷加二郎神“威濟”二字,紹興二十七年(1157)封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顯靈威濟王”。
其中,南宋建炎四年(1130)任川陜宣撫處置使的張浚,曾經奏請將二郎神從真人改回“昭惠靈顯王”,南宋建炎四年(1130)張浚上奏朝廷,稱二郎神“真人之號,惠從仙儀,非威靈護國、血食一方之意”。而之前,是北宋末年徽宗崇寧二年(1103),因二郎神護國戰(zhàn)勝西夏軍,所以得封昭惠靈顯王,封王之前,是昭惠靈顯公。徽宗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將二郎神由“昭惠靈顯王”改為“昭惠靈顯真人”,理由一是戰(zhàn)勝西夏護國戰(zhàn)功,二是京城抗疫有功。
福神背二郎花錢 胡堅藏品
徽宗封二郎真人,為什么到朱熹嘴里卻成了真君
作為朝廷重臣的張浚在正式的官方奏文中,稱二郎神為真人。可見,直到南宋建炎四年的1130年,二郎神在官方的神封理應還是真人,并非真君,因為按照神靈敕封的規(guī)定,先真人,后真君,真君的規(guī)格大于真人。《文獻通考》卷九十“雜祠淫祠”中載:“(北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太常寺言,博士王古請自今諸神祠加封,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廟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先有爵位者,從其本。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神仙封號,初真人,次真君。如此,則錫命馭神,恩禮有序。從之”。
既然南宋重臣張浚奏請認為二郎神不宜再稱真人,而應該稱王,可見此時的二郎神在官方正式的封號中,還只是真人之封。
南宋李心傳(1166年-1243年)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卷五十記載此事云:
宣撫處置使張浚言,巳封永康軍普德廟神為昭惠靈顯王,漢右將軍張飛為忠顯王,詔依巳行事理,普德神,秦蜀守李冰次子也,宣和間改封真人,至是浚言,神比托夢兆,欲掃妖兇患,無兵印,又言閬州有死卒復蘇,稱飛與關羽分兵境上,摧拒強敵,故封之。”
南宋洪邁(1123年—1202年)在《夷堅丙志》卷十七 靈顯真人條敘述此事云:
建炎四年,張魏公在蜀,方秦中失利,密有根本之憂,陰禱于閬州靈顯廟,夢神言曰:吾昔膺受王爵,下應世緣,故吉兇成敗,職皆主掌,自大觀后蒙改真人之封,名雖清崇而退處散地,其于人間萬事,未嘗過而問焉。血食至今,吾方自愧。
可見,南宋的李心傳與南宋的洪邁,都認可二郎神是在徽宗時,從王爵改封的真人,只是李心傳將二郎神夫人與郭舍人受封的宣和年間,誤會為了二郎神得封的時間,其實二郎神得封真人是政和年間。而洪邁稱真人之封為大觀之后,在時間范疇上也大體無誤。
大觀: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1118年—1119年
宣和:1119年—1125年
但是,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卻在《朱子語類》卷三 鬼神條中云:
“蜀中灌口二郎廟,當初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初間封為王,后來徽宗好道,謂他是甚么真君,遂改封為真君。向張魏公用兵禱于其廟,夜夢神語云:我向來封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用得行。今號為真君,雖尊,凡祭我以素食,無血食之養(yǎng),故無威福之靈。今須復我封為王,當有威靈。魏公遂乞復其封。不知魏公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說。今逐年人戶賽祭,殺數萬來頭羊,廟前積骨如山,州府亦得此一項稅錢。利路又有梓潼神,極靈。今二個神似乎割據了兩川。
朱熹稱徽宗封二郎為真君,語出《朱子語類》,這是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匯編。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類編排,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刊為《朱子語類大全》140卷。書中所收朱熹語錄,始于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終于寧宗慶元五年(1199)朱熹逝世前一年。而朱熹在1194年被皇上趕出朝廷,百官勸阻無效。6年后的1200年就去世了。
其實大家仔細看看李心傳、洪邁、朱熹三人的生卒,都生在11**,死于12**,大致算是同時代人,那么為什么在官方的敕封中,在李心傳的編年史書中,在號稱宋代太史公的洪邁的如是我聞的第三方紀錄中,二郎神在徽宗宣和政和年間的封號,都是真人,為什么到了理學大儒朱熹嘴巴里,卻變成了真君了呢?
要知道,朱熹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不僅在地方上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后入閣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還為宋寧宗講學。可稱帝師,不僅學問淵博,而且熟悉朝廷制度與政令。似乎不至于會將朝廷的敕封詔令,由真人而誤為真君。
對于二郎神的詔封,《宋大詔令集》有《昭惠顯靈王封真人賜中書門下詔》云:
門下:天下有道?聿多助順之體;圣人成能?斯極感神之妙。昭惠顯靈王英明夙降?變化無方。治水救民?本上穹之所命;紀功載德?有往牒之具存。肇自祖宗?間興師旅。能施云雨?復濟陰兵。致殄羌戎?備昭靈跡。比濯征于夏寇?乃克相于天威:雷霆聲震于敵城?人物飆馳于空際。蕩平巢穴?肅靜疆陲。矧茲京邑之繁?尤被福禧之廣。冊封王爵?血食廟廷?尚仍祀典之常?昌侈天真之貺。宜更顯號?以示欽崇。可改封昭惠顯靈真人。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作為對此事的應證,《宋會要·禮二O·郎君神祠》記載說:
仁宗嘉佑八年(1063) 八月?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惠靈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開寶七年命去王號?至是軍民上言?神嘗贊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顯靈真人。
這兩份宋代官方記錄,記錄的是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加封二郎神為真人的史實。可貴的是,花錢收藏家胡堅兄竟然藏有一枚文字為“靈顯真人”的花錢,這其實是官方頒敕二郎神封號的可貴實物證據。關于靈顯真人官頒的時間坐標,我們此后會繼續(xù)細細闡述。
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宋徽宗趙佶的第四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8年。假設朱熹所說二郎神曾在徽宗時期被封真君無誤,值得采信,那么就等于是說在宋徽宗時期,他不僅將二郎神封為真人(昭惠顯靈真人),而且又是他老人家,此后又加封二郎神為了真君。但是此封卻不見官方記載。
大家要看仔細了,政和年號一共用了八年,最后一年用到了十月為止,所以政和八年八月封二郎神為真人,其實那個時候離開政和年號使用完畢還差兩個月,之后徽宗作為皇帝的剩余時間,也就是用了兩年的重和,和用了七年的宣和。也就是說,假設二郎神在宋徽宗時期曾經在被封真人之后再次被封過真君,也只是在徽宗末年風雨飄搖的最后九年之中。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推論在后文會呈現。
朝廷大臣洪邁、張浚,朝廷專修國史的李心傳都異口同聲地稱二郎被徽宗封為真人,而只有朱熹一個人稱二郎被徽宗封為真君。這其中可能有多重維度。我們在此小小探索一番。今天我們先來閑聊一下朱熹所稱真君依據中的史料充分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