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在跑步沖刺,還是坐著看電視,人體內部都像一座核反應堆,24小時不停地燃燒著,不斷進行著把食物變成熱量,又把熱量轉化為脂肪的過程,這稱為新陳代謝。民以食為天,除了注重食物的味道,健康是現代人更注重的元素,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一些常見的飲食誤區卻會妨礙新陳代謝。
誤區一:不合適的早餐
營養專家一再告訴我們,早餐很重要,不吃對健康無益,而且要吃得好。但是一些人發現,即使吃了不少早餐,離中午還早,仍是饑餓難耐,不得不找些零食來吃。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早餐的結構不合理,只吃谷物類和水果類食品,含有太多的碳水化合物。
每個人的新陳代謝速度不一,有的人較為緩慢,可能是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不夠敏感,較難利用血液中的糖作燃料,后果是即使身體不缺營養,也會感覺到饑餓。這種現象在早上表現得特別明顯:碳水化合物早餐無法為身體提供足夠能量,加上它們容易消化,所以人在中午之前就會饑腸轆轆。
解決辦法:所謂早餐“吃得好”,就是要給碳水化合物配上蛋白質,這有助于使血糖、胰島素維持比較好的平衡。建議早餐時攝入30克蛋白質,如一個雞蛋外加一盒牛奶,20~30克碳水化合物,相當于一個面包或者一包速溶型燕麥片。
誤區二:減少蛋白質攝入
人的身體整天都在經歷一種叫“蛋白質轉換”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不斷地把食物中的蛋白質轉變成肌肉等組織,再分解自身肌肉組織產生熱量或維持血中蛋白含量。可是,很多人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那些怕肥又不愛運動的愛美女性,蛋白質比較全面的肉類常攝入不足,又沒有從其他飲食中獲取足夠蛋白質來維持身體所需。其實,肌肉越多,消耗的熱量越多,適量肉食并不會引起肥胖,還能增加自身肌肉量。
解決辦法:女性朋友們每日至少攝入45~50克肉食,包括瘦肉、牛肉、魚肉、雞肉等。但是,單靠這個量仍然會使人缺乏蛋白質,不能使他們的新陳代謝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無法高效地燃燒體內脂肪。因此建議正在節食的女性通過零食額外補充10~15克蛋白質,如花生、核桃等堅果。
誤區三:減少食量來減肥
為了減肥,很多人都會選擇直接減少所有食物的攝入。然而,隨著體重讀數的下降,代謝功能也會急轉直下。原因有二:其一是體重中減少的有些是脂肪,有些是肌肉;其二是人體往往會有一個默認的體重,而且一直準備好與饑餓作斗爭,一旦節食開始,身體就會千方百計讓身體回到默認的體重,如不斷營造饑餓感、減慢新陳代謝、減少肌肉耗能,人就會覺得更加饑餓。減肥的決心往往失敗于此。
解決辦法:當你的身體企圖破壞減肥成效時,最重要的就是多吃水果和蔬菜。消化系統需要時間來分解這些食物,還可以額外消耗幾卡的熱量。更重要的是,攝入纖維質食物是對付饑餓最有效的辦法。
建議節食者每頓飯一半以上的食物都是素食,在飯前或飯后吃一份佐以醋汁的涼拌菜。餐前吃這份涼菜可以減緩進食速度,為抗饑餓激素的介入提供20~30分鐘時間,以便大腦覺得吃飽了,正餐時就會少吃一些;餐后吃則使人更容易抵抗餐后甜點的誘惑。
誤區四:飲用無糖飲料
市面上有不少聲稱無糖的食品、飲料,不過令人痛苦和糾結的是:吃這些不含糖的食品一樣會讓人胖起來。
研究表明,當吃了帶甜味的食物時,無論是不是真的含糖,大腦和腸道都會期待從糖中得到熱量,激發胰島素分泌,用以儲存脂肪。胰島素水平的提高,本來不應變成脂肪的營養也會被合成脂肪,隨之血糖水平下降,身體會產生饑餓感。長期欺騙身體,激素分泌紊亂,也會對消化產生不良影響。
解決辦法:不要經常食用所謂的“不含熱量”、“不含糖”的食品,最好吃真正的食品,這樣的話,身體得到了它所期待的熱量,才會正確激起胰島素反應。
誤區五:清腸禁食
現在流行一種以清腸胃、排宿便、給消化器官減負為目的的禁食法,多數是禁食三天,有時甚至長達三周或一個月。這樣的確可以很快地減輕體重,只是,失去的大部分是水分和肌肉組織:當攝入的熱量極少并且體內蛋白質不足時,身體因得不到所需的營養,將會分解肌肉和脂肪,甚至連心、腎、胃腸道、分泌腺等器官也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萎縮,長此以往有內分泌失調的可能;消耗脂肪時會生成一種叫酮體的酸性物質,長期饑餓容易導致酸中毒。一旦恢復進食,體重也隨之快速恢復到原來的重量,甚至有可能超過原來的體重,而且是肌肉量減少了,脂肪量增加了。
解決辦法:改掉禁食清腸的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